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咸炘撰修四川方志的尝试与总体设想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Liu Xianxin's Attempts and Overall Conceptions for Compiling Sichuan Local Records
  • 作者:熊锐
  • 英文作者:Xiong Rui;
  • 关键词:刘咸炘 ; 《双流足征录》 ; 《蜀诵》 ; 《通志私议》
  • 中文刊名:ZDFZ
  • 英文刊名:China Local Records
  • 机构:武汉大学文理学部;
  • 出版日期:2019-02-25
  • 出版单位:中国地方志
  • 年:2019
  • 期:No.312
  • 基金: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学与近代学术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6JJD770037)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DFZ201901006
  • 页数:13
  • CN:01
  • ISSN:11-1395/K
  • 分类号:45-55+126-127
摘要
刘咸炘乃近代四川国学大师,对蜀地之历满怀深情。刘氏治强调"察势观风",对方志尤为关注。刘氏虽未实际参与相关方志之撰修,但撰有《双流足征录》《蜀诵》《通志私议》以阐述其主张。前两者为刘氏撰修方志的具体尝试,后者则更为其撰修方志的总体设想。刘氏为家乡地之学术努力有着空间上由近及远,主题上由小及大的特点。刘氏上述3部著述及其所展现的学术思想,在其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进一步探究方志的编纂颇有参考价值。
        Liu Xianxin was a master of Chinese Classics from Sichuan during the modern period,who was very passionate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Shu area. Liu's history scholarship emphasized"observation of trends",and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local records. Although not actually involved in relevant local records compilation,Liu wrote Shuangliu References Collections,Odes to Shu,and Private Opinions on General Records to explain his views. The former two works were his concrete attempts to compile local records,and the latter was his overall conceptions for compiling local records. Liu's scholarly attempts at history and geography research of his hometown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anding from closer issues to further issues in terms of space,and from smaller issues to bigger issues in terms of topics.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works of Liu and the academic thoughts they displayed have important position in historical criticism,and have reference value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local records compilation.
引文
(1)当前对刘咸炘《双流足征录》及《蜀诵》的研究成果可参见:刘开军:《刘咸炘〈蜀诵〉的编纂体例与学价值》,西华大学、四川省文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蜀学》第6辑,巴蜀书社,2011年,第55—64页;李彦词:《刘咸炘学思想与蜀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王韵:《从〈双流足征录〉看刘咸炘的方志学思想》,《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9期;刘复生、徐亮工、王东杰等:《近代蜀学的兴起与演变》,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329—341页;刘开军:《刘咸炘编纂〈双流足征录〉的考察》,《历教学问题》2018年第2期。
    (2)参见朱士嘉编:《中国地方志综录·四川省》,商务印书馆,1958年增订本,第265页。
    (3)参见张国淦:《四川方志考·成都府·双流县》,杜春和编:《张国淦文集三编·方志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第242—245页。
    (4)参见巴祥:《中国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83页。
    (5)刘咸炘:《双流足征录·序》,《推十书》丙辑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增补全本,第967、968页。
    (6)刘咸炘:《双流足征录·地域考》,《推十书》丙辑三,第969页。
    (7)刘咸炘:《双流足征录·地域考》,《推十书》丙辑三,第969页。
    (8)刘咸炘:《双流足征录·货殖考》,《推十书》丙辑三,第977页。
    (9)刘咸炘:《双流足征录·货殖考》,《推十书》丙辑三,第979页。
    (10)学界对宇文虚中疑案的研究颇为丰富,主要成果有:中嶋敏:《南宋建炎年间的对金使节——以宇文虚中等人为中心》,(日本东京都)《东洋研究》106号,1993年第1期(刘浦江编:《二十世纪辽金论著目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第323页)。刘浦江:《金代的一桩文字狱——宇文虚中案发覆》,田余庆主编:《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73—279页;刘浦江:《辽金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3—34页。沈文雪:《宇文虚中疑案书记载异同及其背景述论》,《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冯永谦:《宋代名臣宇文虚中铜印考——由一颗印章的发现推翻历上一桩冤案》,《北方文物》2005年第1期。贾秀云:《宇文虚中事件与南宋社会的道德期许》,《学月刊》2009年第6期。熊剑平:《宇文虚中间谍案述评》,《军事历》2011年第1期。林宜陵:《北宋遗臣宇文虚中及其诗作探析》,(台湾台北)《汉学研究集刊》第17期,2013年12月。
    (11)《双流足征录》被收录于《推十书》增补全本丙辑第3之中,页码为第964—1082页;《士女考》的页码为第980—1039页;《士女考》中宇文虚中部分的页码为第992—1011页。
