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人对古文传记“小说气”之批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Criticism of the Fictional Style of Classical Prose in the Qing Dynasty
  • 作者:王庆华
  • 英文作者:Wang Qinghua;Department of Chines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清代 ; 古文传记 ; 小说习气 ; 批评
  • 英文关键词:Qing Dynasty;;biography in classical prose;;fictional style;;criticism
  • 中文刊名:FDDX
  • 英文刊名: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8-07-25
  • 出版单位: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60;No.297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小说’与‘杂史’、‘传记’、‘传记文’之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7BZW 125)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FDDX201804004
  • 页数:9
  • CN:04
  • ISSN:31-1142/C
  • 分类号:24-32
摘要
清人从"辨体"出发,针对明代以来古文创作中的诸多弊病,强调凸显古文地位、维护古文规范和纯洁性,区分古文与"小说"之文体界限,形成了理论批评的独特个案现象。批评古文传记之"小说气"主要集中于有违古文"雅洁"风格规范而沾染了"小说"俗鄙之气,有违古文叙事尚简原则而运用了"小说"之"笔法",有违古文语言典雅标准而掺入"小说"词句等。清人将"小说气"的古文传记定位于集部之传文和子部之"小说"之间。"正史"列传、史部"传记"、集部"传体文"属于相联相通的文类、文体谱系,《史记》等史传文之"文笔"实际上可看作古文传记"小说气"之渊源,清代"小说气"的古文传记也是承继唐宋以来的古文传统而来的。
        The Qing scholars who emphasized the position,criterion and purity of guwen( classical prose),proposed to distinguish the literary styles of guwen and xiaoshuo( fictional writing),which formed special phenomen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e criticism mainly focused on the violation of the elegant and simple style of the classical prose in the writing of xiaoshuo. They classified the fictional style biographical work into a special genre between biography( in ji section) and xiaoshuo( in zi section). However,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fictional style has its origin in literary pedigree which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Shiji in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guwen tradition in the Tang and Song as well.
引文
(1)如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之《第一章绪论:中国散文与中国小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李金松:《论明末清初的“以小说为古文”》,《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邓心强:《桐城派古文创作对小说笔法的吸纳与运用》,《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
    (2)[日]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第151~152页。
    (3)[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9页。
    (4)[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427页。
    (5)[明]徐师曾著,罗根泽校点:《文体明辨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80页。
    (1)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四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977页。
    (2)[宋]陈师道:《后山居士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7页。
    (3)[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86页。
    (4)[明]方应祥:《青来阁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40》,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691页。
    (5)[明]费元禄《甲秀园集》,《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62》,第585页。
    (6)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四册),第4007~4009页。
    (7)[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890页。
    (8)[清]袁枚著,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642页。
    (9)[清]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9页。
    (10)余祖坤编:《历代文话续编(中)》,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第595页。
    (11)[清]李绂:《古文辞禁八条》,转引自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四册),第4009页。
    (12)[清]黄宗羲著,平善惠校点:《黄宗羲全集(第10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599页。
    (13)[清]汪琬著,李圣华笺校:《汪琬全集笺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907页。
    (1)[清]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30页。
    (2)(3)[清]李祖陶辑:《国朝文录》,《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86、428页。
    (4)(5)[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727、730页。
    (6)(7)[清]李祖陶辑:《国朝文录》,《续修四库全书》,第505、451页。
    (8)(9)[唐]柳宗元著:《柳河东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47、543页。
    (10)[宋]柳开:《应责》,《河东先生集》(一)卷一,《四部丛刊》本,上海涵芬楼景印旧抄本。
    (11)[清]方苞编,王同舟、李澜校注:《钦定四书文校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页。
    (12)(16)[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第56、890页。
    (13)[清]罗汝怀撰:《罗汝怀集》,长沙:岳麓书社,2013年,第269页。
    (14)郑振铎编:《中华传世文选晚晴文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32页。
    (15)[清]汪琬著:《汪琬全集笺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907页。
    (17)[清]沈德潜著,潘务正、李言校点,《沈德潜诗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1578页。
    (1)[清]姚鼐撰,卢坡点校:《情抱轩尺牍》,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96页。
    (2)[清]阮元编辑:《宛委别藏衢本郡斋读书志》(第二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89页。
    (3)[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94页。
    (4)[清]永2)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889页。
    (5)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四册),第3935页。
    (6)[清]王昶:《春融堂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页。
    (7)[清]罗汝怀:《罗汝怀集》,长沙:岳麓书社,2013年,第338页。
    (8)[宋]欧阳修著,黄公渚选注:《欧阳修文》,武汉:崇文书局,2014年,第52页。
    (9)[宋]范仲淹著,李勇先、王蓉贵校点:《范仲淹全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83页。
    (10)[宋]王安石撰:《临川先生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798页。
    (11)[宋]陈骙著:《文则》,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页。
    (12)[清]张谦宜撰:《斋论文》,《续修四库全书》,第443页。
    (13)[清]刘大魁著:《论文偶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页。
    (14)[明]桃源居士:《唐人小说序》,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1页。
    (15)引自汪辟疆:《唐人小说·〈柳毅〉序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83页。
    (16)[清]张谦宜撰:《斋论文》,《续修四库全书》,第447页。
    (17)[清]平步清:《霞外攟屑》(下),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559页。
    (18)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二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71页。
    (19)[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第117页。
    (1)[清]李祖陶辑:《国朝文录》,《续修四库全书》,第375页。
    (2)(3)[清]吴德旋著:《初月楼古文绪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9、25页。
    (4)[唐]杜牧著,罗时讲编选:《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第298页。
    (5)转引自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12页。
    (6)[宋]陈骙著:《文则》,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页。
    (7)[清]张谦宜撰:《斋论文》,《续修四库全书》,第427页。
    (8)(9)[清]张潮辑:《虞初新志》,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第14、917页。
    (1)[清]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520、521页。
    (2)[清]永2)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661页。
    (3)[清]李祖陶辑:《国朝文录》,《续修四库全书》,第300页。
    (4)[清]张潮辑:《虞初新志》“自叙”、“凡例十则”,第1页。
    (5)[清]张潮辑:《虞初新志》“自叙”,第1页。
    (1)[清]永2)等:《四库全书总目》,第877页。
    (2)[清]张潮辑:《虞初新志》“自叙”,第1页。
    (3)[清]张潮辑:《虞初新志》“凡例十则”,第1页。
    (4)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1581页。
    (5)[清]郑醒愚辑:《虞初续志》“序”,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第1页。
    (6)[明]吴讷著,罗根泽校点:《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49页。
    (7)[明]徐师曾著,罗根泽校点:《文体明辨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53页。
    (1)[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页。
    (2)[唐]韩愈著,吴小林选注:《韩愈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265页。
    (3)曾枣庄著:《中国古代文体学卷1先秦至元代文体资料集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01页。
    (4)张大可、丁德科主编:《史记论著集成》第6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71页。
    (5)(6)(7)[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第58、165、64页。
    (8)王治嗥:《史记榷参》评论《万石张叔列传》。杨燕起、陈可青等编:《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658页。
    (9)[明]施耐庵著,[明]金圣叹评点:《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44页。
    (10)[清]吴见思著:《史记论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0页。
    (11)[清]梁玉绳撰,贺次君点校:《史记志疑》,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429页。
    (12)朱一玄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85页。
    (13)参见罗宁、郝丽霞:《论古代文传的产生与演变》,《新国学》第六卷,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
    (14)[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29页。
    (15)[清]章学诚:《论修史籍考要略》,《校雠通义》,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80页。
    (1)[清]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9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