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回应:网络行动主义下治理的新路径——兼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治逻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朱婉菁
  •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 ; 策略 ; 回应 ; 政治逻辑
  • 中文刊名:SDX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 机构: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No.165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利益博弈的农民集体行动及乡村治理研究”(15BSH072)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DXB201902008
  • 页数:6
  • CN:02
  • ISSN:37-1479/D
  • 分类号:45-50
摘要
网络时代行动主义的兴起要求政府给予新的治理,而通过透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在逻辑以及政府的应对方式,能够体察国家—社会结构关系在网络主义下的演进逻辑。基于个人问题普遍化、利益诉求道德化、话语表达阶层化以及情感力量动员化的行动策略,政府的治理方式也正在形成具有递进意义的三重回应模式:政治参与回应、虚实组织回应与公共政策回应。
        
引文
[1]钟声扬,徐迪.行动主义3.0还是懒汉行动主义:关于网络行动主义的文献评述[J].情报杂志,2016(09).
    [2]邵娜.网络时代行动主义的兴起及其治理诉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01).
    [3]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www.cac.gov.cn/2019-02/28/c-1124175686.htm,2019-02-28.
    [4]钟声扬,徐迪.行动主义3.0还是懒汉行动主义:关于网络行动主义的文献评述[J].情报杂志,2016(09).
    [5]朱婉菁.解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治过程[J].东北大学学报,2014(05).
    [6]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
    [7]谢金林.情感与网络抗争动员--基于湖北“石首事件”的个案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01).
    [8]杨国斌.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J].传播与社会研究,2009(09).
    [9]严峰.网络群体性事件与公共安全[M].上海:三联书店,2012:34.
    [10]娄成武,刘力锐.论网络政治动员:一种非对称态势[J].政治学研究,2012(02).
    [11]人民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新浪政务微博半年报[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4/0724/c209043-25336293.html,2014-07-24.
    (1)《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提到:“我们大家都是一个共同体,别人的不幸,其实就是你的不幸。”而英国玄学诗人约翰·邓恩的《丧钟为谁而鸣》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敲响”为结尾极具感召力,之后经由网友改编,融入更多社会写实后被大多数维权帖子所转引而得到了广泛传播,无论是孙志刚案,湖北石首事件、还是大大小小的医疗纠纷、征地强拆等等,都旨在借此形成共识:每个个体的不幸都是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共同不公。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