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补遗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upplement to the Compilation and Annotations of Ming and Qing Chinese Documents on Matteo Ricci
  • 作者:汤开建
  • 英文作者:Tang Kaijian;
  • 中文刊名:GJHE
  • 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Sinology
  • 机构:澳门大学历史系;
  • 出版日期:2018-12-20
  • 出版单位:国际汉学
  • 年:2018
  • 期:No.17
  • 语种:中文;
  • 页:GJHE201804025
  • 页数:37
  • CN:04
  • ISSN:10-1272/K
  • 分类号:2+149-184
摘要
《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一书于2017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书中披露的为量甚巨且为目前学界所不知的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资料,引起了学界的震撼,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海外的利玛窦研究发展至今已有百年,中国的利玛窦研究如果从洪业算起,至少也有八十年,为什么这一在国际汉学史领域颇被人称许的"利学"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研究还有如此众多的中文资料未被学者利用,甚至还藏匿于故纸堆中而不为人所知呢?利玛窦万历九年(1581)进入澳门,到万历三十八年(1610)在北京去世,在中国生活长达29年。在此期间,利玛窦见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说过什么话,写过什么书,被记录下来的有多少,没被记录下来的又有多少,这一切在文献资料没有彻底清底之前,研究者切莫草率结论。要想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利玛窦,要想真实地还原利玛窦及利玛窦时代,必须采用新的史料搜集方法及新的考据方法,即黄一农先生提出的e考据,用今天的时髦话就是"互联网+乾嘉"。因此,对海内外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各种中文古籍数据库及各种影印古籍丛书之中的明清文献档案进行地毯式的爬梳,竭尽全力地做到资料搜集的竭泽而渔,这就是我编纂《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一书的目的所在。然而由于明清文献藏量之巨,散播之广,隐藏之秘,搜寻之难,到该书正式出版时,仍有不少极具价值的明清利玛窦资料遗漏书外。此时,我才深深了然傅斯年先生"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之旨意。故在该书出版以后,我又根据各方提供的线索,在海内外各大图书馆和新近出版的重要影印丛书中找到了近百条有关明清利玛窦的中文资料,其中有多条资料完全出人意表,实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而难获得的独家珍稀材料,可以为推进利玛窦研究纵深发展添砖加瓦。另外,本书原来并不打算全面搜集日本、朝鲜、越南东亚汉字文化圈三国中的利玛窦资料,但考虑到为了全面反映利玛窦在整个东亚文化圈中的影响,故在补遗时有意加强了上述三国在清嘉道之前重要的有关利玛窦资料的搜集。这次补充搜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竟获得有关利玛窦的未收资料达七八万字之多,但囿于文章版面字数的限制,我不得不忍痛割爱,将与利玛窦史实关系疏远者及资料产生时间年代较后者予以删削,删削部分几达三分之一。下面仍根据原书的分类体例,将新搜寻到的明清利玛窦中文资料作一补遗。希望能为未来利玛窦研究提出和解决一些问题,推动利玛窦研究的深入发展。
        
引文
