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岸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互动基础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Interactive Basis of Cross-Strai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Governance
  • 作者:李建
  • 英文作者:LI Jian;School of Marxism,Xiamen University;
  • 关键词:海峡两岸 ; 社会组织 ; 社会治理 ; 公共领域 ; 互动基础
  • 英文关键词:cross-straits;;social organization;;social governance;;public sphere;;interactive basis
  • 中文刊名:XM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 &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8
  • 出版单位: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252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17CKS013);;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017S0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治理现代化研究创新团队”(20720181107)
  • 语种:中文;
  • 页:XMDS201902011
  • 页数:8
  • CN:02
  • ISSN:35-1019/C
  • 分类号:105-112
摘要
社会组织根植于基层社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下,两岸社会组织被赋予了不同的治理内容和参与范畴,但就治理功能而言,它们都是促进社会福利及有效治理社会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两岸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核、治理目标和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共通性,为其破除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禁锢而进行交流借鉴奠定了基础。推进新时代大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指向,借鉴和吸收一切优秀成果,加快大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入发展。
        Based on grassroots society,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the significant subjects and foundations of social governance. Due to different social ideologies,cross-Straits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endowed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and categories,but in terms of function,they are both important forces in promoting social welfare and managing social structures.The commonality in the basic core,governance objective and development space of cross-Straits social organizat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which breaks away from the confines of social systems and ideologies. In the new era,in order to adva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it is necessary for social organizations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to remain in the direction of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absorb all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from other societies,and accelerate the in-depth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governance.
引文
(1)根据2017年台湾当局“内务部”编制的《内政统计年报》数据整理所得。
    (1)数据来源:根据2015年大陆31省市自治区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统计。
    [1]林舒馨:《非营利组织概论》,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16年,第94页。
    [2]王名、张严冰、马建银:《谈谈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问题》,《社会》2013年第3期。
    [3][5]民政部:全国社会组织查询,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参见http://www.chinanpo.gov.cn/search/orgindex.html,2018年6月4日。
    [4][18]陶希东:《共建共享:论社会治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90、96页。
    [6]徐永光:《计划经济难容社会组织生长》,《中国慈善家》2013年第8期。
    [7]汪志强:《我国非政府组织:检视、批评与超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8]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43页。
    [9]吴志成:《西方治理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
    [10]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9页。
    [11]贾霄锋:《社会转型加速时期社会组织介入社会问题治理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55页。
    [12]张紧跟:《从社会组织的视角看群体事件》,《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3期。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
    [14]汪曙光、程静:《关于政府对民间组织的控制管理政策的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5]范如国:《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16]康晓强:《社会组织:我国协商民主建设的生长点》,《理论视野》2016年第5期。
    [17]王名、王春婷:《推位让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开放导报》2014年第5期。
    [19][20]萧新煌、官有垣、陆宛苹:《非营利部门组织与运作》,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17年,第228、14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