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模式角度解析汉语和日语表达方式的差异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国玲 ; 史媛媛 ; 贾晓凡
  • 关键词:认知 ; 主观性把握 ; 客观性把握
  • 中文刊名:FYJY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
  • 机构: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 年:2019
  • 基金: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类)项目“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日礼貌策略对比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300102138628,项目主持人:李国玲
  • 语种:中文;
  • 页:FYJY201901109
  • 页数:2
  • CN:01
  • ISSN:13-9000/G
  • 分类号:228-229
摘要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出发,在认知层面对汉语和日语的表达方式做出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出在语言凝化过程中汉语和日语会呈现出以下特性:在汉语里,说话人更倾向于站在所要描述的景象和事件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客观性把握的角度描述看到的景象和事件;在日语里,说话人更倾向于站在所要描述的景象和事件的内部,通过考虑所要描述的景象和事件与自身的关系,从主观性把握的角度描述看到的景象和事件。
        
引文
[1]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木村英树.汉语入门[M].西安:筑摩书店,1996
    [3]木村英树.“人?内心?语言--用语言来表述现实”[A].人文知Ⅰ内心与语言的迷宫[C].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2014
    [4]吉田妙子.“日语里所呈现出的‘自我’与‘时间’”[A].2014年台湾日本语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东吴大学出版,2014
    [5]Langacker,Ronald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Palo Alto: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