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之灵的理想性困境与实践化——以贵州淤泥乡大拨米村百年丧礼礼物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Ideal Dilemma and Practice of the Gift Spirit——Taking a 100-year Funeral Gifts from Dabomi Village,Yuni Township of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 作者:陈刚 ; 彭菊芬
  • 英文作者:Chen Gang;Peng Jufen;
  • 关键词:彝族丧礼人情簿 ; 理想性困境 ; 核心礼物 ; 祖灵信仰
  • 中文刊名:WHYA
  • 英文刊名:Cultural Heritage
  • 机构:贵州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文化遗产
  • 年:2019
  • 期:No.59
  • 语种:中文;
  • 页:WHYA201902012
  • 页数:12
  • CN:02
  • ISSN:44-1645/G0
  • 分类号:95-106
摘要
为解答礼物之谜,莫斯以"惑"为例,从精神维度阐释"驱动馈赠的力量"——礼物之灵。由于"惑"含义、功能的限制和缺少更多事例,礼物之灵往往被局限于物灵,仅解释回馈,具有浓郁的理想性,需实践化——与事例结合以完善其含义与功能。盘县大拨米村彝族丧礼人情簿记载着丧葬礼物的馈赠——村寨、随礼者、礼物,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延续至今,从未中断,充分体现丧礼礼物的稳定性、限定性和丰富性。这些特点虽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却是由祖灵信仰决定的。三魂观、祖灵威力崇拜、隆重盛大的丧礼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祖灵信仰,并决定丧礼礼物的特点,详细体现了祖灵信仰影响丧礼礼物的内容、方式,可补充礼物之灵关于祖灵、神灵的内容,完善礼物之灵。
        
引文
(1)克劳德·斯特劳斯:《马塞尔·莫斯著作导言》,莫斯:《社会学与人类学》,佘碧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美]哈里·李伯森:《礼物的回归---全球观念下的欧洲史》中文版序言,赖国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严泽胜:《礼物的逻辑》,《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12期。
    (2)参见阎云翔《礼物的流动》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7页。Olli Pyyhtinen.The Gift and its Paradoxes,ASHGATE,2014。赵丙祥、杨玉静、赵洪娟:《从家族飨宴到家户消费:三个东北村落的礼物之链》,《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卢汇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页。
    (4)[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6页。
    (5)[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19页。
    (1)[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8页。
    (2)[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10页。
    (3)[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13页。
    (4)[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13页。
    (5)[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8页。
    (6)[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17页。
    (7)[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12页。
    (8)[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12页。
    (9)[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12页。
    (10)[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12页。
    (11)克劳德·斯特劳斯:《马塞尔·莫斯著作导言》,第27页。
    (12)马歇尔·萨林斯:《石器时代经济学》,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第178页。
    (13)阎云翔:《礼物的流动》,李放春、刘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页。
    (14)莫里斯·古德利尔:《礼物之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4页。[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中文版序,第9-10页。
    (1)马歇尔·萨林斯:《石器时代经济学》,第186页。
    (2)马歇尔·萨林斯:《石器时代经济学》,第171-213页。Olli Pyyhtinen.The Gift and its Paradoxes,ASHGATE,2014.
    (3)莫里斯·古德利尔:《礼物之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4)郑宇:《箐口村哈尼族丧礼献祭礼物的象征性交换》,《民族研究》2009年第4期。
    (5)赵丙祥、杨玉静、赵洪娟:《从家族飨宴到家户消费:三个东北村落的礼物之链》,《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6)埃文斯-普理查德:《〈礼物〉英译本导言》,[法]马塞尔·莫斯:《礼物》,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1页。
    (7)[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3-4页。
    (8)莫斯:《社会学与人类学》,第333-334页。
    (9)莫斯:《社会学与人类学》,第334页。
    (10)[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150页。
    (11)[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23页。
    (12)汲喆:《礼物交换作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8页。
    (2)彭菊芬:《贵州彝族村寨百年礼物变迁研究》,贵州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3)WAA,男,60岁,彝族,大拨米村(石头寨)村民,小学文化,务农。
    (4)CXB,男,38岁,彝族,大拨米村(普岗垤)村民,小学文化,务农。
    (5)2017年5月22日,柳远超于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讲述。
    (1)举办丧礼的人家。
    (1)柳远超:《盘县普古区彝族丧葬礼俗》,余宏模编:《民族志资料汇编(第八集)》(内部资料),第155页,1989。
    (2)柳远超介绍说,关于牛的数量,传统上都必须有两头或两头以上的牛。一头用来祭祀神灵、毕摩祖师等,用以确保祭品不会被其他鬼神抢夺,其他的牛献给死者。在人民公社时期,有时只用一头来祭祀死者,不再祭祀神灵、毕摩祖师等。
    (3)玉米。
    (1)[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24页。
    (2)[美]哈里·李伯森:《礼物的回归---全球观念下的欧洲史》,第27页。
    (3)吴秋林:《众神之域: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9页。
    (4)于锦绣:《简论原始宗教的形式、内容和分类》,《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
    (5)姊妹彝族研究小组:《彝族风俗志》,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153页。
    (6)吴秋林:《众神之域: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第79页。
    (7)姊妹彝族研究小组:《彝族风俗志》,第153页。
    (1)2017年5月22日柳远超于贵州民族大学夜郎文化研究院讲述。
    (2)姊妹彝族研究小组:《彝族风俗志》,第153页。
    (3)于锦绣:《简论原始宗教的形式、内容和分类》,《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
    (4)姊妹彝族研究小组:《彝族风俗志》,第146-147页。
    (5)柳远超:《盘县普古区彝族丧葬礼俗》,第157页。
    (6)转引自巴莫阿依《彝族祖灵信仰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81页。
    (7)柳远超:《盘县普古区彝族丧葬礼俗》,第155页。
    (8)贵州赫章县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研究室:《彝族创世志·艺文志》,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125页。
    (9)于锦绣:《简论原始宗教的形式、内容和分类》,《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
    (10)贵州赫章县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研究室:《彝族创世志·艺文志》,第87页。
    (11)贵州赫章县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研究室:《彝族创世志·艺文志》,第93页。
    (12)贵州赫章县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研究室:《彝族创世志·艺文志》,第102页。
    (1)访谈时间:2016年5月1日,地点:大拨米村。WAZH:50岁,彝族,大拨米村(石头寨)村民,小学文化。
    (2)王富慧:《彝族神话史诗选》,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年,第310页。
    (3)2017年5月22日柳远超于贵州民族大学夜郎文化研究院讲述。
    (4)这段文字出自柳远超翻译的《献牛经》,并未公开发表,感谢译者允许笔者使用。
    (5)此为译者原注:是彝族丧习俗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椎牛前跳蹉蛆舞时的一个仪式,字面意义不清。
    (6)[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38页。
    (7)[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第25页。
    (1)贵州赫章县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研究室:《彝族创世志·艺文志》,第9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