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中“得”字之考察及述补结构中“得”词性的判定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udy of the Word “De(得)” in Qiludeng and the Judgement of the Part of Speech of “De(得)” in the Predicate-complement Structure
  • 作者:王瑞敏
  • 英文作者:WANG Ruimin;
  • 关键词:《歧路灯》 ; “得” ; 述补结构 ; 词性 ; 语法化
  • 中文刊名:XFXY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 机构: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龙子湖校区)文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15
  • 出版单位: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40;No.253
  • 语种:中文;
  • 页:XFXY201907009
  • 页数:5
  • CN:07
  • ISSN:42-1830/Z
  • 分类号:48-52
摘要
《歧路灯》创作于18世纪中叶,其语言代表了当时的中原官话。对书中"得"字进行穷尽考察和分析,从共时角度揭示《歧路灯》中"得"字的使用情况。主要探讨"得"在述补结构中的词性问题,认为:述补结构中"得"源自动词"得"。可能性述补结构中"得"为助动词,状态性述补结构中"得"为结构助词,它们是同一个词在不同引申义基础上语法化的结果。
        
引文
[1]祝敏彻.“得”字用法演变考[J].西北师大学报,1960(S1):49-61.
    [2]王秀玲,秦晓华.略论《歧路灯》中的能性述补结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7-39.
    [3]朱德熙.朱德熙文集(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3.
    [4]傅书灵.《歧路灯》中的能性“V不得(O)”[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76.
    [5]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80.
    [6]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304.
    [7]杨平.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0(1):56-63.
    [8]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7.
    [9]岳俊发.“得”字句的产生和演变[J].语言研究,1984(2):10-30.
    [10]赵长才.结构助词“得”的来源与“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J].中国语文,2002(2):123-129.
    [11]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3):161-169.
    [12]吴福祥.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1):29-4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