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pplication value of BiPAP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
  • 作者:刘晓华 ; 李大文 ; 娜娜 ; 石利珍 ; 李志鹏
  • 英文作者:LIU Xiao-hua;LI Da-wen;NA Na;SHI Li-zhen;LI Zhi-peng;
  • 关键词:BiPAP呼吸机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Ⅱ型呼吸衰竭 ; 血气指标 ; 肺功能 ; 并发症
  • 中文刊名:WUX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ogistics University of PAP(Medical Sciences)
  • 机构: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内一科;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外二科;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 年:2019
  • 期:v.28;No.196
  • 语种:中文;
  • 页:WUXB201901016
  • 页数:3
  • CN:01
  • ISSN:12-1429/R
  • 分类号:65-67
摘要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较为常见的肺部炎症病变之一,以咳嗽、咳痰、喘息、胸闷为主要症状表现,反复发作,在疾病发展晚期可同时伴随体质量下降、食欲不振、焦虑和(或)抑郁,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可同时伴随呼吸衰竭症状~([1,2])。呼吸衰竭包括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两种类型,后者多由通气功能障碍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严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应以提高
        
引文
[1]刘道喜,刘慧,王晓明,等.慢阻肺患者肺部感染对呼吸功能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5):1019-1022.
    [2]邢媛媛,陈建荣,吕学东,等.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S2:138-139.
    [3]张海艳,周淑芳,包逸黛.贯序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贵州医药,2017,41(2):219-220.
    [4]胥杰,孙永昌,刘广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监护病房再入院患者临床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5):338-341.
    [5]徐非凡.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8):128-131.
    [6]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7 GOLD报告)解读[J].国际呼吸杂志,2017,37(1):6-17.
    [7]李远航,文艳红,唐文辉.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8):1095-1096.
    [8]徐飞,董竞成.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5):500-506.
    [9]刘娅钦,马丽,刘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6):1113-1117.
    [10]杜晓秋,周军,张秋娣.不同评价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综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5):511-516.
    [11]林大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5):41-43.
    [12]金巍,徐靖华,刘建光,等.纤维支气管镜对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4):4687-4689.
    [13]李斯南.肺泡灌洗对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6):1142-1144.
    [14]陈湖海,黄涛.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项指标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1):115-117.
    [15]刘杨.BiPAP治疗慢阻肺老年患者并发呼吸衰竭对血气水平的影响及并发症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10):95-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