二〇一八年北京滕公栅栏墓地新整理文物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Investigation of the Newly Catalogued Cultural Relics Found in the Cemetery of Tenggong Shílànr, Beijing in 2018
  • 作者:陈欣雨
  • 英文作者:CHEN Xin-yu;
  • 关键词:滕公栅栏墓地 ; 耶稣会 ; 闵明我 ; 圣母会
  • 英文关键词:the Cemetery of Tenggong Shílànr;;The Society of Jesus;;Philippus Maria Grimaldi;;The Society of Notre Dame
  • 中文刊名:XZXY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 机构:北京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 出版日期:2018-09-10
  • 出版单位: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年:2018
  • 期:No.117
  •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ZC016)
  • 语种:中文;
  • 页:XZXY201805015
  • 页数:13
  • CN:05
  • ISSN:11-4054/D
  • 分类号:121-133
摘要
2018年6月12日-27日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校园内陆续新整理出的一批天主教文物,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价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天主教来华传教史的研究空白,其中新发现的如闵明我、杨秉义等十余人的墓碑,更是增添了栅栏墓地现存墓碑的数量。从新整理文物的重要程度、传教士所属修会、百余年来墓碑呈现主要文字以及墓地附属物等方面进行说明,进一步发掘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A batch of Catholic cultural relics, catalogued newly in succession in Beijing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from 12 th to 27 th June, 2018, not only have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value, but also fill the gaps of the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atholic missionary in China to some extent. What's more, among them the newly discov-ered tombstones of more than ten missionaries including Philoppus Maria Grimaldi and Franz Thilisch add tothe number of existing tombstones in the Cemetery of Tenggong Shílànr. According to the explanation of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of among the newly catalogued cultural relics, order of regulars the missionaries affiliate, themain characters of the tombstones for hundred years, and explore the historical valu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these cultural relics.
引文
[1]HENRI BERNARD-MAITRE.Aux origines du cimetieère de Chala:le don princier de la Chine au P.Ricci[M].Hautesétudes,Tientsin,1934.
    [2]林华,余三乐,钟志勇,高智瑜.历史遗痕--利玛窦及明清西方传教士墓地[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4:17.
    [3]Annales de la Congrégation dela Mission ou recuel de lettresédifiantesécrites par les prêtres de cette Congrégation et par les Filles de la Charité[M],Autresédtions des annales,1910:51.
    [4]JEAN-MARIE PLANCHET,C.M.Guide du touriste aux Monuments religieux de Pekin[M].Imprimerie des Lazaristes du Petang,1923.
    [5]高智瑜,马爱德.虽逝犹存:栅栏--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墓地[M].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研究所,2001.
    [6]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民政局事业处关于修复利玛窦(意大利学者)坟墓拨款等问题的来往文书[A].1979(20).
    [7]中国国家文物局,意大利外交部发展合作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意大利中央修复研究所.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保护修复方案[A].2010:7.
    [8]余三乐.寻访利玛窦的足迹[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182.
    [9]北京行政学院.青石存史[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2012:121.
    [10]吴梦麟.滕公栅栏墓地修复忆旧[M]//民间影像:第八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160.
    [11]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关于查找郎世宁墓的情况.京政外发[A].北京市文物局,[86]京文物字132.
    [12]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关于郎世宁墓地情况的报告[A].北京市文物局,[86]京文物字130.
    [13]吴梦麟,熊鹰.北京地区基督教史迹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14]魏特.汤若望传:第2册[M].杨丙辰,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15]HENRI CORDIER.Bibliotheca Sinica.Dictionnaire Bibliographique des Ouvrages relatifsàL’empire Chinoise.Volume II[M].Paris:Librairie Orientale&Américaine,1905-1906:1035.
    [16]JEAN-MARIE PLANCHET C.M.Le Cimetière et Les Oevres Catholiques de Chala 1610-1927[M].Pékin:Imprimerie des Lazaristes,1928.
    [17]严嘉乐.中国来信[M].丛林,李梅,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161.
    [18]荣振华,等.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M].耿升,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9]闵明我.上帝许给的土地--闵明我行记和礼仪之争[M].何高济,吴翊楣,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1-2.
    [20]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列传及书目[M].冯承钧,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
    [21]樊国阴.遣使会在华传教史[M].吴宗文,译.台湾:华明书局,1977.
    [22]张宗平.吕永和.清末北京志资料[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583.
    [23]雷立柏.中国基督宗教史辞典[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284.
    [24]晓马.滕公栅栏天主教士墓地的变迁[J].党校教学,1987:28.
    [25]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M].北京:三联书店,1957:147.
    [2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教务教案档[M]//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第1辑.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1.
    [27]Bulletin de I'institut des Petits Frères de Marie[R].1916.