(1)陈酉函(1586—1651),名所学,字无学,号酉函。江南淮安人。崇祯时为明兵部职方郎中。曾受利玛窦影响,与西学接触。后耶稣会士毕方济(Francois Sambiasi)来淮安传教,有27名文人加入天主教,陈所学当为其中之一,其洗名为保禄,是淮安最早信教的文人天主教徒之一,其天学著作有《圣主原心录》,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此人天主教事迹,学界未曾提及。
    (2)徐儆弦,江苏武进人,生卒仕履不详,明陈继儒称其为“南中大儒”。李楷将其与王徵并列,亦为受利玛窦西学影响笃信天主教的明朝士大夫。
    (3)铁塔寺天主堂,为明代建于淮安的天主教堂,据1639年耶稣会年报,毕方济于1639年在淮安修建一座教堂,当即此座教堂。又据静乐居士:《辩学》之《各处堂志》(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资料中心藏方豪旧藏清钞本,第10页)称淮安天主堂在“北门内台山寺东”。
    (4)西儒穆先生,当指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Jan Mikolaj Smogulecki)。护其终事,即指陈所学去世时,穆尼阁守护在陈所学身边,并为其行终敷礼。
    (1)《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碑传第一收有刘沂春《(崇祯)乌程县志》的《沈?传》,其中只记录了沈?的卒年,而无沈?的生年。(清)沈宸奎修《重辑马要沈氏族谱》卷11《十一世》第36页明确记载沈?生于嘉靖乙丑(1565)三月十三日,卒于天启甲子(1624)三月初一日,前引《乌程县志·沈?传》“乙丑卒”比族谱要晚一年,当以族谱所载为准。
    (2)万历乙酉,即万历十三年(1585)。
    (3)辛卯,即万历十九年(1591)。
    (4)庚子,即万历三十一年(1603)。
    (5)丙午,即万历三十四年(1606)。
    (6)据沈?《南宫署牍》卷3第45页(日本内阁文库本)作“事天堂”,建于洪武冈。
    (7)(清)王梦鹏:《静升王氏族谱》卷4,《仁派世系图》,清乾隆五十四年序刊本,第70页;卷20,《艺文考》,第21页。
    (8)方豪:《方豪六十自定稿补编》补遗4,《“辩学”钞本记略》,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9年,第2905页。
    (1)此《辩学》原由方豪私藏,为海内孤本,方豪去世后,将其捐赠于台湾政治大学,现藏于该校社会科学资料中心,此稿本蒙台湾萧弘德先生协助拍摄照片寄赠,在此特表衷心感谢。
    (1)陈庆元:《龙溪郑怀魁年谱》,《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1—12页;徐光台:《西学对科举的冲激与回响——以李之藻主持福建乡试为例》,《历史研究》2012年第6期,第66—82页。本处所引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刊本《葵圃存集》之影印件由台湾清华大学徐光台教授提供,在此特表衷心感谢。
    (2)万历壬寅,即万历三十年(1602)。
    (3)癸卯,即万历三十一年(1603)。
    (4)丁未,即万历三十五年(1607)。
    (5)栝,又作括,应指括苍县,明朝为处州府丽水县。
    (6)樊尹致虚,即樊良枢,致虚为其字,时任丽水知县。
    (7)邢士登,当即邢云路,字子登,一作士登,直隶安肃人,官至陕西按察使,精通天文历法。
    (1)原无题,此题为编者加。据郑诚辑校:《李之藻集》卷4《序跋》,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108页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天学初函》本,内封下半刻《辩学遗牍》四,上半镌小字识语:“虞铨部未晤利公,而彼此以学商证,爱同一体,虽其往来书牍多散佚,今刻其仅存者,吃紧提醒,语不在多耳。莲池亦有论辩,并附牍中。慎修堂识。”很显然,这也是李之藻的题识,当时在刻书后所题。
    (2)郑诚辑校:《李之藻集》卷6《杂著·上耶稣会总会长书》,第139—140页。
    (3)龚缨晏:《明清之际的浙东学人与西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61—62页;王泽颍:《论朱宗元之天儒观》,宁波大学专门史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3—6页。
    (1)《天学真义》,当为利玛窦的《天主实义》。
