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治理新疆制度的筹划与确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Planning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Governing Xinjiang System in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 作者:锋晖
  • 英文作者:Feng Hui;
  • 关键词:清代新疆 ; 八旗驻防 ; 军府制度 ; 满文档案
  • 中文刊名:XYYJ
  • 英文刊名:The Western Regions Studies
  • 机构: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西域研究
  • 年:2019
  • 期:No.114
  •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心态研究”(项目批准号:15BMZ023)的阶段性成果;;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锡伯语(满语)基础语料库建设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5ZDB110)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YYJ201902008
  • 页数:9
  • CN:02
  • ISSN:65-1121/C
  • 分类号:66-74
摘要
乾隆朝清廷统一新疆期间,曾两度分封四汗,招抚回部,拟以分封制治疆,这一计划破灭后又筹划移驻陕甘官员与绿营,于天山南北推行府县,以直省制治疆,但鉴于新疆内外安全局势,最终选择军府制治疆,并构建伊犁、乌鲁木齐双军府。本文基于满文档案,围绕清朝战略目标、对象、条件,解析乾隆朝治理新疆制度的调整过程与最终确立。
        
引文
(1)关于清廷分封四部研究成果,以王希隆先生《清代新疆分封制的失败及其原因》(《西北史地》1998年第1期,第60~67页)及管守新先生《新疆军府制度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为代表。
    (2)顺治朝满洲男丁49695人,译自允祥:《为报顺康年间编审八旗男丁事奏本》,雍正元年五月初四日。引自安双成:《顺治朝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满学研究》1992年,第413页。
    (3)据《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七九至卷一八九各卷驻防数据统计。
    (4)《定西将军永常遵旨奏务期速战速决折》,译自《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册,乾隆二十年二月二十五日,第11~12页。
    (5)《定北将军班第奏俟赴避暑山庄时间确定后再奏报朝觐人数折》,原文:“今两路军既联络声威。又报抵达博乐塔拉,视其噶尔丹多尔济等人纷纷来投,恃上天庇佑,诸事甚顺,告成大功即眼前矣……功成讫,既撤兵。”译自《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册,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日,第336~339页。
    (6)《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五,乾隆二十年正月辛巳。
    (7)《定北将军班第遵旨密奏阿睦尔撒纳听到封四卫拉特汗之旨后情绪折》,原文:“巴珠儿纳喀勒所告知,封阿睦尔撒纳为汗,带着哈萨克朝觐朕,朕封四位厄鲁特台吉为汗等,哈萨克事宜,俟平定准噶尔后,班第、萨喇勒等办理上奏,钦此下旨,叫阿睦尔撒纳清楚此事而曾字寄告知”。译自:《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册,乾隆二十年二月二十七日,第16~20页。
    (8)《内大臣拉锡奏议辉特部台吉达尔玛达赖派信使达克巴前来交涉归附等情折》,原文:“伊等属部辉特、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各谋生计,怀有异心者”。译自:《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2册,雍正十一年五月初六日,第61~67页。
    (9)与准部对峙期间,清朝始终以喀尔喀札萨克武装辅助满蒙八旗实施军事行动,其中以北路防御最为典型。《定边左副将军策凌请示喀尔喀游牧驻兵以防准噶尔越界折》,原文:“乌里雅苏台、鄂尔阔恩二处……集中三千喀尔喀军队……在游牧地备兵一万,驻扎游牧地边缘处……设置卡伦,连接卡伦驿站,施行携眷守卡。”译自:《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6册,第153~157页。
    (10)“准噶尔旧有四卫拉特,今即仍其部落,树之君长,册封噶勒藏多尔济封为绰罗斯汗,车凌封为杜尔伯特汗,沙克都尔曼济封为和硕特汗,巴雅尔封为辉特汗”。引自:《清高宗实录》卷四九六,乾隆二十年九月癸未,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第237~238页。
    (11)《清高宗实录》卷五九三,乾隆二十四年七月丙子,第606~607页。
    (12)《清高宗实录》卷六〇一,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甲戌,第748页。
    (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奏为遵旨会商新疆所属等处应裁应设文武官弁事》,档号:0401020003001,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十九日。
    (14)鲁靖康:《清代厅制再探——以新疆为例的考察》,《西域研究》2019年第2期,第82~96页。
    (15)傅恒等:《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一,乾隆二十五年三月甲子。
    (16)《清高宗实录》卷六一二,乾隆二十五年五月丙午,第874页。
    (17)乾隆二十五年(1760)七月,成衮扎布奏称俄军四千来分疆界,于额尔齐斯地方设标。诸多学者以此作为沙俄入侵新疆的依据。但另有八月奏报,称“俄罗斯驻兵立标,俱系济喇那克旗布鲁特人等捏造之言,实无此事”,因此所谓俄军入境系子虚乌有,但沙俄拟控制内亚全境是其既定计划,只是俄罗斯迫于与土耳其的战争,使其对中亚的武装拓展宣告暂停,故对于清朝而言,沙俄暂时虽无直接威胁,但并非长远。
    (18)《副都统爱隆阿为报追击巴锥尔及与哈萨克作战情形事呈稿》,《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27册,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第231~236页。
