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汉南匈奴单于庭驻地的四次迁徙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Four Migration of the South Hun's Chanyuting in the Easthern Han Dynasty
  • 作者:王兴锋
  • 英文作者:Wang Xingfeng;School of History and Politic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匈奴 ; 单于庭 ; 美稷 ; 迁徙
  • 英文关键词:the Huns;;Chanyuting;;Meiji;;migration
  • 中文刊名:ZGL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 机构:贵州师范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年:2019
  • 期:v.34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秦汉时期河套地区民族与边疆治理研究”(18CZS048);;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汉代匈奴南迁与北疆治理研究”(2018ZC065)
  • 语种:中文;
  • 页:ZGLD201901007
  • 页数:9
  • CN:01
  • ISSN:61-1027/K
  • 分类号:47-55
摘要
东汉时期,南匈奴单于庭四度迁徙其驻地。汉朝先将南匈奴单于庭安置于距五原郡西部塞的八十里处,即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川井镇至新忽热苏木一带。同年,迁入云中郡西部,大致相当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土默特左旗境。之后,再迁至西河郡美稷县城(今准格尔旗榆树壕古城)。至熹平元年至五年间,单于庭第三次由美稷迁至离石县域左国城(今山西吕梁市方山县南村古城)。中平六年,南匈奴单于庭由左国城四迁至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
        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the South Hun's Chanyuting migrated their places for four times.Han Dynasty first arranged it eighty Li away from the West Fort of Wuyuan county,which was in the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Wulate Middle Banner,Chuanjing township to Xinhure countryside.In the same year,moved to the west of Yunzhong county,was roughly the present Inner Mongolia Tumd Right Banner and Tumd Left Banner,then moved to Meiji county(now the ancient city of Yushuhao in Jungar Banner)in the Xihe county.The first to the five year of Xiping,moved from the Meiji to Zuoguocheng(now the ancient city in Shanxi Lvliang Fangshan county)in Lishi county for the third time.The six year of Zhongping,the South Hun's Chanyuting moved from Zuoguocheng to Hedong Pingyang county(now Shanxi Linfen city).
引文
(1)[南朝宋]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943-2945页。
    (2)邱树森:《两汉匈奴单于庭、龙庭今地考》,《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1期。
    (3)史念海:《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战国时期秦长城遗迹探索记》,《河山集》(二集),(北京)三联书店,1981年,第471页。
    (1)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此外,如此定位的著作还包括:周清澍:《内蒙古历史地理》,(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魏坚:《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2)陈锋:《南匈奴附汉初期单于庭的设立与变迁及其历史地理考察》,《北方文物》2006年第4期。
    (3)马长寿:《北狄与匈奴》,(北京)三联书店,1962年,第83页。
    (4)周伟洲:《汉赵国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页。
    (5)黄烈:《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91页。
    (6)陈琳国:《中古北方民族史探》,(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57页。
    (7)唐长孺:《魏晋杂胡考》,《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371页。
    (8)唐长孺:《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25页。
    (9)《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43页。
    (1)邱树森:《两汉匈奴单于庭、龙庭今地考》,《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1期。
    (2)《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42页。
    (3)《后汉书》卷90《乌桓列传》,第2982页。
    (4)《后汉书》卷1下《光武帝纪》,第75页。
    (5)《后汉书》卷12《卢芳传》,第506页。
    (6)《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42页。
    (7)《后汉书》卷1下《光武帝纪》,第72页。
    (8)林幹:《匈奴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6页。
    (9)魏坚、郝园林:《秦汉九原-五原郡治的考古学观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辑,第42页。
    (10)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626页。
    (11)黄盛璋:《历代度量衡换算简表》,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附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61页。
    (1)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33页、第267页。
    (2)《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43页。
    (3)《后汉书》卷1下《光武帝纪》,第78页。
    (4)《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45页。
    (5)王兴锋:《汉代美稷故城新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1期,第129页。
    (6)《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60页。
    (7)《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60页。
    (1)《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49页。
    (2)《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63页。
    (3)《后汉书》卷6《顺帝纪》,第273页。
    (4)[北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25顺帝汉安二年条,(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697页。
    (5)陈琳国:《中古北方民族史探》,(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55页。
    (6)《后汉书》卷65《张奂传》,第2138页。
    (7)《后汉书》卷65《张奂传》,第2139页。
    (8)《后汉书》卷7《桓帝纪》,第304页。
    (9)《后汉书》卷8《灵帝纪》,第339页。
    (10)《后汉书》卷6《顺帝纪》,第269页。
    (11)《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63页。
    (1)[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110《刘元海载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645页。
    (2)[唐]杜佑撰、王文楚等点校:《通典》卷179《州郡九》(全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4739页。
    (3)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第1235页。
    (4)《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第1197页。
    (5)《晋书》卷97《北狄匈奴传》,第2548页。
    (6)[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正:《水经注校正》卷6《汾水》,(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60页。
    (7)谢鸿喜:《〈水经注〉山西资料辑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6页。
    (8)《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53页。
    (9)南匈奴五部共计三万落,人口约为二十余万。参见周伟洲:《汉赵国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10)《后汉书》卷8《灵帝纪》,第355页。
    (1)《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64页。
    (2)《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64页。
    (3)《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64页。
    (4)《后汉书》卷90《鲜卑传》,第2993页。
    (5)《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65页。
    (1)《后汉书》卷89《南匈奴列传》,第2965页。
    (2)《晋书》卷110《刘元海载记》,第2647页。
    (3)[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卷2《文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62页。
    (4)《晋书》卷3《武帝纪》,第5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