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玉簪饰的发展演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施俊
  • 关键词:玉簪饰 ; ; ; 发展演变
  • 中文刊名:WWCQ
  • 机构: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
  • 出版日期:2013-08-25
  • 出版单位:文物春秋
  • 年:2013
  • 期:No.132
  • 语种:中文;
  • 页:WWCQ201304003
  • 页数:6
  • CN:04
  • ISSN:13-1121/K
  • 分类号:17-21+73
摘要
笄、簪、钗均是管束头发的饰品,有安发、固冠的作用,属于男女通用的饰物,可统称为玉簪饰。簪原为"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陶笄、骨笄、玉笄首,商周时期出现了玉笄,春秋时期改称为玉簪,约在西汉晚期出现玉发钗。本文对各历史时期的玉簪饰进行研究探讨,从中可看出古代玉簪饰的发展演变过程。
        
引文
[1]李学伟:《中国古代“簪饰”文化研究》,《四川丝绸》2006年2期。
    [2]李祖旺:《明清时期妇女发簪、钗、步摇闲话》,《服饰研究》2006年4期。
    [3]谢南燕:《唐代簪钗的文化意蕴》,《民俗文化》2002年1期。
    [4]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4卷“山东”,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0页。
    [5]同[4],第5卷“河南”,第69页。
    [6]中国玉器全集编委会:《中国玉器全集》第2卷“商、西周”,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192页。
    [7]同[4],第3卷“山西”,第229页。
    [8]王秀玲:《明定陵出土首饰特点》,《收藏家》2007年5期。
    [9][15][16]同[4],第1卷“北京、天津、河北”,第194、227、79页。
    [10]同[4],第15卷“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第181页。
    [11][12]同[4],第14卷“陕西”,第179、200页。
    [13]同[6],第5卷“隋、唐—明”,第58页。
    [14]同[4],第13卷“四川”,第191页。
    [17]同[4],第11卷“广东、广西、福建、海南、香港、澳门、台湾”,第22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