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韩语相对量范畴中的动词隐喻表达对比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侯晓丹 ; 金忠实
  • 关键词:相对量 ; 动词隐喻 ; 汉韩语对比
  • 中文刊名:DJXK
  • 英文刊名:Dongjiang Journal
  • 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
  • 出版日期:2016-10-15
  • 出版单位:东疆学刊
  • 年:2016
  • 期:v.33;No.125
  • 基金: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韩国楚辞学研究”,项目编号:16CZW016;; 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编号201506900016;;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基金项目;; 201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基金项目,编号201510028
  • 语种:中文;
  • 页:DJXK201604009
  • 页数:5
  • CN:04
  • ISSN:22-5016/C
  • 分类号:49-53
摘要
动词隐喻表达是汉韩语相对量范畴中很常见的隐喻表达之一。跟动词隐喻有关的相对量范畴主要分为"达到参照数值的表达"和"超过或不足参照数值的表达"。依据人的"具身运动",参照"来源-路径-目标模式",分析这两个范畴中"以人自身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和"感知其他事物动作的表达"的隐喻用法的异同,可以总结出汉韩语相对量范畴中的动词隐喻表达的特点。
        
引文
[1]Lakoff,George&Johnson,Mark.Metaphors We Live by.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2]葛建民、赵芳芳:《论动作型动词的概念隐喻类型及机制》,《外语学刊》,2010年第3期。
    [3]Lakoff,George&Johnson,Mark.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New York:Basic Book,1999.
    (1)相对量表达本身具有比较的性质,比较的对象实际上是以“数值”为中心的,比如,“超过500个”,实际是指相关的个数“大于500”,因此,本文的相关术语中,不使用“量值”,而统一使用“数值”。另外,李宇明(2000)将这种表达归为“约量”表达,我们认为,这种表达属于“约量”表达中“相对量”表达。
    (2)“以自身动作为基础的表达”指的是“直接动用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特别是手、手臂和腿以及我们的运动能力”的表达。
    (3)“感知其他事物的动作为基础的表达”指的是“有些动作,人不能直接发出,但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所见和所感来间接感知”的表达。
    (1)CCL参照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gudai,世宗语料库参照https://ithub.korean.go.kr/user/main.do。
    (2)强调动作“方向”或同时强调“方向”和“速度”的动词,在语法上,常叫“动作动词”,强调动作“结果”的动词,在语法上,常叫“状态动词”。
    (3)本文关于汉语的释义主要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吕淑湘,丁声树等主编,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后文不再一一标出。
    (4)本文关于韩语的释义主要参考《???????》(????,1999?),后文也不再一一标出。
    (5)“??”的解释是“?????????”,下文中“??”的解释是“?????????”。
    (1)虽然韩语中的“????”既可以表示“水量增多”,也可以表示“数量变大”,但是其原使用域并不是“水位上升”,而是“体积变大”。
    (1)跟汉语动词“接近”在语义上相对应的表达,除了动词“????”之外,还有形容词“???”,但是“???”是形容词,本文暂不讨论,因此由“???”派生出来的“?????”、“?????”、“??????”等,也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