    [28]中野江汉.北京繁昌记[M].韩秋韵,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29]明晓艳,魏扬波.历史遗踪:正福寺天主教墓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30]JUILET BREDON.Peking,a historical and intimate description of its chief places if interest[M].Kelly&Walsh,limited,1922:478.
    [31]罗光.陆徵祥传[M]//罗光全书:第27册.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6:395.
    (1)尽管聂斯托利派所遗留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唐代时景教来华的证据,但并无相关墓地留存,且元代时孟高维诺所建立的教堂和墓地也都早已湮灭。
    (1)又称“致命圣教堂”,1902年基本建成,1903年竣工。由于地处马尾沟,此教堂也被称为“马尾沟教堂”。而进入教堂之正门为康熙赐予汤若望的石门,门楣上有满、汉文的“钦赐”二字,故又被称作“石门教堂”。
    (2)2018年1月4日上午笔者访谈了北京市委党校原基建处工作人员宋志新,他提及当时在校园里散落的石碑中还有一些残存的装有骸骨的红色木盒,然而在新建食堂的前期清理工作中全都扔弃。
    (3)参见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关于我校校园内的西方传教士墓地土地使用权问题的说明.2010.03.22.城市建设档案(档案馆代号:411405)。当时迁走传教士遗骸至海淀区西北旺乡新辟墓地内,该项工程持续了约两年的时间。如今位于天主教陵园内,此墓园于上世纪80年代重新修建,并于1994年正式将当代过世的神职人员和教友的骨灰安放在此。在新修教友墓地后面空地中,立有一碑“,诸传教士、教友之墓”,由2016年10月19日天主教北京教区所立。
    (4)包士杰书中称被杀害教民名字刻于教堂墙上的达六千余,几近七千。在义和团时期除了镶在教堂上的传教士墓碑骸骨外,剩下的遗骨则埋葬在墓地北端的坟丘中,俗称“肉丘坟”,在坟上建了一座带有祭台的圆顶六角小亭,称为“殉难者藏骨堂”,亦称“致命亭”
    (5)参见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办公室.关于对利玛窦等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墓地进行维修和加强开发、管理的设想(初稿),1992-12-23.
    (6)关于这份档案为何在北京市民政局,颇为费解。根据北京市民政局档案室调研员王承文介绍,可能是当时将墓地事宜自动归属于民政局的管辖范围,并且认为应由民政局来承担墓地的修复工作,故整个事情经过皆记录在案。其中主要论及到期间关于意方对利玛窦的重视,并且在会上有来自利玛窦故乡马切拉塔大学的法学和政治学系教授皮耶罗·科拉迪尼(Piero Corradini,1933-?)所转达的时任意大利交通部长和“意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的维托里诺·科隆博(Vittorino Colombo,1925-1996)先生的意愿,希望能够按照意大利保存的利玛窦墓碑的仿制品,用大理石制镌一个新碑,赠送中国,以便重树原处。
    (1)这份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1912-1992)向中央汇报,建议对利玛窦坟墓加以修复。李先念副主席写上“请审批,拟同意”。在眉头处,亦可看到华国锋(1921-2008)主席,叶剑英(1897-1986)、邓小平(1904-1997)、汪东兴(1916-2015)副主席等人圈点,以表示同意。
    (2)参见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关于市委党校新建食堂用地问题给张大中及北京市委的请示。北京市档案馆,档号:118-002-00048-00001.
