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泥钱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春雷 ; 李荣辉
  • 中文刊名:ZGQB
  • 英文刊名:China Numismatics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
  • 出版日期:2018-10-15
  • 出版单位:中国钱币
  • 年:2018
  • 期:No.154
  • 语种:中文;
  • 页:ZGQB201805006
  • 页数:12
  • CN:05
  • ISSN:11-1266/F
  • 分类号:33-44
摘要
<正>中国的货币,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先民从简单的以物易物最终发展到金属货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历朝历代人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货币文化。这一文化渊源流长,影响深远,连续不断,且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我国古代货币不仅种类繁多,形制多样,而且材质广泛,主要有铜钱,还有铁钱、铅钱、锡钱、铅锡钱,以及金钱、银钱甚至"泥"钱。本文就古代的各种泥钱及其用途进行浅显的研究。
        
引文
[1]朱伟峰、钱公麟:《湖北阳新县半壁山一号战国墓》,《考古》,1994年6期。
    [2]刘廉银、宁杰:《湖南常德县清理西汉墓葬》,《考古》1987年5期。
    [3]单先进、熊传新:《长沙象鼻嘴一号西汉墓》,《考古学报》1981年1期,126页。
    [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配合基建考古队:《陕西临潼骊山床单厂基建工地古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5期。
    [5]张罗:《长沙市岳北乡银盆岭出土了大批文物》,《文物工作导报》,《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11期。
    [6]吴铭生:《长沙郊区发现王莽时期的墓葬》,《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3期。
    [7]王正书:《上海福泉山西汉墓群发掘》,《考古》1988年8期。
    [8]《湖南长沙纸圆冲工地古墓清理小结》,《考古通讯》,1957年第5期。
    [9]《长沙西汉墓发现“郢寽”“郢称”》,《考古通讯》,1956年第6期。
    [10][26]黄增庆:《广西贵县新牛岭第三号西汉墓葬》,《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2期。
    [11]河南省文物局编:《河南文物》下册,郑州,文心出版社2008年,1857页。
    [12]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126页。
    [13][23]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丁种第二号长沙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7年,80-82页。
    [14]王巍主编,赵晓华供稿:《望城县风盘岭一号汉墓》,《中国考古学年鉴2009》,351页。
    [15]赵晓华、张景尧:《湖南长沙风盘岭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13年6期。
    [16]王巍主编,何佳供稿:《长沙市谷山村窑圹山汉代墓群》,《中国考古学年鉴2009》,352页。
    [17]中国考古学会编;龙福廷供稿:《郴州市出土泥质“半两”钱》,《中国考古学年鉴1998》,188-189页。
    [18]广西自治区博物馆编:《广西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238-256页。
    [19]张春龙、杨志勇、张涛、周明:《湖南洪江市黔城镇张古坳、枫木坪西汉墓发掘简报》,《南方文物》,2008年4期。
    [20]宋少华:《长沙西郊桐梓坡汉墓》,《考古学报》,1986年1期。
    [21]龙军:《湖南湘潭:西汉古墓群众文物出土》,《光明日报/2012年/9月/20日/第005版文化新闻》。
    [22]张大可、罗英典:《长沙市宁乡县大夫堂汉墓群调查简报》,《湖南博物馆馆刊》,第十辑,长沙,岳麓书社,2013年,77页。
    [24]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合浦县堂排汉墓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4》,文物出版社1981年, 46-56页。
    [25][27]第二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编委会编:《第二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年,70页。
    [28]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编:《广西考古文集第二辑纪念广西考古七十周年专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63页。
    [29]贺兴武、向新民、愚如:《湖南衡阳市凤凰山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3期。
    [30]黄朴华、雷永利、夏笑容、曹德清、李建伟、肖静华、袁外发、高铁:《湖南长沙识字岭西汉墓(M3)发掘简报》,《文物》,2015年10期。
    [31]周世荣编著:《湖南古墓与古窑址》,岳麓书社,2004年,58页。
    [32]李正光、彭青野:《长沙沙湖桥一带古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7年4期。
    [33]张敏、孙庆飞:《仪征市张集西汉墓》,《中国考古年鉴》,1990年,206页。
    [34]许超、王力军、雷少:《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发掘简报》,《南方文物》,2011年4期,49页。
    [35]南京市博物馆:《南京考古资料汇编一》,492页。
    [36]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瓦房庄汉代制陶、铸铜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1994年1期。
    [37]韩玉祥、李陈广主编;南阳汉画馆编著:《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8年,14页、82页。
    [38]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唐河县文化馆:《河南唐河白庄汉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97年4期。
    [39]张新强、曹新洲、乔保同:《南阳中建七局机械厂汉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97年4期。
