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北朝胡俑的图像学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conographic Study on Northern Minority Pottery Figurines from the Wei, Ji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 作者:朱浒
  • 英文作者:Zhu Hu;
  • 关键词:魏晋 ; 北朝 ; 胡俑 ; 粟特 ; 图像学
  • 英文关键词:Wei and Jin Dynasties;;Northern Dynasty;;Northern Minority Pottery Figurines;;Shute Minority;;Iconography
  • 中文刊名:YSTS
  • 英文刊名:Arts Exploration
  •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7-01-15
  • 出版单位:艺术探索
  • 年:2017
  • 期:v.31;No.142
  • 语种:中文;
  • 页:YSTS201701007
  • 页数:28
  • CN:01
  • ISSN:45-1077/J
  • 分类号:59-86
摘要
胡俑在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中多有出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人员迁徙、宗教传播、墓葬观念、中外交流等问题多有贡献。在图像学研究的视野中,魏晋北朝胡俑依据时间和区域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划分也体现出3~6世纪其在中国北方发展、演化的规律。同时,胡俑的容貌、服饰、族属等特征忠实反映了魏晋北朝时期胡汉之间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交流等问题。
        Remains of minority pottery figurines have been evacuated from mausoleums of Wei, Ji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which facilitate research in such aspects as ethnic minorities relationship, population migration, religions dissemination, attitudes towards funeral customs and exchanges with foreign cultures. Northern minority pottery figurines from the Wei, Ji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re classified into various types in the iconographic perspective, which sheds light on its development in northern China. The facial appearance, costumes and ethnicities of the pottery figurines mirror the exchanges in arts, culture and religions between the Han people and the ethnic minorities.
引文
[1]李梅田.魏晋南北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春都路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0(10).
    [3]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新安西晋墓(C12M262)发掘简报[J].文物,2004(12).
    [4]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关林皂角树西晋墓[J].文物,2007(9).
    [5]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厚载门街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9(11).
    [6]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太原路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6(12).
    [7]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吉利区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0(8).
    [8]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涧西南村西晋墓[J].文物,2012(12).
    [9]310国道孟津考古队.洛阳孟津邙山西晋北魏墓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93(1).
    [10]310国道孟津考古队.洛阳孟津三十里铺西晋墓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93(1).
    [11]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新发现的两座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9(3).
    [12]焦作市文物工作队.河南焦作化电集团西晋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12(1).
    [13]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师专西晋北朝墓清理简报[J].文博,1998(6).
    [1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安南郊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7(8).
    [15]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曲江雁南二路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0(9).
    [16]王世杰.河北沧州市郊刘胖庄西晋墓[J].文物春秋,1989(3).
    [17]滕州市文化局,滕州市博物馆.山东滕州市西晋元康九年墓[J].考古,1999(12).
    [18]朱献雄.安徽青阳县清理一座西晋残墓[J].考古,1992(11).
    [19]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南郊草厂坡村北朝墓的发掘[J].考古,1959(6).
    [20]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师专西晋北朝墓清理简报[J].文博,1998(6).
    [2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北朝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5(1).
    [22]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平陵十六国墓清理简报[J].文物,2004(8).
    [23]锦州市文物考古队.辽宁锦州市前山十六国时期墓葬的清理[J].考古,1998(1).
    [24]郭素新.内蒙古呼和浩特北魏墓[J].文物,1977(5).
    [25]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南郊区田村北魏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0(5).
    [26]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J].文物,1972(3).
    [27]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北魏宋绍祖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1(7).
    [28]张志忠.大同北魏墓葬胡俑的粟特人象征[J].文物世界,2005(6).
    [29]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七里村北魏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2006(10).
    [30]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市大同县陈庄北魏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1(12).
    [3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偃师县杏园村的四座北魏墓[J].考古,1991(9).
    [32]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纱厂西路北魏HM55发掘简报[J].文物,2002(9).
    [33]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孟津晋墓、北魏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1(8).
    [34]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两座北魏墓的发掘[J].考古,2011(9).
    [35]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两座北魏墓发掘简报[J].考古,1993(5).