    (3)市委党校原基建处工作人员宋志新同志证实当时施工队在摆放东园墓碑时,并没有对碑身和碑座进行历史考究,只要是碑身榫头与碑座凹槽相匹配即可。
    (4)陈善策的拓片信息可在国家图书馆“碑帖菁华”中查询。年代为“清乾隆13年(1748)5月22日卒”;地点为“北京市西城区北营房北街(马尾沟)教堂”;拓片原物状况为“旁题简历”;数目与尺寸为“1张(又1份1张)138×68cm”;为1984-1985年北京馆藏。
    (1)拉丁文翻译:郑玛诺神父,来自中国澳门,年幼时前往罗马,入耶稣会。他是耶稣会中第一位中国神父。出色的完成哲学、神学学业后返回中国,向同胞们传播福音。1673年5月26日逝世于北京,享年38岁。
    (2)拉丁文翻译:献给至善至尊的天主。闵明我神父,来自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发“四愿”。入会54年,在华41年,1712年11月8日逝世于北京。享年73岁。
    (3)拉丁文翻译:献给至善至尊的天主。杨秉义神父,来自波希米亚,发“四愿”。在会31年,在华传教6年。1716年9月8日逝世于热河。享年46岁。
    (4)拉丁文翻译:献给至善至尊的天主。陈善策神父,耶稣会士,葡萄牙卢西塔努斯人,发“四愿”。1726年随着外交使臣来到北京,在京22年,担任学院院长和副省会会长。1748年6月16日去世,享年60岁。
    (1)拉丁文翻译:献给至善至尊的天主。马德昭神父,耶稣会士,葡萄牙人,发“四愿”。1744年到京,他医术精湛,仁心仁术,在他成为耶稣会副省会长指导全省传教事业的第三年,1751年4月20日安享主怀,享年46岁,在会26年。
    (2)历史上来华传教士有两位“闵明我”,另一位多明我会士西班牙人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1618-1689),他于1659年入华,主要在福建、漳州、福安、浙江等地传教,1665年发生教案后,因汤若望事件被放逐,1669年在广州再次收到驱逐令,只得返回澳门。他在马德里发表了《中华帝国的历史、政治、伦理及宗教概述》(Tratados historos,politicos,ethicos,y religiosos de la monarchia de China),在欧洲世界影响很大。耶稣会视察员甘类思(Luis de Gama,1610-1672)神父告知耶稣会的闵明我(本文墓碑碑主)顶替他的职位。
    (1)在党校校内现存墓碑中,仅戴进贤(Ignatius K?gler,1680-1746)墓碑的碑阴边框为双龙戏珠纹饰。
    (2)通过碑阳、碑阴比较,碑阳为完整底座和碑身,碑阴字体不全。可能是顺治年间碑石的二次利用。根据其官职名称“通议大夫宣大总督兵部右侍郎兼督察...”以及时间“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推测原碑所指人物可能为宣大总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佟养量(生卒年不详)。
    (3)遣使会(Congregation of The Mission),通常也被称为“拉匝禄会”(Lazarites,Lazarists,or Lazarians)或“味增爵会”(Vincentians),19世纪末在中国传教的多数成员都是法国人。遣使会士是栅栏墓地最后的主人,现存墓碑仅存福文高(Domingos Joaquim Ferreira,1748-1824)一通,其余遣使会墓碑皆已佚失。
    (1)法国圣母小昆仲会(Marist Brothers),又称为圣母小昆仲会、天主教圣母会文学所、圣母文学会或圣母修会。圣母昆仲会是由圣·马塞林·尚巴纳(st.Marcellin Champagnat 1789-1840)神父1817年1月2日于法国创立,主要是建立学校,发展教育,特别是对年轻人团体的宗教信仰培育和灵性陪伴。
    (1)具体内容为“Aqui yace el ilmo Sr.dou Iouis C.de Onis.enc?gado de negocios de Esp?na en China.Fallerióel 17 de octubre de 1889.R.I.P.”大致翻译为“这里安息着尊贵的路易斯·C.德·奥尼斯先生,他曾负责西班牙在华外交事务。1889年10月17日去世,息止安所”。这是除了拉丁文、法文以外所出现的西文墓碑。碑身完整,字迹清晰“,dou”应为“don”即“dominus”的缩写,表示“主“”尊敬的”意思。墓碑高1.90m,宽0.72m,厚0.15m。
    (2)碑主全名为雷米·弗兰西斯·萨维埃·斯普林格尔德(RemyFran?oisXavier Splingaerd),他主要从事开平矿业的商业代理和高级主管。他为名门之后,其父为保罗·斯普林格尔德(1842-1906),中文名为林辅臣,很多人以“林大人”相称谓。晚清政府大臣,比利时驻华大使。李鸿章任命林辅臣为肃州税务司,即海关吏,在甘肃生活14年。期间,不仅负责海关税务,还负责司法、公共事务、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声望极高。此外,他在华还负责、参与修筑诸多铁路、大桥,其中包括兰州黄河大桥(今中山桥)的建造,发起玉门油矿的勘探工作等。中文造诣极深,被称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1)具体生平待考。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前副主席,前教区咨议会咨议长孙尚恩神父(1926-)和北京教区南堂赵景荣神父(1923-)曾毕业于栅栏大修院,二人回忆,皆称“夏院长”。
    (1)陆徵祥,或称增祥,字子欣,一作子兴,上海人,原籍江苏太仓。中华民国首任外交总长,短暂出任国务总理。其家族墓史称“墓庐“”陆公墓”,目前为“百万庄民国墓园石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位于百万庄大街8号,今北京凌奇印刷制品有限公司内,离北京市委党校南门距离不到420米。墓主为陆徵祥的父亲陆云峰、母亲吴金灵(一称吴金玲)及祖母张太夫人。
    (2)邹嘉来(1853-1921),字孟方,号紫东,自号遗盦。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人。清朝大臣,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官至外务部尚书兼会办大臣。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