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古代的糜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Prosomillet in Ancient China
  • 作者:苏金花
  • 英文作者:SU Jin-hua;Institute of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 关键词:糜子 ; 植物特征 ; 名称演变 ; 用途
  • 英文关键词:Mizi;;plant characteristics;;name;;function
  • 中文刊名:ZGNS
  •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10-28
  • 出版单位:中国农史
  • 年:2018
  • 期:v.37;No.158
  •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传统经济再研究——以制度转型为视角”阶段性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ZGNS201805002
  • 页数:12
  • CN:05
  • ISSN:32-1061/S
  • 分类号:11-22
摘要
文章主要依据西北出土文献以及传世典籍,重新探讨古代糜子的植物属性、种植周期、名称流变以及用途等基本特征,以期对厘清当前一些研究中关于糜子认识的讹误有所助益。糜子是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外形与黍相类,无黏性,颜色多样,米粒大多以黄色为主,俗称黄米。因气候、环境差异,播种、收获的月份不同。春夏皆可种,夏秋俱可获。由于地域习俗差异,名称、写法各有不同。西北一般称作糜或硬糜、粳糜或酒糜,华北一般称作穄或饭黍、硬黍或粳黍、黍糜。主要用来日常食用,也可作牲畜饲料,可以用来酿酒,也可用以治疗疾病。
        This article, mainly based on the excavated documents of northwestern area and traditional canons, attempts to clarify some misunderstandings concerning Mizi, through re-examining the e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Mizi, such as its plant attributes, period of planting, evolution of its name and its functions.Mizi is an important food crop, whose shape is similar to that of millet. It has no viscidity. It is colorful, but its grain is dominantly yellow. Thus it is also called Yellow Rice. The time of planting and harvesting depends on climate and surroundings. It can be planted in spring and summer, be harvested in summer and autumn. Its name and spelling var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ustoms of different areas. In northwestern area, it is usually called Mi or YingMi, JingMi, JiuMi. In North China, it is called Ji or FanShu, YingShu, Jing Shu, ShuMi. It is mainly used as food in daily life, but can also be applied to feed on domestic animals, to make wine, and to cure diseases.
引文
[1]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游修龄.论黍和稷[J].农业考古,1984,(2).
    [3]李根蟠.稷粟同物,确凿无疑——千年悬案“稷穄之辨”述论[J].古今农业,2000,(2).
    [4]苏金花.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粮食作物“”名实辨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6).
    (1)以稷为穄的历史文献概况以及建国以来稷穄问题的研究动向,参见游修龄:《论黍和稷》,《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近年来农学界对于稷穄混用的概况,参见李根蟠:《稷粟同物,确凿无疑——千年悬案“稷穄之辨”述论》,《古今农业》2000年第2期。