    [40]蒋宏杰、张海滨、王明景、王艳、王丽丽、宋煜辉、刘小兵、李翼、付建刚:《南阳市一中M195、M256汉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12年4期。
    [41]徐俊英:《南阳汽车制造厂东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8年1期。
    [42]蒋宏洁、鞠辉:《南阳市人民北路汉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9年3期。
    [43]南阳地区文物队:《方城党庄汉画像石墓》,《中原文物》,1986年第2期。
    [44]韩玉祥、李陈广主编;南阳汉画馆编著:《南阳汉代画像石墓》,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8年,178页。
    [45]王建中著:《汉代画像石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271页。
    [46]中国考古学会编;张立、华国荣、顾苏宁供稿:《江宁县湖熟汉代家族墓地》,《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207页。
    [47]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老虎山晋墓》,《考古》,1959年6期。
    [48]陆锡兴:《汉魏以来之泥冥钱》,《南方文物》,2010年3期。
    [49]吴荭:《甘肃高台县骆驼城墓葬的发掘》,《考古》,2003年6期。
    [50]刘卫鹏;赵旭阳:《陕西咸阳市头道塬十六国墓葬》,《考古》2005年6期。
    [51]李少兵、索秀芬:《内蒙古乌审旗郭家梁大夏国田焽墓》,《文物》,2011年3期。
    [52]索秀芬、李少兵:《内蒙古乌审旗郭家梁村北魏墓葬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12年1期。
    [53]尹刚:《山西大同下深井北魏墓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5期。
    [54]张光明、李剑:《临淄北朝崔氏墓地第二次清理简报》,《考古》1985年3期。
    [55]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壁画墓》,《文物》,2002年4期。
    [56]孙秉明主编;临朐县博物馆编:《北齐崔芬壁画墓》,文物出版社,2002年,7页。
    [57]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一九五五年洛阳涧西区北朝及隋唐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年第2期。
    [58][62]宋伯胤:《卜仁墓中的隋代青瓷器》,《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8期。
    [59]李济:《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十三中国考古学报(即田野考古报告)第二册》,72页。
    [6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隋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1年3期,391页。
    [61]石璋如:《小屯的文化层》,《六同别录》(上),1945年。
    [63]石璋如:《殷墟最近之重要发现,附论小屯地层》,《中国考古学报》,1947年2期。
    [64]张小丽、赵晶、朱连华:《隋韦协墓发掘简报》,《文博》,2015年3期。
    [65]李岗、袁明、李举纲、靳拉田、胡春勃、韩民兴、宋建华、李宏涛、张明惠、宋俊荣:《西安南郊隋苏统师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0年3期。
    [66]夏鼐:《老爷庙唐代墓葬的清理》,《考古通讯》,1955年第2期。
    [6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60年6期。
    [68]石磊、阎毓民:《西安西郊枣园唐墓清理简报》,《文博》,2001年2期。
    [69]郑博阳:《山东莱阳发现北宋陶瘗钱》,《中国钱币》2002年1期。
    [70]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汾阳市文物旅游局,汾阳市博物馆编著:《汾阳东龙观宋金壁画墓》,文物出版社,2012年,211页。
    [71]王俊、畅红霞:《2008年山西汾阳东龙观宋金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10年2期。
    [72]孟繁峰、徐海、张春长:《南良都战国、汉代遗址及元明墓葬的发掘》,《井陉文史资料 第五辑》,287页。
    [73]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00页。
    [74]盛观熙:《浙江首次出土萧梁“对文五铢”陶钱》,《中国钱币》,2006年3期。
    [75]王振华、郝福祥:《刘燕铸币与唐末“河北三镇”割据下的政治经济》,《文物春秋》2005年2期。
    [76]薛居正:《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五》,中华书局,1976年,1802页。
    [77][宋]王钦若等编纂,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卷五百一,南京,凤凰出版社,5694页。
    [78]尹建光:《一枚珍奇的“太康六年”陶钱》,《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2006年。
    [79]康立君:《再谈辽上京古城出土陶钱和瓷钱》,《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2006年。
    [80]张郁:《内蒙古大青山后东汉北魏遗址调查记》,《考古通讯》,1958年,第3期,19页。
    [81]宋国栋、曹鹏、李春雷、马婧、马艳:《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庙坡底遗址发掘简报》,《草原文物》,2016年2期。
    [82][明]刘侗,[明]于奕正著;孙小力校注:《帝京景物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02页。
    [83]凌纯声等著:《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十八湘西苗族调查报告》,北京,商务出版社,1947年,235页。
    [84]高忻洙等主编:《中国针灸学辞典》,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463页。
    [85]林昭庚著:《针灸医学史》,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300页。
    [86]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673页。
    [87][宋]苏轼著;李之亮笺注:《苏轼文集编年笺注诗词附十》,成都,巴蜀书社,2011年,22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