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州伬艺的缘起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晓岚
  • 中文刊名:DZLU
  • 机构:福州市曲艺团;
  • 出版日期:2014-10-30
  • 出版单位:大众文艺
  • 年:2014
  • 期:No.350
  • 语种:中文;
  • 页:DZLU201420038
  • 页数:2
  • CN:20
  • ISSN:13-1129/I
  • 分类号:54-55
摘要
<正>一、福州伬艺的缘起福州伬艺又名伬唱。以唱为主,渊源于唐朝中叶,地方典籍《重篡福建通志》载:唐朝中叶,福州南门安泰桥一带"两岸酒市歌楼,箫管从柳荫榕中出。"张固《幽闲鼓吹》云: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99年)福州观察使寄乐伎十人,献给朝中权臣元载之伯和。说明当时福州专业说唱的乐伎,已达到向京师输出的水平。到了明代末年,伬艺开始萌发。起初有三个分支。开头是专唱逗腔的"儒林伬",然后有专唱江湖调的"江湖伬",到了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