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礼的象类原则与象思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alogical Principles and Symbolic Thinking in Ancient Chinese Rites
  • 作者:曹建墩
  • 英文作者:Cao Jiandun;
  • 关键词: ; 象类 ; 神圣性 ; ;
  • 英文关键词:Ritual;;Analogy;;Sanctity;;Virtue;;Symbol
  • 中文刊名:SHK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0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465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项目编号:14ZDB009)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HKX201905016
  • 页数:9
  • CN:05
  • ISSN:31-1112/C
  • 分类号:165-173
摘要
中国古礼是一完整的表意体系或象体系,礼乐文化通过象建构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原则与价值规范。比象天地阴阳五行的象类原则是建构礼仪制度的重要方式,它为古礼的正当性赋予了神圣的终极依据。古人对于礼乐象意义的诠释,一个明显的特是将礼乐与人的诚敬、仁爱之情及伦理道德相联系,礼乐符号成为仁爱之情与"德"、"政"的象,由此形成"以象比德"、"礼以象政"的诠释模式。礼乐符号的深层象意义构成了中国古礼的精神传统。古礼的象思维方式对古代中国的政教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Ancient Chinese ritual is a complete ideographic system or symbolic system. It construct ethical principles and norms of social values of ancient society by means of symbol. It is the key way to construct ritual system by analogy with the universe, Yin Yang and five elements, and it has given the sacred ultimate basis for the legitimacy of ancient rites. In the course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rites and music, one obvious feature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itual music and people's sincerity, benevolence and ethics. The symbols of rites and music become the symbol of benevolence and "Virtue" and "politics" and become an interpretive mode. The deep symbolic meaning of ritual symbols constitutes the spiritual tradition of Chinese ancient rituals. The symbolic way of thinking of ancient rites exert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the pattern of politics and cultivation in ancient China.
引文
① 王夫之:《周易外传》卷六,《船山全书》第一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1039页。
    ② 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38页。
    ③ 邹昌林:《中国礼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9—61页。刘丰:《先秦礼学思想与社会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1—99页。
    (1)蔡沈:《洪范皇极内篇》卷一,载《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0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699页。
    (2)彭林:《周礼的主体思想与年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4—63页。
    (3)如《国语·周语下》云:“凡人神以数合之,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
    (4)边凤花、纪兴:《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5)阎振益、钟夏:《新书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30页。
    (6)曹建墩:《周代牲体礼考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7)Catherine Bell,Ritual Perspectives and Dimensions.New York &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P.108.
    (8)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9)维克多·特纳:《象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0)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黄剑波、柳博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7、51页。
    (11)曹建墩:《从“以德事神”至“尽心成德”——两周祭祀观念之嬗变》,《孔子研究》2009年第3期。
    (12)郑开:《德礼之间——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88页。
    (13)维克多·特纳:《象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4)夏静:《礼乐文化与中国文论早期形态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85页。
    (15)朱熹:《周易本义》卷七,苏勇校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9页。
    (16)如《礼记·乐记》说:“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17)孙启治:《中论解诂》,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2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