    (1)近年来简牍学、敦煌学界对于黍糜稷混淆的概况,参见苏金花:《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粮食作物“”名实辨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6期。
    (2) 民国《东明县新志》卷4《舆地志·物产》载,“形绝类黍而性不黏,可酿酒醋”。东明属山东。
    (3)[晋]郭璞注:《穆天子传》卷2《古文》,四部丛刊景明天一阁本。
    (4) 贺继宏:《穆天子传中有关古代新疆地理、历史、民族问题的研究》,《新疆地方志》2007年增刊。
    (5)[汉]史游撰,[唐]颜师古注:《急就篇》,四部丛刊续编景明抄本。
    (6)[唐]释玄应撰,庄炘、钱坫、孙星衍校正:《一切经音义》卷2《大涅槃经》第33卷“粟”,清嘉庆苑委别藏本。
    (7)[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7篇上,清嘉庆经韵楼刻本。
    (8)[晋]崔豹:《古今注》下,四部丛刊三编景宋本。
    (9)[清]程瑶田:《九谷考》卷1黍,清道光皇清经解本。
    (10)[后魏]贾思勰撰,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卷2《黍穄》,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第103页。
    (11) 参见游修龄:《〈说文解字〉“禾、黍、来、麦”部的农业剖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12)[元]《王祯农书》卷28《谷谱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23《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 乾隆《蒲县志》卷1《地理志·物产》。
    (1)民国《南皮县志》卷3《风土志》下《植物门》。
    (2) 民国《重修皋兰县志》卷11《舆地》下《物产》。
    (3)[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卷1《谷类》,清道光山西太原府署刻本。
    (4) 柴岩主编:《糜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第42-43页。
    (5) 《齐民要术校释》卷2《黍穄》,第102页。
    (6) 民国《葭县志》卷2《物产志》、道光《榆林府志》卷23《食志·物产》、民国《神木县乡土志》卷3《物产》、嘉庆《洛川县志》卷13《物产》、道光《安定县志》卷4《田赋志·物产》。
    (7) 民国《重修灵台县志》卷1《方舆图·物产》、乾隆《新修庆阳府志》卷13《物产》、光绪《海城县志》卷7《风俗志·物产》、乾隆《五凉全志》卷1《地理志·物产》、民国《新纂高台县志》卷2《物产》。
    (8) 光绪《平原县志》卷6《田赋·物产》。
    (9) 民国《完县新志》卷7《食货·物产》、民国《盐山新志》卷22《故事略·物产篇上》、民国《南皮县志》卷3《风土志》下《植物门》、民国《景县志》卷2《产业志·物产》、民国《邯郸县志》卷12《物产志·农矿》、民国《井陉县志料》第5编《物产》、民国《定县志》卷2《舆地志·物产篇》。
    (1)民国《和顺县志》卷5《赋役·物产》、同治《稷山县志》卷1《风土·物产》、民国《马邑县志》卷1《赋役志·土产》、民国《平陆县续志》卷上《赋役类·土产》。
    (2) 《隋书》卷7《礼仪二》,中华书局,1973年,第144页。
    (3) 《三国志》卷30《魏书三十·乌丸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832页。
    (4)[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卷5、卷7,四部丛刊续编本。
    (5) 嘉庆《延安府志》卷33《户略二·物产》。
    (6) 乾隆《静宁州志》卷3《赋役志·物产》、民国《和政县志》卷3《田赋门·物产》、民国《隆德县志》卷2《食货·物产》。
    (7) 乾隆《新疆回部志》卷2《五谷》。
    (8) 民国《霸县新志》卷4《风土·物产》常产、民国《邯郸县志》卷12《物产志·农矿》、雍正《井陉县志》卷3《物产》、光绪《乐亭县志》卷13《食货志》下《物产》、道光《内丘县志》卷2《谷属》、光绪《宁津县志》卷2《舆地志》下《物产》、同治《武邑县志》卷1《方與志·物产》。
    (9) 民国《沁源县志》卷5《物产表》。
    (10) 乾隆《济阳县志》卷1《舆地·物产·谷》、民国22年《观城县志》卷2《舆地志》下《物产》。
    (11) 《齐民要术校释》卷2《黍穄》,第102页,校(8)、释【二】。
    (1)唐耕耦、陆宏基主编:《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1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第394-399页。
    (2) 唐耕耦、陆宏基主编:《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2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91页。