    (2)《圣教真实利益》,此书未见他处著录,亦未注明作者,从行文内容看,似应为康熙三十年容教令颁发前后所著的天主教著作。
    (1)正德己丑,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
    (2)钟始振,当为钟始声,字振之,所著为《辟邪集》。
    (3)新井白石称“窦本生于广东旁近海岛间”一语来自钟始声的《辟邪集》,查今本《辟邪集》并无此语,不知新井白石据何称“窦本生于广东旁近海岛间”,还称利玛窦“实非西方之人”,实误。
    (4)癸巳,即康熙五十二年(1713)。
    (1)(清)钱曾:《述古堂藏书目录》卷5,《历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钱氏述古堂钞本,史部第277册,第692页。
    (1)厼,此字为韩国汉字,表示结束语。
    (1)甲辰,即乾隆四十九年(1784)。
    (2)甲子,即嘉庆九年(1804)。
    (3)衡斋汪先生,即汪莱(1767—1813),字孝婴,号衡斋,徽州歙县人。嘉庆十二年(1807)优贡生,深通经学,曾被大学士禄康荐修国史天文志。
    (4)乙丑,即嘉庆十年(1805)。
    (5)丁卯,即嘉庆十二年(1807)。
    (1)利玛窦万历三十年(1602)《题〈万国坤舆全图〉》称:“庚子(1600)至白下,蒙左海吴先生之教,再为修订。”利玛窦称吴中明在南京刊刻的《山海舆地全图》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这是利玛窦的误记。刘凝:《天学集解》,卷3,吴中明:《题〈万国坤舆图〉》,第23—24页称《山海舆地全图》刊刻的时间为“时大明万历戊戌年徽州歙县人左海吴中明题”,万历戊戌,即万历二十六年(1598),就可以证明利玛窦的误记,而在此处又发现利玛窦为吴中明南京刊刻《山海舆地全图》所写的题识,其落款时间也是“时万历戊戌孟冬谷旦欧逻巴人利玛窦撰”,这是利玛窦当时的原始记录,这就成为吴中明南京刊刻《山海舆地全图》的时间为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铁证。而四年后,利玛窦在为《万国坤舆全图》题识时而称吴中明《山海舆地全图》刊刻的时间为万历庚子,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可以说明利玛窦的记忆是会发生误差的,并非如时人对他记忆力吹捧之神。
    (2)袁启《天文图说》是明末一部重要的天文学著作,书中不仅收录了利玛窦万历二十六年为吴中明《山海舆地全图》所作的题识,而且还收录了《大地圆球五州全图》《亚细亚一大州图》《天地仪图》《周天黄赤二道错行中气界限图》《日蚀、月蚀图》《天地仪解》《天地仪制度》及署名为“欧逻巴人曷捺楞马著”《四行解》,其中大部分为欧洲天文学的内容。
    (1)《孤树里谈》,明李默撰,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李默(1494—1556),字时言,福建建安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吏部尚书。
    (2)江旭奇在“利玛窦曰”这段话上加了一个眉批,称“以下皆利玛窦之言”,如果上述文字确如江旭奇所称为利玛窦之言,则此本《交友论》与今本《交友论》多有歧异。
    (1)利玛窦这段话未见于现存利玛窦著作,不知出于何书。
    (2)日,原文为口,当为日。但利玛窦称第四重为日轮天,第六重为木星天。
    (1)庆长丙午,即庆长十年,为万历三十四年(1606)。
    (2)信澄,即林永喜,又名林信澄,江户初期的儒学者,为林罗山之弟。
    (3)颂游,当为与林罗山兄弟同至耶稣会的第三人,事迹不可考。
    (4)不干氏,原文作“不于氏”,因为此人即耶稣会日本修士不干斋·巴鼻庵,故此处的“于”当为“干”之讹。
    (5)干,指耶稣会日本修士“不干氏”,著有《妙贞问答》一书。
    (1)金参判,即金始振(1618—1667),字伯玉,号盘皋,庆尚北道庆州人,官礼曹参判、全州府尹。顺治十七年(1660)曾翻刻《算学启蒙》一书。
    (1)堪舆图,当作坤舆图,应为流入朝鲜的《坤舆万国全图》。
    (1)李圭景称利玛窦“又著《几何约法》”一书,但此书不见传世。
    (1)沈介庵,即沈鈇(1550—1634),字继扬,号介庵,福建诏安县三都人。万历二年(1574)甲戌科进士,初任顺德知县,累迁衡阳、郧阳、九江知府,礼部主事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八闽“孤介之士”之称。
