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镇化发展模式对皖江城市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皖江城市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区域,以产业转移促进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进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本文以英国、美国以及日本城镇化发展模式为例,分析了这些国家在城镇化过程当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城镇化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的思路。
        
引文
[1]Freidmann, John. Four Theses in the Study of China’s Urbaniz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Regional Research, 2006,30(2):205-218.
    [2]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理论探索,2010(4):75-79.
    [3]洪波.广德县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
    [4]赵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5):125-127.
    [5]姜斌,李雪铭.世界城市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7(2):62-68.
    [6]Gregory Guldin. What’s a Peasant to Do[M].Boulder:West View Press, 2001:85-96.
    [7]仇保兴.国外模式与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J].人民论坛,2005(6):42-44.
    [8]林宏山.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国内外比较与启示[J].福建金融,2013(9):13-18.
    [9]张明池.城镇化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1(6):35-36.
    [10]康永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国际经验借鉴[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