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基本特征司法认定的误识与匡正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isconception and Correction of Judicial Cognizance for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radicating Social Evils
  • 作者:王惠敏
  • 英文作者:WANG Hui-min;School of Criminal Justice,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 关键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 基本特征 ; 司法认定
  • 英文关键词:crimes committed by underworld organizations;;basic characteristics;;Judicial cognizance
  • 中文刊名:ENSE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219
  • 基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201810731)
  • 语种:中文;
  • 页:ENSE201901017
  • 页数:7
  • CN:01
  • ISSN:51-1674/C
  • 分类号:96-102
摘要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立应同时具备组织结构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非法控制四个特征。但司法机关在具体认定过程中,存在着定性不统一的尴尬。结合近几年扫黑除恶的具体实践,将四个基本特征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文义解释学的方法,分析其确切内涵,是当前扫黑除恶斗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
        In 2011,The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Law(8) stipulat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crimes committed by underworld organizations should provide with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economy,behavior and illegal control.However,in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identification process,to their embarrassment the judicial organs have non-uniform standard for determining the nature.Therefore,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eradicating social evils in recent years,regarding the four basic characteristics as a whole and adopting the method of textual hermeneutics to analyze their exact connot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rerequisite for the current struggle against social evils.
引文
[1]朱本欣,梁健.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司法认定[J].法学评论,2008(1)107-111.
    [2]郜尔彬.浅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特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4-56.
    [3]梁利波.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的认定[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4(6):65-71.
    [4]李林.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特征司法认定实证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4):34-40.
    [5]何荣功.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认定[J].中国检察官,2013(1):25-26.
    [6]阴建峰,万育.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研究[J].政治与法律,2011(7):81-89.
    (1)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1)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2)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3)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4)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2)关于“持续存在”的具体认定,在确定犯罪组织的形成起点后,只要该犯罪组织以组织名义、为组织利益连续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就可以认定犯罪组织持续存在。
    (3)解释为具有承载一定社会功能的空间范围,既包括一定数量的自然人共同居住、生活的区域,如乡镇、街道、较大的村庄等,也包括承载一定生产、经营或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区域,如矿山、工地、市场、车站、码头等。
    (4)“严重影响”界定为“具有致人重伤或致多人轻伤、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敛财数额巨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多次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等情节之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