    (2)(明)游朴:《游朴诗文集》,卷6,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据日本内阁文库万历四十五年刻本整理标点,2015年,第208—209页有《己丑除夕》诗一首,己丑即为万历十七年(1589),接下来即是《李景渠招集韶州九成台》和《南华寺》两首诗,即可证明万历十七年除夕后不久,游朴即已抵达韶州南华寺,当时利玛窦正被韶州同知刘承范护送到韶州南华寺,游朴与利玛窦相见,大概就在这个时候。
    (3)二竺僧,民国郭荦撰《(民国)霞浦县志》,卷25,《艺文志》上,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影印民国十六年序刊本,第13册,第219页亦收有游朴《寄沈介庵》书,其为“天竺僧”。
    (4)谭广文,即顾凤翔《天主实义序》中所言“龙先生以西国之产以入化中国,故当时开教颇为不易。今谭生以中国之儒而行化域中,因枝传叶,阐教何难”中的谭生。此谭生为韶州基督徒,曾刊刻利玛窦的《天主实义》,亦在韶州捐资建堂,亦即(意)利玛窦著,文铮译,(意)梅欧金校:《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第473页提到的陪同李玛诺、骆入禄送杜禄茂神父遗体前往澳门的安东尼奥·雷谭(António Leitam)修士。
    (5)以上生卒履历,参见(清)马先登:《关西马氏世行录》,卷11,韩爌《诰授中宪大夫云南按察使司副使洱海道敦若马公墓志铭》,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清同治七年敦伦堂刊本,第1—10页。
    (1)(明)马朴:《四六雕虫》卷8,《通沈铭镇宫谕启》,陕西省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伦敦堂藏板,第33页。
    (2)《绝徼同文纪》,为杨廷筠编辑的一部明代天主教文献集,出版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所收文章多为天主教文献的序、跋。
    (3)云间顾君一序,指的是《绝徼同文纪》中所收的顾凤翔《天主实义序》。
    (4)龙先生,即龙华民,意大利耶稣会士,西文名为Nicolas Longobardi。
    (5)(明)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下册,卷19《诗二百十首(1598—161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799页。
    (6)(明)杨思本:《榴馆初函集选》,卷5,《记》,明别集丛刊影印清康熙十三年杨日升刻本,第5辑第88册,第391—395页。
    (1)老胡文康辞,为(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51,《清商曲辞》8,周舍《上云乐》,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9年,第746—747页中的一首曲辞。其辞称:“西方老胡,厥名文康。遨遨六合,傲诞三皇。西观蒙汜,东戏扶桑。南泛大蒙之海,北至无通之乡。昔与若士为友,共弄彭祖扶床。往年暂到昆仑,复值瑶池举觞。周帝迎以上席,王母赠以玉浆。故乃寿如南山,志若金刚。青眼眢眢,白发长长。蛾眉临髭,高鼻垂口。非直能俳,又善饮酒。萧管鸣前,门徒从后。济济翼翼,各有分部。凤皇是老胡家鸡,师子是老胡家狗。陛下拨乱反正,再朗三光。泽与雨施,化与凤翔。觇云候吕,志游大梁。重驷修路,始届帝乡。伏拜金厥,仰瞻玉堂。从者小子,罗列成行。悉知廉节,皆识义方。歌管愔愔,铿鼓锵锵。响震钧天,声若鹓皇。前却中规矩,进退得宫商。举技无不佳,胡舞最所长。老胡寄箧中,复有奇乐章。赍持数万里,愿以奉圣皇。乃欲次第说,老耄多所忘。但愿明陛下,寿千万岁,欢乐未渠央。”此处所言西方老胡,应指来自古印度境内文康国的“老胡”。
    (2)(清)冯继照编:《般阳诗萃》卷2,《王启叡传》,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图书编号:5241.15/3640(1),第1页。
    (3)(清)张鸣铎修:《(乾隆)淄川县志》卷6上,《人物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第6辑影印民国九年石印本,第89页。
    (4)(清)冯继照编:《般阳诗萃》卷2,《恭挽神宗大行皇帝》,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图书编号:5241.15/3640(1),第12页。
