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咸阳“象天设都”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Xiang Tian She Du Cogitation of Xian yang City in Qin Dynasty
  • 作者:贾鸿源
  • 英文作者:Jia Hongyuan;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Fudan University;
  • 关键词:秦代 ; 咸阳宫 ; 信宫 ; 阿房宫 ; 天极 ; 政治中心
  • 英文关键词:Qin dynasty;;palace of xian yang;;palace of xin;;palace of e' pang;;Tian ji;;political center
  • 中文刊名:ZGL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 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7-04-10
  • 出版单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年:2017
  • 期:v.32;No.123
  • 语种:中文;
  • 页:ZGLD201702007
  • 页数:8
  • CN:02
  • ISSN:61-1027/K
  • 分类号:28-35
摘要
依据《三辅黄图》等文献,秦都咸阳存在"象天设都"思想,并依托其建立起咸阳宫(紫微垣)、横桥(阁道星)这一由北向南的天地空间对应格局。对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营造信宫作为"天极"、修阿房前殿"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学界也多将此二者视作佐证《三辅黄图》象天体系之材料。经对秦汉相关史料爬梳,此二者既然也象征天极,那么只能属于另外的都城"象天"体系。其中,修建阿房宫,最终形成的是阿房宫(紫微垣)、复道(阁道星)、渭水(天汉)、咸阳宫(营室宿)这一由南向北、天地对应的空间格局,与《三辅黄图》的象天格局完全不同。秦代凡此三种"象天设都"理论对紫微垣方位的比附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反映的就是帝王所在的政治中心的变化,因此这些文献资料应予以区分对待,避免力图糅合而造成解释上的矛盾现象。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of San Fu Huang Tu.the construction of Xian yang city in Qin dynasty is influenced by the cogitation of Xiang Tian She Du.However,palace of Xin and palace of e'pang also have the same phenomenon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of Shi ji.But these records are seen as the auxiliary evidence to the system of palace of Xian yang city by some scholars.The new finding could provide different analogy patterns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alace of Xian Yang city.These different analogy patterns could also be seen as the reflection to the change process of the political center in Qin dynasty.It is necessary to treat these historical literatures separately.
引文
(1)[汉]班固撰:《汉书》卷26《天文志第六》,(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273页。
    (2)蒲慕州著:《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36页。
    (3)[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乾象典》第44卷《星辰部》,(台北)鼎文书局,1977年,第445-446页。
    (4)[汉]赵晔撰:《吴越春秋》卷5《勾践归国外传第八》,(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65页。
    (1)按:李小波、陈喜波二先生在对西汉长安城“斗城”问题的论述中,较早使用天文星图与西汉长安城进行布局比较,方法新颖,然二先生或忽视星图与地图二者间方位系统的差异问题,故所绘相关图幅中,星图与地图各自所表示的东西方位并不一致,详参李小波:《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第62页图1;李小波、陈喜波:《汉长安城“斗城说”的再思考》,《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4期,第63页图2;王静著:《中古都城建城传说与政治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01-129页;朱希祖著:《营国匠意古都北京的规划建设及其文化渊源》第10章《君权神授、象天设都——古都北京规划建设匠意的本原》,(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83-198页。
    (2)相关研究成果众多,难以尽数征引,兹举其要者:杜忠潮:《试论秦咸阳都城建设发展与规划设计思想》,《咸阳师专学报》1997年第6期,第34-35页;张鸿杰:《秦都咸阳的规划与建设》,《周秦文化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93页;陈喜波:《“法天象地”原则与古城规划》,《文博》2000年第4期,第16-17页;王学理:《法天意识在秦都咸阳建设中的规划与实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秦俑秦文化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23页。
    (3)按:据学界前辈研究成果,几乎大部分对秦都“象天”的分析,都附加引证《史记·秦始皇本纪》阿房宫的资料,来作为对《三辅黄图》“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自北向南天文轴线的补充与佐证。如:陈喜波:《“法天象地”原则与古城规划》,《文博》2000年第4期,第17页;李令福:《古都西安秦都咸阳》,(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年,第86-88页;徐卫民著:《秦汉都城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年,第68页。
    (4)按:由于学界多数将咸阳宫认定为紫微垣之象征,所以在释读“极庙”象征的问题上,张鸿杰先生认为信宫上对应奎宿(天之府库)与娄宿(牧养牺牲以供祭祀),详参张鸿杰:《秦都咸阳的规划与建设》,《周秦文化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93页。王学理先生则主“象征天上的南斗星”之说,然并未作详细说明,详参王学理:《咸阳帝都记》,(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第392页。王先生专著已对紫微垣之星宿范围进行了圈定,并将“始皇庙”即极庙视为“南斗星”,以故极庙并不在紫微垣之内明矣;然而在此前提下,王先生随后又得出“人间的始皇祖庙确也应了天极”的结论,前后恐有自相龃龉之处,详参氏著《咸阳帝都记》,第392页;另在氏著《法天意识在秦都咸阳建设中的规划与实施》中,王先生亦主信宫“南斗”说,详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秦俑秦文化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23页。关于秦都咸阳“象天设都”的最新研究成果,当来自郭璐先生,其在“中心相对、四方相应”抽象模式的指导下,尝试构建起以信宫作为紫微垣居中、国都四方离宫作为四陆分立四方的秦都象天模型,而对于《三辅黄图》咸阳宫、《史记·秦始皇本纪》阿房宫象天之问题,没有作出相关回应,详参郭璐:《秦咸阳象天设都空间模式初探》,《古代文明》201 6年第2期,第54、59页。