    (3) 《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1辑,第445-462页。
    (4) 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贰)》,文物出版社,1994年,第100-101页。
    (5) 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叁)》,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487页。
    (6) 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400-405页。
    (7) 康熙《金县志》卷上《食货》。
    (8) 民国《隆德县志》卷2《食货·物产》。
    (9) 嘉靖《高陵县志》卷2《户租志·兵将物产附》。
    (10) 民国《澄城县附志》卷4《实业志·物产》。
    (11) 民国《洛川县志》卷7《物产志》。
    (1)民国《南皮县志》卷3《风土志》下《植物门》。
    (2) 光绪《雄县乡土志·物产》。
    (3) 民国《邯郸县志》卷12《物产志·农矿》。
    (4) 民国《文安县志》卷1《土地部·方舆志·物产》。
    (5) 民国《怀安县志》卷5《物产志》。
    (6) 民国《归绥县志·产业志·农业》。
    (7) 乾隆《蒲县志》卷1《地理志·物产》。
    (8) 《齐民要术校释》卷2《黍穄》,第102页。
    (9) 民国《怀安县志》卷5《物产志》。
    (10)[宋]郑刚中:《西征道里记》,民国续金华丛书本。
    (11) 道光《直隶霍州志》卷10《物产》。
    (12) 《齐民要术校释》卷2《黍穄》,第102页。
    (13) 《齐民要术校释》卷2《黍穄》,第104页。
    (14) 何双全:《居延汉简所见汉代农作物小考》,《农业考古》1986年第2期。
    (1)侯灿、杨代欣编著:《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三)》,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12-113页。
    (2) 截者,断也。参见[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14上“斩”字注,清嘉庆经韵楼刻本。《小尔雅》云:截颖,谓之铚;铚,获也;截颖,即获也。禾穗谓之颖,则截颖就是收获谷物。参见《经典释文》卷7“臣工之什”之“铚”条,清抱经堂丛书本。即耡字,王国维先生考证:《孟子》殷人七十而助,《说文》引作七十而耡。《周礼》匠人注又引作,则耡二字通用。参见罗振玉、王国维编著《流沙坠简》,中华书局,1993年,第155页。并参见[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4 篇下文二“耡”注,清嘉庆经韵楼刻本。
    (3) 侯灿:《楼兰出土糜子、大麦及珍贵的小麦花》,《农业考古》1985年第2期。
    (4) 《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2辑,第457页。
    (5) 《垂拱三年(687)酒泉城吕某租佃契》、《景龙二年(708)西州高昌县宁大乡肯义租田契》,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华书局,2008年,第365、327页。
    (6) 唐耕耦、陆宏基主编:《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3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印中心,1990年,第323页。
    (7) 《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1辑,第479-485页。
    (8) 《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2辑,第407页。
    (9) 道光《榆林府志》卷23《食志·物产》。
    (10) 民国《新纂高台县志》卷2《物产》、顺治《肃镇志》卷1《地理志·物产》、道光《靖远县志》卷5《物产》、民国《隆德县志》卷2《食货·物产》。
    (11) 民国《成安县志》卷5《物产》、民国《高邑县志》卷2《物产》。
    (1)民国《临河县志》卷中《农业林业》、民国《归绥县志》《产业志·农业》。
    (2) 民国《茌平县志》卷9《实业志·物产》。
    (3) 民国《临晋县志》卷3《物产略》。
    (4) 民国《邯郸县志》卷12《物产志·农矿》。
    (5) 民国《南皮县志》卷3《风土志》下《植物门》、光绪《乐亭县志》卷13《食货志》下《物产》、民国《井陉县志料》第5编《物产》、民国《望都县志》卷1《舆地志一·物产》。
    (6) 民国《朝邑县乡土志·物产》
    (7) 为了更加充分说明,将“关西谓之糜,冀北谓之穄”中的关西、冀北范围进行了扩展。关西扩展为包括陕西、甘肃、新疆、青海等地的西北地区,冀北扩展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等地的华北地区。