    (5)利玛窦著,文铮译,梅欧金校:《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71页。
    (6)按《上云乐》曲辞的格式,此处疑脱一字。
    (7)按《上云乐》曲辞的格式,此处疑脱二字。
    (1)庚午为诗作的时间,即乾隆十五年(1750)。
    (2)辛亥为诗作的时间,即乾隆五十六年(1791)。
    (1)青坪,即任守干。任守干(1665—1721),字用誉,号逐窝,又号青坪居士,籍贯丰川。朝鲜朝后期文臣,1711年为朝鲜赴日本使团副使。
    (2)南冈,即李邦彦。李邦彦,号南冈,为1711年朝鲜使团的从事官,参加了与新井白石的对话。
    (1)仙骨,利玛窦贡品单中称为“圣人遗物”,朱国祚疏称为“神仙骨”。
    (2)闵正斋贞,即闵贞(1730—1788),字正斋,江西南昌人。清代画家,其画学明代吴伟,善山水、人物、花鸟,笔墨奇纵,豪迈绝伦。
    (1)壬寅,即明万历三十年(1602)。
    (2)己酉,即万历三十七年(1609)。
    (1)《程原仲医案》成书于天启元年(1621),现存最早刻本为天启五年(1625)方道大刻本,本点校本以天启抄本为主校本。
    (2)《重友论》,当即利玛窦的《交友论》。
    (3)万历癸卯,即万历三十一年(1603)。
    (4)冯宝宝,其人生卒仕履均不可考,此处称北京带回朝鲜的利玛窦世界地图是由冯宝宝刊刻,此事未见其他任何文字记录。疑这位出使朝鲜的使臣冯宝宝为宫中宦官,他曾参与李之藻刊刻利玛窦地图之事,故坊间有传图为冯宝宝所作。
    (5)此处将李应诚视为欧罗巴人,实误,李应诚当为李应试。李应试(1560—1620),字省勿,一字省吾,湖广人,生于北京,世袭锦衣卫武职。万历二十年(1592)参加壬辰之役。1600年,利玛窦入京后,即从利玛窦游,据利玛窦回忆录中保存的李应试受洗时的誓词称,李于万历三十年(1602)八月六日受洗,教名葆禄,成为利玛窦入京后最早受洗的天主教徒之一。万历三十一年(1603),与耶稣会会友钟鸣人、黄明沙、游文辉、倪雅谷、丘良禀、徐必登、邹采斯及阮泰元共同刊刻利玛窦《两仪玄览图》。
    (1)以上文字为利玛窦《交友论》全文,本处省略。
    (1)陆桴亭(1611—1672),字道威,号刚斋,晚号桴亭,江苏太仓人。明亡,隐居讲学,与陆陇其并称二陆,着有《思辨录》和《淮云问答》等。
    (1)春海先生,即涉川六藏(1639—1715),原姓保井,字春海,通称助左卫门,京都人,为江户时期著名天文历学家。
    (2)宽文十年,即康熙九年(1670)。
    (3)此处提利玛窦著书二十篇,应该为传入朝鲜的利玛窦著作,或者是朝鲜学者所了解的利玛窦著作。江户末期日本学者松浦吉川则称利玛窦著书三十种。(参见松浦吉川:《府朝事略》卷3,《大猷公》,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明治三十四年常陆鹿岛若不足塾据庆应元年清宫秀坚序刊本重排,第3—4页)利玛窦来华后,究竟著述有多少种,至今仍是一个谜,现存明确为利玛窦著述者只有十种,应该还有很多利玛窦生前在华的汉文著述,尚未被人发现,有待深挖考证,如最新发现的利玛窦著《开成纪要》就是十分明显的证据。
    (1)癸未,即乾隆二十八年(1763)。
    (2)“理函、气函”,当指李之藻于崇祯元年(1628)将利玛窦等人的著作合刊的《天学初函》,因其中分为理、器二编,故此处称为“理函、气函”。此处“气”当为“器”之讹。
    (3)正祖二年,即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
    (4)今《栅栏》收耶稣会士利公之墓,碑文为:“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利先生,讳玛窦,号西泰,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人。自幼入会真修,明万历壬午年航海,首入中华衍教。万历庚子年来都,万历庚戌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十二年。”(参见《栅栏》,澳门文化局,1995年,第130—131页)与朴趾源所录碑文稍异。
    (1)丙午,即乾隆五十一年(1786)。
    (2)麻皋,又译为马糕,即澳门(Macau)的越南语译音。
    (3)葩葩,即拉丁语Papa,本意为爸爸,转意为教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