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温监测的龙井茶机制过程关键控制点的识别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cognition method for key control points of Longjing tea mechanism process based on leaf temperature monitoring
  • 作者:葛贻韬 ; 盛林锋 ; 高珑瀚 ; 朱钰薇 ; 唐德松 ; 梁慧玲 ; 黄海涛
  • 英文作者:GE Yitao;
  • 关键词:龙井茶机制 ; K型热电偶监测 ; 叶温变化
  • 中文刊名:ZJN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3-11
  • 出版单位:浙江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v.60
  • 基金: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主动设计项目(20172015A03);; 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
  • 语种:中文;
  • 页:ZJNX201903026
  • 页数:3
  • CN:03
  • ISSN:33-1076/S
  • 分类号:79-80+90
摘要
叶温的变化影响着茶叶内含物的热化学转化,决定着茶叶色泽、香气和滋味的形成。本研究利用K型热电偶监测龙井茶炒制过程中叶温及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茶叶炒制过程中叶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茶叶下锅炒制3 min,温度从40℃快速上升至58℃;第二阶段,时长6 min,温度持续缓慢上升至70℃;第三阶段,时长2 min,温度快速上升至80℃。2)叶片含水量与叶温变化相反,变化曲线呈反向S型,可分为平台期(50℃以内,含水量下降缓慢)、快速失水期(50~70℃,含水量急剧下降)和缓慢失水期(70℃以上,含水量降速随温度的上升而变缓) 3个阶段。3)快速失水期为茶叶塑形关键点,缓慢失水期可以作为干燥适度的关键控制点。
        
引文
[1]徐梢江,王绍钢,谢再明.扁形茶炒制机的安全生产与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4):27.
    [2]厉继仁,马顺水.磐安龙井茶炒制机的管理与开发[J].现代农机,2004(5):23.
    [3]刘新,权启爱,傅尚文,等.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3,23(s1):73-77.
    [4]谭俊峰,林智,李云飞,等.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构建和控制研究[J].茶叶科学,2012,32(4):283-288.
    [5]苏和生,李革.扁形茶(龙井茶)连续化自动炒制机介绍[J].中国茶叶,2010,32(4):20-21.
    [6]权启爱.我国龙井(扁形)茶炒制机的研制与发展[J].中国茶叶,2018(3):12-15.
    [7]蒋有光.叶温与绿茶杀青工艺各影响参数关系的研究[J].茶业通报,1987(1):16-20.
    [8]郭丽,林智,谭俊峰,等.龙井茶品质化学成分在炒制中的变化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7(3):288-290.
    [9]董士林,殷鸿范.茶叶干燥过程叶温与含水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茶叶,1988(3):13-15.
    [10]王开荣,魏国梁.名优绿茶加工中理想温度的经验控制[J].茶叶,1993(4):36-38.
    [11]徐鹏飞,李东升,胡佳成,等.烤烟叶温实时监测仪的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5):210-213.
    [12]高明珠,董春旺,叶阳,等.工夫红茶真空脉动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37(3):96-1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