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犯罪学理论分析与防控策略——以我国近3年100件网络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rime Theory of Campus Bullying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Taking China's 100 Online News in Recent Three Years as Research Samples
  • 作者:李永升 ; 吴卫
  • 英文作者:Li Yongsheng;Wu Wei;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关键词:校园欺凌 ; 自我控制理论 ; 社会控制理论 ; 校园欺凌防控 ; 网络新闻报道
  • 英文关键词:School bullying;;Self-control theory;;Social control theory;;School bully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Online News
  • 中文刊名:SD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232
  • 语种:中文;
  • 页:SDZS201901008
  • 页数:10
  • CN:01
  • ISSN:37-1100/C
  • 分类号:71-80
摘要
以犯罪学为研究进路,基于校园欺凌的基本特征、报道的完整度与客观性标准,从2015到2017年有关校园欺凌的网络新闻报道中筛选出100个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具有如下特点:主客体以初中生为主,女生欺凌现象更加突出;校园欺凌的形式多样,多由生活琐事引发;危害后果较严重,处理结果相对轻缓。借助美国学者赫希的自我控制理论,我们应从青少年自身的犯罪控制能力与犯罪机会的出现两个方面深入探寻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在社会综合治理理念指导下,双管齐下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治理。一方面,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强化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消除发生校园欺凌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从学校、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防范出现校园欺凌的机会,消灭发生校园欺凌的外部条件。
        During 2015 2017,the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ampus bullying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well-developed,and the investment in vario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ources has also increased.However,campus bullying incidents are still frequent and need to be cracked.Taking criminology as a research approach,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bullying,the integrity of the report and the objectivity criteria,100 out of the online news reports on campus bullying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campus bullying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the main subject and object are mainly junior or high school students,and the phenomenon of girl bullying is more prominent;the forms of campus bullying are diverse,and are mostly caused by trivial matters in daily life;the consequences are more harmful and serious,and the penalties are relatively mild.With the help of the Self-control theory by American scholar Hirsch,the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campus bullying are explored in depth from the aspects of adolescent's own crime control abil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criminal opportunities.It advocates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social governance,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self-control ability of young people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mselves,families,schools and society,so as to eliminate the internal causes of campus bullying.On the other hand,we shoul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ampus bullying chances from three levels,which are schools,society and the state so that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of campus bullying can be eliminated.
引文
(1)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反校园欺凌的提案。见黄辉:《校园欺凌事件屡禁不止张国新代表呼吁设立两级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http://www.sohu.com/a/225790540_120228,访问日期:2018年3月19日。张恩杰:《民革中央呼吁尽快制定〈反校园欺凌法〉》,http://www.fawan.com/2018/03/06/999918t185.html,访问日期:2018年3月7日。
    (2)陈晓英:《校园欺凌谁来解围》,《法制日报》2015年7月13日,第08版。
    (3)姚建龙:《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4)李盈盈:《2017年校园涉欺凌犯罪人数同比增长50%的背后》,http://news.china.com/domesticgd/10000159/20180306/32160496.html,访问日期:2018年3月7日。
