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型汉墓研究的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Studies on the Mid-and Small-sized Tombs of the Han Dynasty
  • 作者:韩国河 ; 朱津
  • 英文作者:Han Guohe;Zhu Jin;
  • 关键词:中小型汉墓 ; 研究现状 ; 研究展望
  • 英文关键词:Mid-and Small-sized Han tombs;;Research Status Quo;;Research Previews
  • 中文刊名:WEBO
  • 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5-06-15
  • 出版单位:文博
  • 年:2015
  • 期:No.186
  • 基金:“中原考古”创新团队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WEBO201503004
  • 页数:5
  • CN:03
  • ISSN:61-1009/K
  • 分类号:30-34
摘要
随着中小型汉墓资料的日益丰富,其研究思路和体系需要拓展和创新。研究广度方面,汉墓的分区研究需要完善,要用更广阔的视野进行对比研究;研究高度方面,需要对中小型汉墓进一步解读,上升至对社会制度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研究深度方面,对中小型汉墓的研究需更加细致化,科技分析方法要更多地应用其中。
        Along with the daily increasing of the data of the mid- and small-sized tombs of the Han Dynasty, the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systems on them need to expand and innovate. In the width of the researches, the regional studies on these Han tombs are to be perfected,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are to be conducted in a wider view; in the height of the researches, further observation and interpretations are to be conducted to the mid- and small-sized Han tombs, which should be developed to the level of exploring the social systems and ru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in the depth, the researches on the mid- and small-sized Han tombs are to be more refined and specialized, mo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thods are to be applied into them.
引文
[1]考古学科“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课题组:《考古学科“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南方文物》2011年第1期。
    [2]蔡万进:《全球视野下的秦汉考古学体系重构》,《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1期。
    [3]高久健二:《乐浪古坟文化研究》,学研出版社,1995年。
    [4]郑君雷:《从墓葬材料透视汉代乐浪郡的居民构成》,《北方文物》2005年第2期。
    [5]俞伟超:《战国秦汉考古》,北京大学油印本,1973年。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7]单月英:《匈奴墓葬研究》,《考古学报》2009年第1期。
    [8]孙危:《鲜卑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
    [9]王仲殊:《关于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的问题》,《考古》1981年第4期;《论日本出土的青龙三年铭方格规矩四神镜——兼论三角缘神兽镜为中国吴的工匠在日本所作》,《考古》1994年第8期。
    [10]李学勤:《阿富汗席巴尔甘出土的一面汉镜》,《文博》1992年第5期;《重论阿富汗席巴尔甘出土的汉镜》,见《史学新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韩国河、程林泉:《日本发现的三角缘神兽镜源流述论》,《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4期。
    [12]白云翔:《汉式铜镜在中亚的发现及其认识》,《文物》2010年第1期。
    [13]贾璞、于皓阳:《古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百戏》,《中原文物》2012年第5期。
    [14]谢崇安:《中江塔梁子东汉崖墓胡人壁画雕像考释——兼论印欧人种入居我国西南的时代问题》,《四川文物》2005年第5期。
    [15]俞伟超:《日本方形周沟墓与秦文化的关系》,见《古史的考古学探索》,文物出版社,2002年。
    [16]李学勤:《比较考古学随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7][加]布鲁斯·G·崔格尔著,徐坚译:《理解早期文明》,见《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18]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
    [19]俞伟超:《汉代诸侯王墓与列侯墓葬的形制分析——兼论“周制”、“汉制”与“晋制”的三阶段性》,见《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20]俞伟超:《考古学中的汉文化问题》,见《古史的考古学探索》,文物出版社,2002年。
    [21]郭德维:《试论江陵地区楚墓、秦墓、西汉前期墓的发展与演变》,《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2期。
    [22]张翔宇:《西安地区西汉墓文化因素分析》,《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5期。
    [23]徐承泰:《南阳秦汉考古学文化内涵及其历史诠释——以南阳丰泰墓地为个案进行的考察》,《江汉考古》2012年第1期。
    [24]刘晓明:《南越国时期汉越文化的并存与融合》,《东南文化》1999年第1期。
    [25]蒋晓春:《从重庆地区考古材料看巴文化融入汉文化的过程》,《文物》2005年第8期。
    [26]郑君雷:《俗化南夷——岭南秦汉时代汉文化形成的一个思考》,《华夏考古》2008年第3期。
    [27]杨哲峰:《文化变迁中的器形与质地——关于江东地区战国秦汉之际墓葬所见陶瓷器组合的初步考察》,《文物》2012年第4期。
    [28]杨勇:《战国秦汉时期云贵高原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
    [29]李如森:《略论洛阳地区战国、西汉洞室墓的源流》,《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3期。
    [30]黄晓芬:《汉墓形制的变革——试析竖穴式椁墓向横穴式室墓的演变过程》,《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1期。
    [31]蒋廷瑜:《汉代同坟异穴夫妻合葬墓浅议》,《南方文物》1993年第1期;吴桂兵:《西汉中后期的夫妇同穴合葬》,《四川文物》1998年第1期。
    [32]李如森:《从汉墓合葬习俗看汉代社会变化轨迹》,《史林》1996年第2期。
    [33]韩国河:《试论汉晋时期合葬礼俗的渊源及发展》,《考古》1999年第10期。
    [34]杨哲峰:《汉墓研究中的七种区域选择类型》,《中国文物报》2004年11月19日第7版。
    [35]同[1]。
    [36]这种研究思路最早由美国文化人类学者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在上世纪50年达提出,大传统代表了社会上层或城镇的精英文化,小传统代表了下层平民或乡村的大众文化。
    [37]钱穆:《读诗经》,见《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6年。
    [38]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39]李如森:《汉代家族墓地与茔域上设施的兴起》,《史学集刊》1996年第1期。
    [40]韩国河:《论秦汉魏晋的家族墓地制度》,《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2期。
    [41]杨爱国:《汉代墓室建筑装饰与随葬品的关系》,《四川文物》2001年第4期。
    [42]信立祥:《汉画像石分区与分期研究》;俞伟超:《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文物出版社,1989年;《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0年。
    [43]卫斯:《我国汉代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考证——兼与(日本)西嶋定生先生商榷》,《文物季刊》1989年第1期。
    [44]连云港市博物馆:《江苏东海县尹湾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第8期;《尹湾汉墓简牍释文选》,《文物》1996年第8期。
    [45]韩国河、赵海洲、刘尊志、朱津:《中国秦汉时代物质文化史》,开明出版社,待版.
    [46]赵志军:《西安地区两汉墓葬出土陶仓内植物遗存的鉴定和分析》,见《西安东汉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
    [47]周群、陈静:《“透物见人”:考古学的真实境界——访考古学家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7日第4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