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区到大湾区 深圳对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贡献与未来责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Special Zone to Greater Bay Area Shenzhen'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and Future Responsibility to Urbanization in China
  • 作者:邹兵
  • 英文作者:ZOU Bing;
  • 关键词:城市化 ; 经济特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深圳
  • 英文关键词:Urbanization;;Special Economic Zone;;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Shenzhen
  • 中文刊名:SDJZ
  • 英文刊名:Time + Architecture
  • 机构: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7-18
  • 出版单位:时代建筑
  • 年:2019
  • 期:No.168
  • 语种:中文;
  • 页:SDJZ201904004
  • 页数:6
  • CN:04
  • ISSN:31-1359/TU
  • 分类号:19-24
摘要
深圳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在快速建设新的城市、推动工业化和科技创新、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等方面成就卓著,为中国城市化提供了深圳经验,做出突出贡献。进入大湾区时代,深圳将承担更多区域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发挥科技创新中心职能、打造优质生活圈方面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是发挥这一作用的重要空间平台。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Shenzhe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how to rapidly build a new city,how to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how to build a regional central city and an international city,which have provided rich experience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urbanization of China.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Shenzhen will take on more important regional responsibilities,especially in creating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and a high-quality life circle.Shenzhen-Hong Kong modem service industry cooperation zone in Qianhai and Shenzhen-Hong Kong Special Cooperation Zone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ll act as the driving forces.
引文
[1]邹兵.深圳城市规划实践的价值和意义[J].时代建筑.2014(4):57-59.
    [2]邹兵.实施性规划与规划实施的制度要素——深圳城市规划实践的启示[J].规划师.2015(1):20-24.
    [3]邹兵.深圳土地整备制度设计的内在逻辑解析——基于农村集体土地非农化进程的历史视角[J].城市建筑.2018(6):27-31.
    [4]王富海.深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实践的价值和意义[J].时代建筑.2014(4):30-33.
    [5]王富海.从规划体系到规划制度[J].城市规划.2000(1):28-33.
    [6]赵燕菁.高速发展与空间演进——深圳城市结构的选择及其评价[J].城市规划,2004(6):32-42.
    [7]邹兵.行动规划·制度设计政策支持——深圳近10年城市规划实施历程剖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61-68.
    [8]邹兵.深圳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历程及其规划效用评价[J].城乡规划,2017(6):69-79.
    [9]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转型规划引领城市转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0]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改革开放十五年的城市规划实践(1980—1995)[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
    [11]邹兵.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中的规划作用——兼论深圳产业布局规划的思路演变与实施成效[J].城市规划,2017(4):41-48.
    [12]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13]邹兵.陆佳.等.深港国际都会的战略构想与空间对策[J].城市规划,2011(8):77-82.
    [14]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EB/O L].[2019-2-1 8]https://baike.baidu.com/item/.
    [15]国务院.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EB/OL].[20 13-8-26]https://baike.baidu.com/item/.
    [16]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及大小南山周边地区综合规划[EB/OL].[2018-9-27]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18-09/27/content_21109772.htm.
    [17]香港规划署.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规划及工程研究一勘查研究[EB/OL].[2018-1-24]http://www.pland.gov.hk/pland_en/lmc_loop/tc/c_lmc_05.htm.
    (1)深圳2017年常住人口比2016年增长近62万.2018年比2017年末增加49.83万人.连续成为中国常住人口增量排名第一的超大城市。
    (2)加拿大作家道格·桑德斯曾用“落脚城市”来描述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过渡地带.承担着乡村人融入城市,外地人融入本地生活.低收入移民跃入城市中产阶级群体的跳板职能。参见: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M].陈信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3)国际知名机构.硬件孵化中心HAXLR8R已将总部从硅谷搬到深圳.其创始人Cyril Ebersweiler在解释原因时指出.“在深圳我们能够在1 km范围内.很容易找到研发需要的任何原材料。这在美国、欧洲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没有华强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