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直觉的情感主义进路——基于梁启超公私道德观嬗变的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Emotional Approach of Moral Intuition—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Liang Qichao's Moral Outlook
  • 作者:徐亚州 ; 谢桂山
  • 英文作者:Xu Yazhou;Xie Guishan;
  • 关键词:道德直觉 ; 公私道德观 ; 情感 ; 理性
  • 中文刊名:HSKX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山东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广西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8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明互鉴下的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比较研究”(15BZJ004)
  • 语种:中文;
  • 页:HSKX201904015
  • 页数:7
  • CN:04
  • ISSN:45-1185/C
  • 分类号:92-98
摘要
梁启超的直觉思想尤其体现在其公私道德观的嬗变中。中国先哲关于"元知"与"推知"的理论忖量,为梁启超独特的情感主义双线程道德直觉理论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智识资源。西方"停顿时代"价值观念的涌入以及传统"过渡时代"价值观念的轇轕,在梁启超的"公德"与"私德"的流变中得到深刻映现。在梁启超公私道德观的嬗变中,道德直觉是一种不完整的情感直觉,而认知因素(推理、论证、反思等)则填满了情感直觉不完善的部分。在"情感"元素与"理性"元素的共同辅助下,道德直觉具有成为道德哲学理论证据的合法性地位的可能。梁启超公私道德观嬗变的生成路径,说解了双线程道德直觉理论判断行为善恶、正当与否的有效性。在现代新儒诸家的努力之下,道德直觉的情感主义进路最终与当前认知科学、心智哲学最前沿研究理路毗连,极大地裨益了现代公私道德观念的型塑。
        
引文
[1][15][16][17][18][19][20][21][22]梁启超.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375;714;4170;375;375;362;3153;660;714.
    [2]亨利·伯格森.创造进化论[M].肖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151.
    [3]严复.穆勒名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
    [4]王弼集校释[M].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645.
    [5]郭齐勇,郑文龙.杜维明全集:第五卷[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72.
    [6]王弼.周易注校释[M].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274.
    [7][8]郭象注,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M].曹础基,黄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148;430.
    [9]道藏:第14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568.
    [10]陈来.贺麟选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67.
    [11][12]Haidt Jonathan.The Emotiona Dog and Its Rational Tail:A Social Intuitionist Aapproach to Moral Judgment[J].Psychologica Review,2001(108):814-834.
    [13]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M].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35.
    [14]Antti Kauppinen.A Humean Theory of Mora l Int uition[J].Canadian Jour na l o Philosophy,2013,43(3):360-381.
    [23]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75.
    [24]熊十力.新唯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57.
    [25][26]戴维·罗斯.正当与善[M].林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89;74.
    (1)安蒂·考皮南(Antti Kauppinen)一方面认为直觉(道德直觉)属于“类知觉表象(quasi-perceptual appearances)”范畴,而情感与“类知觉表象”两者是构成性关系,因而情感与直觉(道德直觉)两者亦是构成性关系;另一方面认为情感(尤其是道德情感)具有反馈依赖的特性,进而推断道德直觉与道德情感之间的构成性关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