    [36]洛阳博物馆.洛阳北魏元邵墓[J].考古,1973(4).
    [37]冯健.洛阳北魏元邵墓与杨机墓出土陶俑[J].中华文化画报,2012(8).
    [38]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孟津北陈村北魏壁画墓[J].文物,1995(8).
    [39]洛阳博物馆.洛阳北魏杨机墓出土文物[J].文物,2007(11).
    [40]刘斌.魏晋南北朝武士俑的考古学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1]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任家口M229号北魏墓清理简报[J].文物参考资料,1955(12).
    [42]宁夏固原博物馆.彭阳新集北魏墓[J].文物,1988(9).
    [43]韦正.关中十六国墓葬研究的几个问题[J].考古,2007(10).
    [4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北朝崔氏墓[J].考古学报,1984(2).
    [45]河北省沧州地区文化馆.河北省吴桥四座北朝墓葬[J].文物,1984(9).
    [46]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4(4).
    [47]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3(10).
    [48]葛承雍.丝路古道与唐代胡俑[M]//樊英峰,主编.乾陵文化研究(四).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49]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5(11).
    [50]葛承雍.北朝隋唐引牛驾车胡俑写实现象[J].中国历史文物,2010(3).
    [51]吴同.关于美国所藏中国北朝舞蹈老人俑[J].文物,1984(8).
    [52]令狐德棻,等.周书·列传第四十二·突厥传[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53]邢义田.古代中国及欧亚文献、图像与考古资料中的“胡人”外貌[M]//邢义田.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北京:中华书局,2011.
    [54]林梅村.松漠之间---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55]孙彦.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1)葛承雍《北朝隋唐引牛驾车胡俑写实现象》,《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第3期;韦正《魏晋南北朝考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李梅田《魏晋南北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倪润安《南北朝墓葬文化的正统争夺》,《考古》2013年第12期;张志忠《大同北魏墓葬胡俑的粟特人象征》,《文物世界》2005年第6期;宋丙玲《北朝时期的胡人俑》,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编《东方考古》(第9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2)见李宗道《洛阳16工区曹魏墓清理》,《考古通讯》1958年第7期。
    (3)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发掘报告》,《考古》1989年第4期。
    (4)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河南偃师杏园村的两座魏晋墓》,《考古》1985年第8期。
    (5)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市东郊两座魏晋墓的发掘》,《考古与文物》1993年第1期。
    (6)见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孟津大汉冢曹魏贵族墓》,《文物》2011年第9期。
    (7)见刘玉新《山东省东阿县曹植墓的发掘》,《华夏考古》1999年第1期。
    (8)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1984至1986年洛阳市区汉晋墓发掘简报》,《考古学集刊》(7),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
    (9)见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西晋支伯姬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3期。
    (10)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运城十里铺砖墓清理简报》,《考古》1989年第5期。
    (11)见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西郊发现两座西晋墓》,《考古》1964年第4期。
    (12)见山东邹城市文物局《山东邹城西晋刘宝墓》,《文物》2005年第1期。
    (13)见黎瑶渤《辽宁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文物》1973年第3期。
    (14)见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清理两座十六国墓葬》,《文博》2011年第1期。
    (15)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长安县北朝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5期。
    (16)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北票市文物管理所《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1998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4年2期。
    (17)见崔明利、郝晓菲、魏坚《兴和县叭沟墓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18)见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内蒙古札赉诺尔古墓群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12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札赉诺尔古墓群1986年清理发掘报告》,《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19)“西胡”一般指代西域或西域胡人。详见王国维《西胡考上》,载《观堂集林》,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06页。
    (20)出土文物情况见古顺芳《大同北魏墓葬乐舞俑初探》,《文物世界》2004年第6期。本文图28亦采自此文。
    (21)见田小利等《长安发现北朝韦彧夫妇合葬墓》,《中国文物报》1999年11月14日,第1版。
    (22)见河北省文管处《河北景县高氏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3期。
    (23)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河北磁县北朝墓群发现东魏皇族元祜墓》,《考古》2007年第11期。
    (24)见石家庄地区革委会文化局文物发掘处《河北赞皇李希宗墓》,《考古》1977年第6期。
    (25)见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陈村东魏墓》,《考古》1977年第6期。
    (26)见河北省文管处《河北景县北魏高氏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3期。