    (19)《参赞大臣永贵奏闻追剿阿睦尔撒纳等情形折》,《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24册,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第2~9页。
    (20)《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三十,乾隆二十一年(1756)八月乙丑条。
    (21)哈萨克左部与清军战败,阿布赉深表懊悔,对清廷表示此事系误会所致。原文:“阿布赉亦稔知为阿睦尔撒纳所卖,将擒贼以求臣于我。其谋泄,阿睦尔撒纳乃窃哈萨克马十余骑,逃归准噶尔。”引自《西域图志》卷四四·藩属一·左部哈萨克。
    (2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乾隆二十八年(1763)七月初九日,档号:03-130-2-060,岳麓书院,2011年。
    (23)《清高宗实录》卷六二八,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第9~11页。
    (24)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兵制兵饷。
    (25)赵尔巽:《清史稿》卷三一七,列传一百四,中华书局,1977年8月。
    (26)《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五四,乾隆二十三年四月癸未。
    (27)《清高宗实录》卷五二四,乾隆二十一年十月乙亥,页607。
    (28)《圣武记》卷四载乾隆朝平准军费2310万两,雍正朝5439万5千两,乾隆朝对准军费支出约为雍正朝的42%,与乾隆所言不及六分之一之说差距较大。
    (29)《清高宗实录》卷五〇二,乾隆二十年十二月戊申,第332~336页。
    (30)《清高宗实录》卷六二二,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乙酉,第997~998页。
    (31)《副都统满泰奏前往乌鲁木齐办理哈萨克贸易事宜折》,译自:《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40册,乾隆二十四年七月十四日,第199~202页。
    (32)绿营换防年限由乾隆朝调三年为五年定制后未有变化,《吐鲁番领队大臣耿坚岱奏吐鲁番屯田绿营兵期满换班折》:“吐鲁番屯田官兵均为五年一换班,除情愿相留者外,将应换官兵四百一十名,由陕甘总督那彦成处照数选调,交由都司尤志忠等管束,去年十二月二十一等日皆陆续抵达吐鲁番。”译自:《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244册,道光四年正月二十七日,第343~344页。
    (33)《军机处满文议复档》,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34)雍正九年(1731),清廷鉴于“凉州为甘肃咽喉,通省关键”,设凉州将军,置八旗兵两千余名。乾隆二十九年(1764)六月,清廷令凉州将军巴禄护送凉州官兵移驻伊犁后即返程任绥远城将军,凉州将军一职遂撤。译文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乾隆三十年(1765),档号:03-131-2-068,岳麓书院,2011年。
    (35)清廷于伊犁河南岸分驻锡伯兵1000,索伦、达斡尔兵1000,察哈尔蒙古兵1800,厄鲁特兵2800,沙毕纳尔兵600,皆射猎游牧为业,参见:魏源《圣武记》卷四。
    (36)对哈萨克编旗事宜,参见永保纂《总统伊犁事宜·北路总说·塔尔巴哈台》。并见《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彦德等奏请补放塔尔巴哈台哈萨克佐领骁骑校折》:“哈萨克佐领、骁骑校并无俸禄,亦无当差。专为管带属下而设立”,译自:《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247册,道光六年三月二十一,第216~217页。
    (37)王希隆:《关于清代新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西域研究》2002年第1期,第26~39页。
    (38)康熙五十一年六月,清廷曾遣使图理琛,联络土尔扈特阿玉奇汗,拟说服其东归故地。载于《异域录》。
    (39)[俄]兹拉特金著;马曼丽译:《准噶尔汗国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56页。
    (40)乾隆帝对土尔扈特的评论参见《伊犁将军伊勒图奏妥善安置管理来归土尔扈特部众片》:“额鲁特等本性狡猾,不能深信,此等故作力疲者前来,乘我不备之际,肆意妄为之,故亦应暗中防范。将此传谕舒赫德等知之,虽于安置伊等之时,不可使之略有觉察、怀疑,但亦须加意防查。”译自《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0册,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十五日,第401~403页。
    (4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土尔扈特档》,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一日。
    (42)军机处满文土尔扈特档,档号:1696-1。转引自赵志强:《土尔扈特东返后的安置与编旗》,《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第83~98页。
    (43)《署伊犁将军舒赫德议奏乌鲁木齐巴里坤移驻满洲兵事宜折》,《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3册,乾隆三十六年十月初七日,第20~24页。
    (44)《乌鲁木齐都统索诺木策凌等奏闻移驻乌鲁木齐满洲官兵安置情形折》,《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15册,乾隆三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第291~293页。
    (45)《清高宗实录》卷九三五,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丁丑,第582~583页。
    (46)莽噶里克(?—1757),吐鲁番回部头目,投归清朝后被封公爵,管辖吐鲁番之伊拉里克至阿斯塔克地方,不久叛清,杀宁夏将军和起。二十二年初重新投归清军时,被安西提督傅魁所杀。
    (47)兵额据《西陲总统事略》《塔尔巴哈台事略》《乌鲁木齐事宜》统计完成。
    (48)聂红萍:《从甘肃总督到伊犁将军:乾隆朝对新疆治理的探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2期,第179~18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