    (5)朱旌、汪璐:《联合国报告:全球每年有2.46亿儿童遭受校园欺凌》,http://intl.ce.cn/specials/zxgjzh/201701/18/t20170118_19690132.shtml,访问日期:2018年3月19日。
    (1)转引自高山、李维民:《社会控制理论视域下校园欺凌致因研究》,载童星、张海波:《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六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7页。
    (2)高晓霞:《日本校园欺凌的社会问题化:成因、治理及其启示》,《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4期。
    (3)转引自高山、李维民:《社会控制理论视域下校园欺凌致因研究》,载童星、张海波:《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六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7页。
    (4)姚建龙:《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5)关于200米范围内的论述有规范依据,如《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国家教委、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1996年)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以内,不得开设酒吧间、歌舞厅、录相室、台球室、电子游艺室。《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亦有类似规定。
    (6)任海涛:《“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2期。
    (1)校园欺凌一词的对应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有人直接音译为“校园霸凌”,无论新闻报道还是在理论研究中均有使用该词,参见沈海平:《治理校园霸凌:惩罚与教育并非对立关系》,《检察日报》2018年3月28日,第7版,因此,为防止样本遗漏,本文也将其作为检索的关键词。
    (1)有学者在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梳理后,也得出“参与校园暴力的中学生中,女生数量远多于男生”的结论。参见但未丽:《对185起校园暴力案件的观察与分析》,《人民检察》2017年第10期。
    (2)王亮:《15岁女生被疑偷15元钱6名室友轮流掌掴其4小时》,http://news.163.com/15/0703/04/ATIQFABS00011229.html,访问日期:2018年3月7日。
    (3)黄晓宇:《校园女霸王殴打同学宿舍称霸被抓时神情傲慢》,http://news.163.com/16/1128/01/C6U2T37D000187VI.html,访问日期:2018年3月7日。
    (4)CNNIC:《2018年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685063.html,访问日期:2018年3月7日。
    (1)前述几种犯罪学理论均强调犯罪原因的单一性,这既与犯罪学实证主义所赞同的犯罪原因多因素的观点和多学科整合型观点相悖,又与现实犯罪发生原因的多样性不相符合,因而存在较大不足。
    (2)吴宗宪:《赫希社会控制理论述评》,《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年第6期。
    (3)对此存在不同的观点,如“艾克斯(Akers)认为,守法与犯罪是事物一体的两个方面,理论上解释哪一方面并不重要,因为解释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是等于解释了另一面”。参见王广聪:《犯罪学中社会控制理论的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4)特拉维斯·赫希:《少年犯罪原因探讨》,吴宗宪等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第10页。
    (5)吴宗宪:《赫希社会控制理论述评》,《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年第6期。
    (6)所谓依恋(attachment),指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感情联系。换言之,可以认为依恋是个人对他人意见、感情和利益等方面的关切。显然,依恋感越强,抑制犯罪的能量就越大。奉献(commitment)指用于传统活动的时间、精力和努力。如果人们致力于传统的生活、财产、教育、名誉等活动中,就不大可能从事危及其传统目标和地位的活动,也就不太可能实施少年犯罪。投入(involvement)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参加传统的活动。较深入地投入传统活动,总是全力以赴地忙于各种传统事务,就会缺少从事越轨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信念(belief)即对共同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的赞同、承认和相信。如果缺乏这样的信念或者其受到削弱,个人就有可能越轨乃至犯罪。
    (1)该理论具有重要价值:(1)理论来源多样,(2)适用范围广泛,(3)具有可操作性,(4)具有明显的犯罪学特性,(5)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参见迈克尔·戈特弗里德森,特拉维斯·赫希:《犯罪的一般理论》,吴宗宪、苏明月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20页。
    (2)迈克尔·戈特弗里德森,特拉维斯·赫希:《犯罪的一般理论》,吴宗宪、苏明月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6页。
    (3)迈克尔·戈特弗里德森,特拉维斯·赫希:《犯罪的一般理论》,第20-39页。
    (4)转引自杨学锋:《从社会纽带到自我控制:两种控制理论的竞争与调和》,《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5)参见王广聪:《犯罪学中社会控制理论的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迈克尔·戈特弗里德森,特拉维斯·赫希:《犯罪的一般理论》,第94-95页。
    (2)迈克尔·戈特弗里德森,特拉维斯·赫希:《犯罪的一般理论》,第100页。
    (1)参见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708/20170800005382.shtml,访问日期:2018年3月19日。
    (2)邓小俊:《“犯罪的一般理论”视野下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5期。
    (3)袁翠清:《我国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4)黄明涛:《国外校园欺凌立法治理体系:现状、特点与借鉴---基于七个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