    (8)[唐]释玄应撰,[清]庄炘、钱坫、孙星衍校正:《一切经音义·大涅槃经》卷33“粟”,清苑委别藏本。
    (9)[秦]吕不韦撰,[汉]高诱注:《吕氏春秋》卷14《孝行览·本味》,四部丛刊景明本。
    (10)[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10《释草》,清嘉庆元年刻本。
    (11)[宋]陈彭年《重修玉篇》卷15《禾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 参见游修龄:《论黍和稷》,《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禾”、“谷”、“稻”、“粟”探源》,《中国农史》1990年第2期。李根蟠:《古籍中的稷是粟非穄的确证》,《中国农业科学》2000年第5期;《稷粟同物,确凿无疑——千年悬案“稷穄之辨”述论》,《古今农业》2000年第2期。
    (1)嘉庆《宁夏府志》卷4《地理·物产》、光绪5年《平远县志》卷6《田赋·物产》、嘉庆《灵州志》卷1《风俗·物产》、乾隆《中卫县志》卷1《地理考·物产》、光绪《平原县志》卷6《田赋·物产》。
    (2) 嘉庆《三州辑略》卷9《物产门》、道光《哈密志》卷23《食货志六·物产》、乾隆《新疆回部志》卷2《五谷》。
    (3) 民国《临泽县志》卷1《舆地志·物产》、道光《海城县志》卷7《风俗·物产》、乾隆《皋兰县志》卷8《土产附》、道光《山丹县志》卷9《食货·物产》、民国《永登县志》卷1《地理志·物产》、乾隆《新修庆阳府志》卷13《物产》、《靖远县志》卷5 《物产》。
    (4) 雍正《陕西通志》卷43《物产一》。《马志》指陕西学者马理等编纂的嘉靖《陕西通志》。
    (5) 民国《米脂县志》卷7《物产志》、民国《葭州志》卷2《物产志》、道光《清润县志》卷4《物产》、道光《安定县志》卷4《物产》、民国《洛川县志》卷7《物产志》。
    (6) 光绪《南乐县志》卷2《方物志》、民国《文安县志》卷1《土地部·方與志·物产》、民国《霸县新志》卷4《风土·物产》、民国《晋县志料》上册《物产志》、民国《安次县志》卷1《地理志·物产》、民国《邯郸县志》卷12《物产志》、民国《高邑县志》卷2《物产》、道光《内丘县志》卷2《谷属》、民国《蓟县志》卷1《地理志·物产》、光绪《雄县乡土志·物产》、光绪《乐亭县志》卷13《食货志》下《物产》、咸丰《庆云县志》卷3《风土志·物产》。
    (1)民国《浮山县志》卷33《物产》、民国《重修安泽县志》卷2《物产》、光绪《虞乡县志》卷1《舆地志·物产》、民国《和顺县志》卷5《物产》、嘉庆《介休县志》卷4《风俗·物产》、康熙《文水县志》卷2《物产》、光绪《平遥县志》卷3《食货志·物产》、乾隆《蒲县志》卷1《地理志·物产》、民国《新绛县志》卷3《物产略》、民国《闻喜县志》卷5《物产》、光绪《寿阳县志》卷10《风土志·物产》、乾隆《陵川县志》卷16《物产》、光绪《平陆县志》卷上《赋役类·土产》。
    (2) 民国《归绥县志·产业志·农业》、民国《集宁县志》卷2《物产》、民国《辑安县志》卷4《杂志·物产》。
    (3) 光绪《范县乡土志·物产》、同治《金乡县志》卷3《食货·物产》、光绪《曹州府菏泽县乡土志·物产》、光绪《馆陶县乡土志》卷8《物产》、民国《茌平县志》卷9《实业志·物产》、民国《高密县志》卷2《舆地志·物产》。
    (4) 《吐鲁番出土文书(壹)》,第400-405页。
    (5) 《吐鲁番出土文书(壹)》,第379页。
    (6) 《齐民要术校释》卷8《羹臛法》,第587页注【一】。
    (7) 《吐鲁番出土文书(壹)》,第467页。
    (8) 《齐民要术校释》卷9《饼法》,第635页。
    (1) 《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3辑,第245、239-243页。
    (2) 民国《南皮县志》卷3《风土志》下《植物门》、民国《完县新志》卷7《食货·物产》、民国《景县志》卷2《产业志·物产》。
    (3) 民国《米脂县志》卷7《物产志》、道光《清润县志》卷4《物产》、道光《安定县志》卷4《田赋志·物产》。
    (4)[宋]郑刚中:《西征道里记》,民国续金华丛书本。
    5[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5《赍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齐民要术校释》卷9《饼法》,第635页。
    (7) 《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2辑,第283-286页。
    (8) 乾隆《新疆回部志》卷2《五谷》。
    (9) 《本草纲目》卷3上“瘟疫”、卷4中“外伤诸疮”、卷23“谷之二”。
    (10)[清]椿园《西域闻见录》卷3《回疆风土记》,清道光刻青照堂丛书本。
    (11) 《吐鲁番出土文书(肆)》,第421-436页。
    (1) 《吐鲁番出土文书(肆)》,第493页。
    (2) 民国《新绛县志》卷3《物产略》、乾隆《蒲县志》卷1《地理志·物产》。
    (3) 光绪《乐亭县志》卷13《食货志》下《物产》、民国《南皮县志》卷3《风土志》下《植物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