    (12)参见刘咸炘:《双流足征录·士女考·宇文虚中》,《推十书》增补全本丙辑三,第992—1004页。刘氏所征引之《三朝北盟会编》原文见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卷214《炎兴下佚一百十四》,绍兴十五年(1145)十月;卷215《炎兴下佚一百十五》,绍兴十五年十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第1537—1544页、第1545—1550页。
    (13)刘咸炘:《双流足征录·宋世族表·宇文氏》,《推十书》丙辑三,第1048页。
    (14)刘咸炘:《蜀诵》卷1《弁言》,《推十书》丙辑三,第797页。
    (15)刘咸炘:《蜀诵》卷1《弁言》,《推十书》丙辑三,第797页。
    (16)刘咸炘:《蜀诵》卷1《弁言》,《推十书》丙辑三,第797页。
    (17)刘咸炘:《蜀诵》卷1《绪论》,《推十书》丙辑三,第798页。
    (18)刘咸炘:《蜀诵》卷1《绪论》,《推十书》丙辑三,第798页。
    (19)参见刘咸炘:《北宋政变考》,《推十书》甲辑二,第435—438页。
    (20)刘咸炘:《北宋政变考》,《推十书》甲辑二,第435页。
    (21)参见《宋》卷293《张咏传》,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第9800—9804页;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太宗淳化五年九月,中华书局,1995年点校本,第795页;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6,咸平六年夏四月,“以张咏知益州”,《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部,第328,第158页。
    (22)韩琦撰,李之亮、徐正英笺注:《安阳集编年笺注》卷50《墓志五·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神道碑铭》,巴蜀书社,2000年,第1559页。
    (23)参见刘敞:《公是集》卷41《巷议》,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宋集珍本丛刊》,线装书局,2004年,第9,第677页。
    (24)刘咸炘:《蜀诵》卷2《张忠定公事辑》,《推十书》丙辑三,第840页。
    (25)刘咸炘:《蜀诵》卷2《张忠定公事辑》,《推十书》丙辑三,第845页。
    (26)参见吴天墀:《张咏治蜀事辑》,《吴天墀文存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增补本,第256—275页。
    (27)刘咸炘:《蜀诵》卷1《土俗略考》,《推十书》丙辑三,第822页。
    (28)刘咸炘:《蜀诵》卷1《土俗略考》,《推十书》丙辑三,第823页。
    (29)参见《成都通》编纂委员会主编,罗开玉、谢辉著:《成都通》卷3《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66—373页。
    (30)洪迈:《容斋随笔》卷9《唐扬州之盛》,中华书局,2005年点校本,第123页。关于“扬一益二”的繁荣,参见《成都通》编纂委员会主编,罗开玉、谢辉著:《成都通》卷3《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第249—256页。
    (31)刘咸炘:《蜀诵》卷1《广岁华纪丽谱》,《推十书》丙辑三,第830页。
    (32)刘咸炘:《蜀诵》卷1《广岁华纪丽谱》,《推十书》丙辑三,第832页。
    (33)刘咸炘:《蜀诵》卷1《广岁华纪丽谱》,《推十书》丙辑三,第823页。
    (34)参见刘术:《张咏与宋初成都的游乐之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35)参见刘咸炘:《蜀诵》卷3《三异录》,《推十书》丙辑三,第882页。
    (36)参见蒋星煜编著:《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67页。
    (37)刘咸炘:《蜀诵》卷1《绪论》,《推十书》丙辑三,第801页。
    (38)参见《三国志》卷42《蜀书十二·谯周传》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第1031—1032页。
    (39)温庭筠:《过五丈原》,刘学锴校注:《温庭筠全集校注》卷4,中华书局,2007年,第433页。
    (40)参见王强:《蜀汉家谯周的形象变迁》,《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41)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世修降表》,《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第256页。
    (42)刘咸炘:《蜀诵》卷3《忠义》,《推十书》丙辑三,第902页。
    (43)参见刘开军:《刘咸炘〈蜀诵〉的编纂体例与学价值》,西华大学、四川省文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蜀学》第6辑,第59—60页。
    (44)刘咸炘:《蜀诵》卷1《广岁华纪丽谱》,《推十书》丙辑三,第798页。
    (45)刘咸炘:《蜀诵》卷1《绪论》,《推十书》丙辑三,第798页。
    (46)刘咸炘:《蜀诵》卷1《绪论》,《推十书》丙辑三,第802页。
    (47)参见朱士嘉编:《中国地方志综录·四川省》,第264页。
    (48)参见贾大泉主编:《四川通》卷7《民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560—561页。
    (49)刘咸炘:《通志私议》,《推十书》丙辑二,第444页。
    (50)贾大泉主编:《四川通》卷7《民国》,第560页。
    (51)刘咸炘:《通志私议》,《推十书》丙辑二,第444页。
    (52)刘咸炘:《通志私议》,《推十书》丙辑二,第444页。
    (53)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通义新编新注》外篇六《湖北通志凡例》,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015页。
    (54)参见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通义新编新注》外篇六《〈湖北通志·政略〉序例》,第1025页。
    (55)刘咸炘:《通志私议》,《推十书》丙辑二,第446页。
    (56)刘咸炘:《通志私议》,《推十书》丙辑二,第446页。
    (57)刘咸炘:《通志私议》,《推十书》丙辑二,第446页。
    (58)参见刘咸炘:《赵宋四川长吏表》,《推十书》丙辑三,第1267—1314页。
    (59)刘咸炘:《通志私议》,《推十书》丙辑二,第447页。
    (60)刘咸炘:《通志私议》,《推十书》丙辑二,第448页。
    (61)刘咸炘:《通志私议》,《推十书》(增补全本)丙辑二,第448页。
    (62)参见陈智超:《陈垣与新会县志》,《陈垣——生平学术教育与交往》,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72—182页。
    (63)对上述3部县志的介绍及评价参见仓修良:《中国方志通论》(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16—324页。
    (64)参见李林:《最后的天子门生——晚清进士馆及其进士群体研究》表6—9《癸甲进士辑纂地方志举隅》,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331—33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