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不容”:鲁迅、周作人对林纾的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派”的历史面相考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olerance and Intolerance:Lu Xun and Zhou Zuoren's Criticisms of Lin Shu ——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Opposition of May Fourth New Cultural Movement
  • 作者:王桂妹
  • 英文作者:WANG Guimei;
  • 关键词:鲁迅 ; 周作人 ; 林纾 ; 五四新文化运动
  • 中文刊名:XBSW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6-28
  • 出版单位: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44;No.220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百年‘五四文学’阐释史”(15BZW127),项目负责人:王桂妹;;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项目“‘五四新文化/文学运动’百年阐释史论”(2015FRLX03),项目负责人:王桂妹
  • 语种:中文;
  • 页:XBSW201804016
  • 页数:11
  • CN:04
  • ISSN:50-1188/C
  • 分类号:140-150
摘要
在重新评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派林纾的历史价值中,鲁迅与周作人的态度和言论是绕不过去的关口。与周作人对待林纾出尔反尔、绝不宽容的批判态度相比,鲁迅对待林纾的态度则显得幽默宽容而又不失深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也有被历史重塑的一面,梳理中国新文学史中鲁迅如何成为五四时期新旧论战中的主将,以及鲁迅随感录《现在的屠杀者》如何成为针对林纾的一篇批判文章,有助于重新理解"五四"的历史性书写。
        
引文
[1]王桂妹.“反动派”的建构与消解:“甲寅派”阅读史[J].文艺争鸣,2014(6):69-76.
    [2]王桂妹.在“狂人”的精神文化链条上:林纾人格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4-101.
    [3]只眼.林琴南很可佩服[J].每周评论,1919(17):2.
    [4]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M]//季羡林,编.胡适全集:第2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279-280.
    [5]胡适.林琴南先生的白话诗[J].晨报六周年增刊,1924:267-268.
    [6]郑振铎.林琴南先生[J].小说月报,1924,15(11):1-12.
    [7]开明.林琴南与罗振玉[J].语丝,1924(3):5.
    [8]刘复.巴黎通信[J].语丝,1925(20):1-3.
    [9]钱玄同.写在半农给启明的信底后面[J].语丝,1925(20):3-8.
    [10]开明.再说林琴南[J].语丝,1925(20):5-6.
    [11]周作人.药味集·玄同纪念[M]//周作人自编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9.
    [12]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13]周作人.谢本师[J].语丝,1926(94):221-222.
    [14]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4:170-171.
    [15]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周作人自编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6]周作人.苦茶随笔·关于十九篇·关于林琴南[M]//周作人自编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53-154.
    [17]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鲁迅与清末文坛[M]//周作人自编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8]周作人.知堂回忆录下·蔡孑民三[M]//周作人自编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87.
    [19]张俊才.林纾评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226.
    [20]陆建德.再说“荆生”,兼及运动之术[J].中国图书评论,2009(2):21-32.
    [21]陈思和.徐树铮与新文化运动——读书札记二则[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3):272-287.
    [22]钱理群.与周氏兄弟相遇[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6-17.
    [23]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鲁迅的笑[M]//周作人自编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99-100.
    [24]林纾.腐解[M]//畏庐三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1.
    [25]鲁迅.什么话?[J].新青年,1919,6(2):245.
    [26]胡适.什么话?[J].新青年,1918,5(4):435.
    [27]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J].新青年,1919,6(6):555-562.
    [28]鲁迅.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M]//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9]鲁迅.“中国文坛的悲观”[M]//鲁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63-264.
    [30]鲁迅.论照相之类[M]//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96.
    [31]鲁迅.《奔流》编校后记[M]//鲁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5.
    [32]鲁迅.“题未定”草[M]//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69.
    [33]鲁迅.孔乙己·后记[J].新青年,1919,6(4):375-378.
    [34]贺根民.鲁迅接受林纾——痴迷与背离[J].粤海风,2009(4):63-66.
    [35]金宏宇.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影射现象[J].贵州社会科学,2013(9):81-87.
    [36]鲁迅.190419致周作人[M]//鲁迅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73.
    [37]鲁迅.330618致曹聚仁[M]//鲁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05.
    [38]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1917-1937[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45-46.
    [39]丁易.中国现代文学史略[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50-51.
    [40]张毕来.新文学史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4-25.
    [41]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31.
    [42]刘中树,金训敏.中国现代文学简明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43-44.
    [43]薛绥之,张俊才.林纾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476.
    [44]张旭,车树昇.林纾年谱长编1852-1924[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334.
    [45]胡适.林琴南先生的白话诗[J].晨报六周年增刊,1925:267-268.
    [46]鲁迅.180705致钱玄同[M]//鲁迅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63-364.
    [47]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57.
    [48]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