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藏《汉语札记》抄本述略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Newly-Found Manuscript of Notitia Linguae Sinicae in the Bibliotheca Regia Monacensis
  • 作者:李真
  • 英文作者:Li Zhen;
  • 关键词:马若瑟 ; 《汉语札记》 ; 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抄本
  • 英文关键词:Joseph de Prémare;;Notitia Linguae Sinicae;;manuscript in Bibliotheca Regia Monacensis
  • 中文刊名:GJHE
  • 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Sinology
  • 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国际汉学
  • 年:2019
  • 期:No.18
  • 基金:北京外国语大学“早期域外汉语教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青年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2018JT001)之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GJHE201901028
  • 页数:8
  • CN:01
  • ISSN:10-1272/K
  • 分类号:182-188+211
摘要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的《汉语札记》是西方汉学史、西人汉语语法研究史以及世界汉语教育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一部作品。此前面世的有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的两部原始手稿和一个抄本。本文立足于文本史的研究,从德国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所藏的《汉语札记》新抄本入手,对该抄本与马若瑟原始手稿、其他抄本、刊本之间的关系和彼此间的传承流变进行了考察,确立了该本的抄写者、时间和地点,厘清了新发现巴伐利亚抄本的一些基本史实。
        The French Jesuit Joseph de Prémare's Notitia Linguae Sinicae is a fundamental work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Sin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rammar research by westerners,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outside of China. There are two manuscripts and one transcript collected in the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and the British Library. Based on a newly-found manuscript in Bibliotheca Regia Monacensis(Bayerische Staatsbibliothek),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anuscripts, transcripts and printed versions and to clarify the basic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newly discovered copies.
引文
(1)艾约瑟:《上海方言中所见之中国谈话文法》(A Grammar of Colloquial Chinese, as Exhibited in the Shanghai Dialect,1868),“序言”;同时参见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70页。
    (2)1831年在马六甲第一次印刷时,所有的汉字均从右到左排列。
    (3)1893年巴黎外方传教会重印拉丁文版,这次印刷的汉字均由左到右排列。
    (4)戴密微:《法国汉学史》,戴仁主编,耿昇译《法国当代中国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7页。
    (5)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531页。
    (6)石田干之助:《中西文化之交流》,北京:商务印书馆,1941年,第109页。
    (1)表格引自李真:《马若瑟〈汉语札记〉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69页。其中抄本这一部分,笔者在表中加入了新发现的巴伐利亚抄本。
    (2)此抄本并未标明抄写者姓名,原所有者克拉普罗特和大英图书馆均视为儒莲所作。考狄考证儒莲的抄本是1831年出版本之底本,汉字为从右到左;但此抄本中汉字均从左到右,因此判断是雷慕沙所作。如为雷慕沙,时间可能要比儒莲抄本的1825年8月还要早。因目前尚未有新的史料出现,故此抄本作者及制作时间暂存疑。
    (3)现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
    (4)亨利·考狄:《西人论中国书目》,北京:文殿阁书庄,1938年,第3卷,第1665栏。
    (1)该馆的精华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手稿和早期木刻印刷品,手写稿件和手抄本52 000余件,作者原稿200 000件;还有18 000件15世纪西方最早的初版木刻印刷品。第二是收藏了西方著名音乐家、作曲家的原谱约20 000种,包括15世纪的圣诗,莫扎特、海顿、舒伯特、巴赫、贝多芬等诸大师的手写原谱。第三为东方特藏,包括近东、中东和远东的各类藏书,其中中文藏书堪称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13万册之多,为德国之首。关于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藏书情况,可参阅汪钰:《慕尼黑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的中文藏书》,《中国图书馆学报》1986年第1期,第93—94页;杨晓宁:《西德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的中文特藏》,《江苏图书馆学报》1989年第5期,第61—62页。张西平:《德国巴伐利亚公立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述录》,《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第160—166页。
    (2)诺伊曼于1833—1852年担任慕尼黑大学汉语、亚美尼亚语及国情学和民族学教授。
    (3)这一时间暂不能断定为抄本制作时间,后文会有详细说明。
    (1)《西人论中国书目》,第3卷,第1668栏。
    (2)Joseph de Prémare, Notitia Linguae Sinicae, Bibliotheca Regia Monacensis, p. 226.
    (3)其中有16个汉字旁边标注了两个读音,包括:师、时、屎、是、直、尺、微、尾、味、唆、些、庆、王、罔、望、朋。标注三个读音的有一个:物。
    (4)其中有18个字音对应有两个汉字,有的是通假字,有的是同音字,有的是异体字,有的是词组,包括:咱(咱家)、泄(洩)、杓(勺)、呵(打)、(一)个、娜(婀)、唆(哄)、摸(模)、苏(甦)、睹(覩)、受(授)、番、版(板)、、嗔(謓)、唱(倡)、顷(刻)。参阅李真:《马若瑟〈汉语札记〉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96页。
    (5)Prémare, op.cit., p.12.
    (6)参阅姚小平:《甲柏连孜与〈汉文经纬〉》,《中华读书报》2015年3月4日,第18版。
    (1)《汉语札记》1831年刊本写为yue。
    (2)《汉语札记》1831年又细分为en, yen, ouen, uen。
    (3)《来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第531页。
    (4)该书中译本名称有所改动,参见龙伯格著,李真、骆洁译:《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
    (5)Knud Lundboek, 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S. J. Chinese Philology and Figurism. Aruhus:Aarhus University Press, 1991,p.102.
    (6)Prémare, op.cit., p. 38.
    (7)《马若瑟〈汉语札记〉研究》,第94—95页。
    (1)Prémare, op.cit., p. 90.
    (2)《西人论中国书目》,第三卷中第1664—1669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