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阅览空间特点浅析——以天一阁及其影响下的四库七阁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艺凡 ; 杨菁
  • 关键词:藏书楼 ; 天一阁 ; 四库七阁 ; 传统阅览空间 ; 现代转译
  • 中文刊名:CCRN
  • 英文刊名:China Cultural Heritage
  • 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8
  • 出版单位:中国文化遗产
  • 年:2019
  • 期:No.89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51508376
  • 语种:中文;
  • 页:CCRN201901014
  • 页数:8
  • CN:01
  • ISSN:11-5191/G2
  • 分类号:96-103
摘要
天一阁及其影响下的藏书楼,是古典造园艺术和传统礼法制度的交汇点,不仅凝聚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艺术精魄,也是政治大一统规制中的礼教宗位象徵。传统阅览空间具有功能上的私密性与整体空间序列的逻辑关系。目前藏书楼的实际使用功能早已被舶来文化"图书馆"取代,但完全切断古代藏书楼与现代阅览空间的根系连接并不可取,传统阅览空间中行为关系和空间模式对应性以及背后深厚的历史文脉仍值得分析研究。探讨对传统空间进行现代演绎的可能性,或可促进现代阅览空间设计的多元发展,将传统藏书楼的强大生命力重新融汇到现代阅览空间设计体系之中。
        
引文
[1]江向东.“藏书楼”术语宋代文献记载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6).
    [2]辞海编撰委员会.辞海(中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4-54.
    [3]杨菁.李声能,白成军.文溯阁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
    [4]龚延明.宋代崇文院双重职能探析——以三馆秘阁官实职、贴职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3-144.
    [5]骆兆平.天一阁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1993.
    [6]王先谦,朱寿朋.东华续录·乾隆七十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8]杨菁.于嘉.王笑石.“四库七阁仿天一”所反映的清代皇家园林写仿江南的三个阶段[J].建筑创作,2017(5):138-143.
    [9]黄幼菲.中国古代藏书楼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母体——兼议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封闭性与开放性[J].图书馆建设,2011(6):1-6.
    [10]吴稌年.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术语演变[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10-115.
    [11](清)郑观应.盛世危言[A].上海书局,1896.
    (1)见《文渊阁记》。
    (2)同上,“若夫海源也,众水各有源,而同归于海”。
    (3)见《日下旧闻考·卷十二》。
    (4)《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定义“盟府”:古代掌管盟约典策的官府。
    (5)《汉宫殿疏》云:“天禄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
    (6)《三辅黄图》卷六记载:“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礲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
    (7)《隋书·经籍志序》记载:“炀帝即位,秘阁之书……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厢构屋以贮之,东屋藏甲乙,西屋藏丙丁。”
    (8)见《题文津阁》。
    (9)《御制诗集》四卷三十。
    (10)《御制诗集》四集卷九十一。
    (11)《御制诗集》五集卷三十三。
    (12)《御制诗集》五卷三十三。
    (13)《御制诗集》四卷八十三。
    (14)《钦定日下旧文考》卷十二,《题文渊阁》,第168页。
    (15)煌煌乎馆阁之宏规,文明之盛治矣。《钦定日下旧文考》卷十二,第165页。
    (16)《御制诗集》四集卷三十三。
    (17)《御制诗集》五集卷四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