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发展动力观的理论超越及其当代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arx and Engels's Theoretical Transcendence with Regard to the Idea of the Driving Force fo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Its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s
  • 作者:李艳艳
  • 英文作者:Li Yanyan;
  • 关键词:历史发展动力 ; 历史唯物主义 ; 基督教 ; 黑格尔
  • 中文刊名:STUD
  • 英文刊名:Studies on Marxism
  • 机构: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马克思主义研究
  • 年:2019
  • 期:No.223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社区意识形态论争的分类应对策略研究”(18YJC10033)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TUD201901011
  • 页数:9
  • CN:01
  • ISSN:11-3591/A
  • 分类号:99-107
摘要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哲学思考表现出人们对于解答历史之秘的自觉意识。从西方哲学发展历程来看,基督教超越了古希腊知识论传统,为哲学开显出历史维度的自觉思考,但它却把预设的"善"与现实的"恶"之间的矛盾看作历史的动力;而黑格尔理性主义史观秉承本质主义传统和实体论思维范式,把历史发展的动力理解为来自精神自身的内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人类历史展开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前提,把现实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理解为历史发展的动力,为我们把握历史图景以及实现历史目标,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对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探究与回答,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变革性价值。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动力观为我们提供了看待当今科技革命的基本原则。
        
引文
[1]〔英〕伯恩斯、〔英〕皮卡德:《历史哲学:从启蒙到后现代性》,张羽佳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李晓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专题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年。
    [4]李成旺:《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路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5]张志丹:《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4页。
    (1)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1页。
    (2)参见[美]J. 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一分册,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10页。
    (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22页。
    (4)[英]格鲁内尔编:《历史哲学——批判的论文》,隗仁莲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85页。
    (2)[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56年,第46页。
    (3)《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82页。
    (1)[英]斯蒂芬·霍尔盖特:《黑格尔导论:自由、真理与历史》,丁三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6页。
    (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7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1-292页。
    (4)[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56年,第62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1页。
    (6)顾海良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4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3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6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3页。
    (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3页。
    (4)李成旺:《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对象与超越路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5期。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51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7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5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9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5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5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99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6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5页。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1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4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4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8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2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24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0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1-592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7-568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8-50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