    (27)见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4期。
    (28)见磁县文物保管所《河北磁县北齐元良墓》,《考古》1997年第3期。
    (29)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30)见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平山北齐崔昂墓调查报告》,《文物》1973年第11期。
    (31)见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陈村北齐尧峻墓》,《文物》1984年第4期。
    (32)见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安阳县文管会《安阳北齐和绍隆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7年第1期。
    (33)见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安阳北齐贾进墓》,《考古》2011年第4期。
    (34)见沧州地区文化局《黄骅县北齐常文贵墓清理简报》,《文物》1984年第9期。
    (35)见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1期。
    (36)见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考古》1979年第3期。
    (37)见张季《河北景县封氏墓群调查记》,《考古通讯》1957年第3期。
    (38)见河北省沧州地区文化馆《河北省吴桥四座北朝墓葬》,《文物》1984年第9期。
    (39)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安阳县固岸墓地2号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7年第2期。
    (40)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北齐贺拔昌墓》,《文物》2003年第3期。
    (41)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西南郊北齐洞室墓》,《文物》2004年第6期。
    (42)见常一民《太原市神堂沟北齐贺娄悦墓整理简报》,《文物季刊》1992年第3期。
    (43)见王克林《北齐库狄迴洛墓》,《考古学报》1979年第3期。
    (44)见李爱国《太原北齐张海翼墓》,《文物》2003年第10期。
    (45)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晋源区文物旅游局《太原开化村北齐洞室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2期。
    (46)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市北齐库狄业墓》,《文物》2003年第3期。
    (47)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10期。
    (48)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市北齐徐显秀墓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10期。
    (49)见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南郊北齐壁画墓》,《文物》1990年第12期。
    (50)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北朝崔氏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
    (51)见山东省博物馆文物组《山东高唐东魏房悦墓清理纪要》,《文物资料丛刊》第2辑,1978年。
    (52)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文物》1989年第4期。
    (53)见万晓《新征集陶俑、陶器、砖瓦考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03年第10期。
    (54)见咸阳市文管会、咸阳博物馆《咸阳市胡家沟西魏侯义墓清理简报》,《文物》1987年第12期。
    (55)见阮正新《陕西蓝田县发现的西魏纪年墓》,《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2期。
    (56)见咸阳市渭城区文管会《咸阳市渭城区北周拓跋虎夫妇墓清理记》,《文物》1993年第11期。
    (57)见贠安志编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北周墓葬发掘报告》,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10-36页。
    (58)见贠安志编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北周墓葬发掘报告》,第36-57页。
    (59)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周莫仁相、莫仁诞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3期。
    (60)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周宇文俭墓清理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3期。
    (61)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咸阳市考古研究所《北周武帝孝陵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2期。
    (62)见贠安志编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北周墓葬发掘报告》,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93-109页。
    (63)见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韦曲高望堆北朝墓发掘简报》,《文物》2010年第9期。
    (64)见汉中市博物馆《汉中市崔家营西魏墓清理记》,《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2期。
    (65)见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北魏北周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5期。
    (66)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洪庆北朝、隋家族迁葬墓地》,《文物》2005年第10期。
    (67)见宁夏文物考古所固原工作站《固原北周宇文猛墓发掘简报》,《宁夏考古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34-147页。
    (68)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发掘简报》,《文物》1985年第11期。
    (69)见原州联合考古队《北周田弘墓---原州联合考古队发掘调查报告2》,(日)诚勉出版社,2000年。
    (70)Jan Fontein and Tung Wu.Unearthing China’s Past,Boston:Museumof Fine Arts,1973.
    (71)唐长孺《魏晋杂胡考》,见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382-450页。
    (72)如张志忠《大同北魏墓葬胡俑的粟特人象征》,《文物世界》2005年第6期。
    (73)本文图片如无特别说明,均采自各墓葬相应的发掘报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