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蕴新论——“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价值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New Theory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ay 4th New Cultural Movement
  • 作者:李聪 ; 张荣华
  • 英文作者:LI Cong;ZHANG Ronghua;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五四新文化运动 ; 民主 ; 科学
  • 中文刊名:SLYT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Shengli Oilfield
  • 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 年:2019
  • 期:v.32;No.171
  •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专项重点项目“新时代习近平党建理论体系研究”(18BXSXJ11)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LYT201902007
  • 页数:4
  • CN:02
  • ISSN:37-1350/C
  • 分类号:35-38
摘要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等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仅使得前期的"科学"和"民主"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中国社会以及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也可以被看作是李大钊、陈独秀引入中国的,一位使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先生—"马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和"马先生",意蕴丰富,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形成了"五四精神",并为其中主要的爱国主义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极大促进了民众的精神觉醒,特别是对青年一代产生了深刻影响;极大推动了真理的传播,特别是推动了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而且它们还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民主精神促进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科学精神推进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理论指导。
        
引文
[1]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N].新青年,1919-01-06(1).
    [2]季水河.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J].求索,2017(7).
    [3]陈卫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进化论[J].哲学研究,1996(4).
    [4]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M].袁广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习近平.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