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国家公园国有土地占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以地役权为核心的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Realization of State-Owned Land as Dominating Land in National Park: A Perspective of Easement
  • 作者:秦天宝
  • 英文作者:QIN Tian-bao;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Law,Wuhan University;
  • 关键词:国家公园 ; 国有土地 ; 主体地位 ; 地役权
  • 英文关键词:national park;;state-owned land;;domination;;easement
  • 中文刊名:XDFX
  • 英文刊名:Modern Law Science
  • 机构: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现代法学
  • 年:2019
  • 期:v.41;No.223
  • 基金: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基于风险的环境治理多元共治体系研究”(15ZDC031);;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路径选择和法治保障”(18JF128)
  • 语种:中文;
  • 页:XDFX201903004
  • 页数:14
  • CN:03
  • ISSN:50-1020/D
  • 分类号:56-69
摘要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要求,国家公园应当确保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占主体地位。土地作为国家公园中最核心的自然资源资产,对其主体地位的理解和认定将直接影响土地权属及其流转,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公园建设的成败。主体地位有绝对数量意义和实际控制意义两种理解,后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更为可取。在此前提下,私法背景下的地役权较之强制性的征收制度以及传统合意性的土地流转模式,在理论构造上相契合,在实践探索中也得到印证,为实现国家公园国有土地占主体地位提供了新的思路。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park system is one of the key reform tasks which is proposed by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and i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Master Plan on Establishing China 's National Park System requires that national park shall ensure natural resource assets owned by the whole people shall be dominant. Land is the core natural resource assets in the national park,so the understanding and definition of "domination"will affect ownership and transfer directly,and it also determines the result of national park. There are two ways of understanding of domination,namely,domination with most of quantity and domination with actual control. The latter is preferabl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Under this premise,compared with compulsory expropriation system and traditional land-transfer modes,the easement which is a system of private law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ate-owned land in national parks.
引文
[1]黄宝荣,王毅,苏利阳,等.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进展、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1):76-85.
    [2]房绍坤.用益物权与所有权关系辨析[J].法学论坛,2003,18(4):23-28.
    [3]王利明.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09.
    [4]李富阁.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在确保国有经济主导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再认识[J].现代经济探讨,2013(5):5-9.
    [5]王碧峰.主导基于先导: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种新认识———兼论新经济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挑战[J].经济学家,2018(4):73-79.
    [6]谢在全.民法物权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426.
    [7]郭冬艳,王永生.国家公园建设中集体土地权属处置情况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5):21-23.
    [8]常鹏翱.回归传统:我国地役权规范的完善之道[J].清华法学,2018,12(5):126-142.
    [9]房绍坤,严聪.民法典物权篇应如何规定地役权[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8):1-8.
    [10]田野,刘玲玲.不动产役权构造论———以地役权意涵为基础[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36-242.
    [11]陈华彬.民法物权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383.
    [12]赵自轩.公共地役权在我国街区制度改革中的运用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政治与法律,2016(8):90-102.
    [13]张力,庞伟伟.住宅小区推进“街区制”改革的法律路径———以“公共地役权”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6,34(8):9-26.
    [14]耿卓.地役权的现代发展及其影响[J].环球法律评论,2013(6):5-16.
    [15]朱岩,高富平.中国物权法评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05.
    [16]肖俊.不可量物侵入的物权请求权研究———逻辑与实践中的《物权法》第90条[J].比较法研究,2016(2):49-61.
    [17]郭雪娇.基于环境保护的地役权研究———以不可量物侵入为视角[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4-32.
    [18]戴新毅.地役权制度在区域土地利用中的作用———以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建设为例[J].人民论坛,2013(29):225-227.
    [19]徐博,钟骁勇.自然保护地产权主体制度安排的思考———以云南省普达措国家公园和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国土地,2018(3):28-30.
    [20]尹田.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436.
    [21]王如松,李锋,韩宝龙,等.城市复合生态及生态空间管理[J].生态学报,2014,34(1):1-11.
    [22]孙鹏,徐银波.社会变迁与地役权的现代化[J].现代法学,2013(3):79-80.
    (1)2015年《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第13条规定:“国家公园按照功能和管理目标一般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2017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第25条规定:“三江源国家公园按照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目标和利用价值划分为核心保育区、生态保育修复区、传统利用区等不同功能区,实行差别化保护。”
    (2)参见:云南省地方标准《国家公园基本条件》(DB53/T298-2009)。
    (1)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第5条规定:“明确国家公园定位。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1)参见:青岛海事法院(2003)青海法海事初字第14号民事判决书。
    (1)《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10条第1款规定:“保护区按照自然生态条件、生物群落特征、重点保护对象,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类功能区。”第11条规定:“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禁止新建任何生产设施。已有生产设施应当限期自行拆除,并恢复湿地生态原状。”第12条规定:“在核心区、缓冲区内不得从事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已在核心区、缓冲区从事畜禽饲养、水产养殖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逐步退出;已在实验区从事水产养殖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与保护区管理机构及当地村民委员会签订生产守则,规定养殖的时限、种类、方式、规模及从事养殖活动的人数,禁止扩大原有水产养殖范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