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子学”视域下中国“小说”观念的演进——以诸子“小说家”作品的文体变革为中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Chinese Novels i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Zixue”——Centered on the Stylistic Change of the Works of Xiaoshuojia
  • 作者:陈成吒
  • 英文作者:CHEN Chengzha;
  • 关键词:新子学 ; 中国小说观念 ; 诸子小说家 ; 小说文体 ; 说体
  • 英文关键词:new zixue;;concept of Chinese novels;;xiaoshuojia;;style of fiction;;shuo style
  • 中文刊名:XSYK
  • 英文刊名:Academic Monthly
  • 机构: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0
  • 出版单位:学术月刊
  • 年:2019
  • 期:v.51;No.600
  • 基金:上海财经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 语种:中文;
  • 页:XSYK201905013
  • 页数:11
  • CN:05
  • ISSN:31-1096/C
  • 分类号:127-137
摘要
在"新子学"视域中,先秦时代,"说"是相对于"经"而存在的、以解释义理为目的的短篇故事连缀性作品。形式为"说体",包含"经说""要说""纯说"等,诸子对此有大量实践,庄子之后形成一定的文体自觉,区分"大说""小说"。《汉书·艺文志》等确立了诸子"小说"观念,自觉它是结合文体、内容、思想而言的事物:它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所造,文体为"说体";故事一般具有虚构性;主旨虽有可取,但不够精深,否则就应归入诸子九流。这些观念既保留了先秦"小说"的基本特征,又站在经学立场对其有所异化。《四库全书》对此有继承与变革,是晚清小说革命、中国现代小说观念产生的重要产房。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Zixue("新子学"), in the pre Qin period, shuo("说")was relative to and was a short story collection with the purpose of explaining argumentation. The basic form was shuo style("说体"), including jing shuo("经说") yao shuo("要说") and pure shuo("纯说"). After Zhuang Zi, a certain stylistic idea was formed, which distinguished dashuo("大说") and xiaoshuo("小说"). In the Han Dynasty,Ban Gu believed that Zhu Zi xiaoshuo("小说") was a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of style, content, and thought. Its style was shuo style, story was fictitious, main thrust was not profound enough, otherwise, it sh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e category of other philosophers. Ban Gu's concept of xiaoshuo preserved the basic trad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 Qin xiaoshuo, but it stood in the posi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put pressure on it. Si Ku Quan Shu(《 四 库 全 书 》) inherited and changed these things, it was an important delivery room in the Revolution in the Novel Circles during the period of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concept of modern Chinese novels.
引文
(1)玄华(陈成吒):《“新子学”:子学思维觉醒下的新哲学与系统性学术文化工程》,方勇主编:《诸子学刊》(第九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81-94页;玄华:《关于“新子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江淮论坛》2013年第5期;玄华:《“新子学”对国学的重构-以重新审视经、子、儒性质与关系切入》,方勇主编:《诸子学刊》(第十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293-310页。
    (2)谭帆:《论中国小说文体研究的四种关系》,《学术月刊》2013年第11期。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1页;谭帆:《小说学论纲-兼谈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王庆华:《〈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考论》,《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2)王齐洲、王丽娟:《学术之小说与文体之小说--中国传统小说观念的两种视角》,《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王齐洲、屈红梅:《汉人小说观念探賾》,《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高华平:《先秦的“小说家”与楚国的“小说”》,《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
    (3)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53页;袁文春:《汉代短书:先秦两汉小说概念的联结点》,《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孙少华:《诸子“短书”与汉代“小说”观念的形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3期;王绪霞:《从〈汉志〉“小说家”看中国小说概念及文体的生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1)高华平:《先秦的“小说家”与楚国的“小说”》,《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
    (1)本文以下所谓“庄子”,如无特殊说明,皆指《庄子》及其作者们,涵盖庄子及其后学。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第23册,第1页;钟肇鹏:《鬻子校理》,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7页。
    (1)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603页。
    (2)萧统:《文选》,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3页。
    (3)熊发恕:《中国古代小说概念初探》,《康定民族师专学报(文科版)》1987年总第2期。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7册,第12页。
    (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册,凡例第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