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诗叙事模式的承续与改造——“十七年”蒙古族文学中的传统文化遗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herita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rrative Mode of the Heroic Epic: "Seventeen Year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of Mongol Literature
  • 作者:包天花
  • 英文作者:BaoTianhua;
  • 关键词:“十七年” ; 蒙古族文学 ; 英雄史诗 ; 传统文化
  • 中文刊名:MGLT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Western Mongolian Studies
  • 机构:赤峰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2-15
  • 出版单位:西部蒙古论坛
  • 年:2016
  • 期:No.98
  • 语种:中文;
  • 页:MGLT201601007
  • 页数:7
  • CN:01
  • ISSN:65-1271/C
  • 分类号:58-63+129
摘要
"十七年"蒙古族文学对英雄史诗这一传统叙事模式的沿用,特别是对"战争+婚姻"叙事结构以及"马背英雄"模式的运用,虽非创作主体的"文化自觉",却于有意无意间承续了蒙古族传统文化中某些深层结构和核心观念,从而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民族传统文化,也使文本呈现出"传统"与"革命"既相融合又分裂、冲突的复杂局面。
        " Seventeen Years" Mongolian literature followed the way heroic epic in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mode,especially on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 War+ Marriage" and the using of " heroes on horseback" mode,it inherited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e in some of the deep structure and the core concept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so as to keep and preserv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s maximally,at the same time,made the texts assume that the "tradition" and " revolution" merging into each other,and dividing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complex situation.
引文
①茅盾:《人民文学发刊词》,《人民文学》(创刊号)1949年10月。
    ②老舍:《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见玛拉沁夫、吉狄马加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理论评论卷》,昆明:云南出版社,1999年,第4页。
    ③茅盾:《人民文学发刊词》,《人民文学》(创刊号)1949年10月。
    ①参见苏荣赫、赵永铣主编:《蒙古族文学史》(第一卷),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19页。
    ②萨仁格日乐:《蒙古史诗生成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27页。
    ①王德威:《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台北:麦田出版社,2004年,第74页。
    ②(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年,第686页。
    ③娜弥雅:《当代蒙古族小说解读》,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5-71页。
    ①蔡翔:《革命/叙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45-149页。
    ②丁尔纲:《关于在茫茫的草原上的座谈》,《草原》1959年8月号。
    ①(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文学》,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3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