    (5)按:相关研究仅见于马世之先生,其认为秦极庙是秦都模拟玄象的“一个短期的计划”,惜并未继续展开论述,详参马世之:《“玄象”与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第2期,第51-52页。徐卫民先生虽基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出阿房宫象征“天极”的说法,详参《秦都咸阳的几个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六辑),(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55页;然而,根据徐先生《秦汉都城研究》一书对秦代“象天”的分析,其在将《三辅黄图》咸阳“象天”资料与《史记·秦始皇本纪》阿房宫“象天”资料综合的前提下,提出阿房宫象征营室,“天帝从天极出来,经过阁道,横渡天河而达于营室、紫宫”,徐先生此说将营室、紫宫合为一处,然据古天文星图以及诸正史天文志可知,天极位于紫宫之内,营室为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一,以故这一“象天”之解读仍然值得商讨,详参氏著:《秦汉都城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年,第68页。关于秦都咸阳“象天设都”的最新研究成果,当来自郭璐先生,其在“中心相对、四方相应”抽象模式的指导下,尝试构建起以信宫作为紫微垣居中、国都四方离宫作为四陆分立四方的秦都象天模型,而对于《三辅黄图》咸阳宫、《史记·秦始皇本纪》阿房宫象天之问题,没有作出相关回应,详参郭璐:《秦咸阳象天设都空间模式初探》,《古代文明》2016年第2期,第54、59页。
    (1)何清谷撰:《三辅黄图校释》卷1《咸阳故城》,(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2页。
    (2)杜忠潮:《试论秦咸阳都城建设发展与规划设计思想》,《咸阳师专学报》1997年第6期,第34-35页;张鸿杰:《秦都咸阳的规划与建设》,《周秦文化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93页。
    (3)按:关于《三辅黄图》的成书时间,学界一般认为是在东汉末曹魏初,详参何清谷著:《秦史探索》,(北京)兰台出版社,2012年,第392页。
    (4)[汉]司马迁撰:《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242页。
    (5)《史记》,第1289页。
    (6)《史记》,第1289页。
    (7)《史记》,第1289页。
    (8)[唐]瞿昙悉达撰:《开元占经》卷67《石氏中官·北极钩陈星占六十》,(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第482页。
    (9)按:王静女史对中古都城“象天”内容颇有精彩论述,然而文中对于“辰极”与“北斗”二者之概念,或有混淆、通用之处,值得商榷,详参《中古都城建城传说与政治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67页。另外,陈喜波、韩光辉二先生恐也有将“北斗”与“北辰”混淆之处,详参《汉长安“斗城”规划探析》,《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1期,第71页。
    (1)[北齐]魏收撰:《魏书》卷105《天象志一之四第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425页。
    (2)按:秦都咸阳的范围虽然未明,然据《三辅黄图》所载,并辅以天文星图,处于“象天”体系之内的咸阳宫,受到天汉即渭水的横贯分割,而星官体系中的中宫紫微垣,主体部分并未扩展至天汉,因而《三辅黄图》所言之咸阳宫,只能处于渭北。
    (3)改绘自史念海主编:《西安历史地图集》“秦咸阳城图”,(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年,第47页。
    (4)《汉书》,第1285页。
    (5)《汉书》,第4103页。
    (6)按:刘瑞先生已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了信宫的“天极”象征以及其在咸阳都城布局中的居中地位,只是其又结合《三辅黄图》以咸阳宫象征紫微垣之记载,来佐证以信宫为中心的南北轴线的存在,以故未对这二者之间的天极、紫微垣星官角色重复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辨析,详参刘瑞:《秦信宫考——试论秦封泥出土地的性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五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9页。
    (7)何清谷撰:《三辅黄图校释》卷1《秦宫·信宫》,第44页。
    (8)《史记》,第256-257页。
    (1)胡忆肖:《“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解》,《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期,第66页。
    (2)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02页。
    (3)《史记》,第257页。
    (4)赵均强:《秦代文化工程与阴阳五行学派》,《唐都学刊》2014年第1期,第67页。
    (5)[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69《服饰部上·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200页。
    (6)按:营室宿为北方七宿之一,因此其在星图中的位置更在银汉、阁道之北,因周天星图难以显示紫微垣相关细节,故图2为紫微垣主要星官示意图,并未标识以营室宿为代表的二十八宿之位置。
    (1)《史记》,第256页。
    (2)何清谷撰:《三辅黄图校释》卷1《秦宫》,第49-51页。
    (3)胡忆肖:《“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解》,《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期,第66页。
    (4)《史记》,第257页。
    (5)《史记》,第256页。
    (6)[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2《京都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1页。
    (7)龚克昌著:《汉赋研究》,(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38页。
    (1)《史记》,第386页。
    (2)[南朝梁]萧统选,[唐]李善注:《昭明文选(上)》卷2,(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年,第41页。
    (3)马世之:《“玄象”与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第2期,第52页。王学理:《咸阳帝都记》,(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第392页。按:王先生又于其专著《秦都咸阳》引用此诗句,得出“足以反映出阿房宫地位的重要”之结论,仍然未对阿房宫具体象征何星官予以阐明,详参氏著:《秦都咸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5页。
    (4)《史记》,第3068页。
    (5)[清]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卷36《小宗伯》,(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428页。
    (6)李小波:《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第63页。
    (7)王社教:《汉长安城斗城来由再探》,《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4期,第60-62、84页。
    (1)改绘自夏鼐:《另一件敦煌星图写本——〈敦煌星图乙本〉》,《夏鼐文集》(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424页,于原图基础上增绘天一、阁道二星官。因为星图反映的是由地面仰视夜空所见之景象,所以在与地面南北方位一致的前提下,星图中所示东西方位与地面相反,所以图2星图之东西方位乃“左东右西”。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