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与汉文化的发生和发育——以交通史为视角的历史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Han Zhong and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n Cultu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portation History
  • 作者:王子今
  • 英文作者:WANG Zijin;
  • 关键词:汉文化 ; 汉中 ; 交通 ; 军事
  • 中文刊名:HZSF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8-20
  • 出版单位: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36;No.13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14ZDB028);;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10XNL001)
  • 语种:中文;
  • 页:HZSF201804001
  • 页数:6
  • CN:04
  • ISSN:61-1511/C
  • 分类号:7-12
摘要
汉中是蜀道的枢纽,在这里形成了蜀道陆路交通与汉江水路交通的交接。作为联系西北与西南的文化中枢,汉中曾经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在汉文化最初发生与早期发育的历史进程中,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秦文化、楚文化与齐鲁文化在汉代实现融汇,形成了汉文化。汉中曾经是维护联系的通道,也是实现沟通的中间站。汉中人张骞对于促进汉文化与外域文化交流的"凿空"之功,是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伟大贡献。汉初与汉末时隔400余年的两个重要历史时段,汉中两度辉煌,这与汉中地方重要的历史交通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地位有关。
        
引文
[1]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M].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4]毕沅.关中胜迹图志[M].张沛,校点.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5]沈青峰.雍正《陕西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颜伯焘.道光《陕西志辑要》[M].清道光七年刻本.
    [7]严如煜.汉南续修郡志[M].民国十三年刻本.
    [8]陈桥驿.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
    [9]毛晃.禹贡指南[M].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10]胡渭.禹贡锥指[M].邹逸麟,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1]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2]王子今.江河之间:秦文化崛起的基地——读《秦早期历史研究》[N].人民日报,2018-04-10(24).
    [13]臧励龢,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
    [14]杨宽.战国史:增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5]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16]王子今.秦兼并蜀地的意义与蜀人对秦文化的认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2).
    [17]王子今.战国秦汉时期楚文化重心的移动——兼论垓下的“楚歌”[M]//北京大学历史系.北大史学:第12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8]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9]王子今.秦汉时期齐鲁文化的风格与儒学的西渐[J].齐鲁学刊,1998(1).
    [20]王先谦.汉书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2]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1)《史记》卷四〇《楚世家》:“(楚顷襄王横)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张守节《正义》:“谓割房、金、均三州及汉水之北与秦。”第1735页。据《楚世家》,时在公元前280年。
    (1)整理者汇注引《四部丛刊》影印元至正年间刊刻鲍彪注吴师道校本:“此三十年,秦伐我,取入城,宜得汉中。”
    (2)《史记》卷七〇《张仪列传》载张仪恐吓楚王语说到秦占据长江上游,可以利用水运条件的优势地位:“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余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第2290页。
    (1)秦末民众暴动,项梁、项羽军中谋士范增在分析政治形势时引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间舆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记载:“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前往军中向项梁建议:“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项梁赞同他的话,“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第300页。
    (2)参看王子今:《秦汉区域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第1998年版,第174-17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