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苔科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吕文君 ; 徐慧 ; 万佐玺 ; 黄升
  • 关键词:苦苣苔 ; 远缘杂交 ; 亲和性
  • 中文刊名:YLKJ
  •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机构:恩施冬升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湖北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3-20
  • 出版单位:园林科技
  • 年:2017
  • 期:No.143
  • 基金: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项目“野生苦苣苔花卉资源开发应用”(武园林发[2016]64号)
  • 语种:中文;
  • 页:YLKJ201701004
  • 页数:7
  • CN:01
  • 分类号:17-23
摘要
本试验对苦苣苔科的蛛毛苣苔属、马铃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台闽苣苔属、半蒴苣苔属、长蒴苣苔属、粗筒苣苔属、后蕊苣苔属、马铃苣苔属进行属间远缘杂交,对马铃苣苔属的马铃苣苔组、川滇马铃苣苔组和大叶石上莲组进行组间远缘杂交,统计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情况及播种后的种子萌发情况,以明确不同属(组)间远缘杂交亲和性,为苦苣苔科种质资源的创新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同一属内不同种作为母本,与同一父本进行杂交,以及同一属内不同种作为父本,与同一母本进行杂交,结实情况差异显著;(2)相同两个种正反交杂交成功率也并不一致;(3)马铃苣苔属与后蕊苣苔属,唇柱苣苔属与吊石苣苔属,吊石苣苔属与唇柱苣苔属和半蒴苣苔属,粗筒苣苔属与唇柱苣苔属和吊石苣苔属之间部分种进行远缘杂交能够正常结实;(4)马铃苣苔属内组间杂交无明显生殖隔离的现象。
        
引文
[1]郑月萍,沈宗根,姜波,等.4种苦苣苔科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4):446-452
    [2]刘北辰.三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3]韦毅刚,钟树华,文和群.广西苦苣苔科植物区系和生态特点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2):173-182
    [4]温放.广西苦苣苔科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引种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5]徐慧,钟汉东,刘宝勇.10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的引种栽培及园林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12):1-4
    [6]孙国胜,邓敏,方俊,等.牛耳朵对不同光照环境的生理响应[J].北方园艺,2015,(22):69-73
    [7]温放,李湛东.广西苦苣苔科植物资源及其产业化前景[J].广西园艺,2005,16(4):56-59
    [8]李振宇,王印政.中国苦苣苔科植物[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702
    [9]艾春晓.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盆花商品化生产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0]吕惠珍,潘春柳.苦苣苔科植物资源分布及其研究利用概况[C].中国植物园(第十二期),2009
    [11]杨文光,储嘉琳,张耀光,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濒危状况评估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8(6):746-751
    [12]温放,韦毅刚.广西苦苣苔科植物杂交品种获国际认证[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4,(1):20-21
    [13]胡禾丰,张亚利,郭卫珍,等.山茶属部分组间远缘杂交亲和性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36(2):338-343
    [14]李振宇.苦苣苔亚科的地理分布[J].植物分类学报,1996,34(4):341-360
    [15]康明,刘娟,宁祖林,等.华南植物园两新品种获国际植物新品种登录[J].种业导刊,2014,(11)
    [16]李家美.唇柱苣苔属及其近缘类群(苦苣苔科)的系统发育研[D].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7
    [17]温放,韦毅刚,Michael MS(0)er,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系统[C].2011年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暨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昆明:云南省植物学会汇编,2011:117-118
    [18]冯翠元.药用植物马铃苣苔属和近缘类群的系统学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