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三家文钞》编选及相关问题考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mpilation of The Selected Works of Three Qing Writers and Related Questions
  • 作者:杜广学
  • 英文作者:DU Guang-xue;
  • 关键词:《国朝三家文钞》 ; 编选动机 ; 编选标准 ; 文学史价值
  • 英文关键词:The Selected Works of Three Qing Writers;;compilation motivation;;compilation criteria;;values in literature history
  • 中文刊名:QSXK
  • 英文刊名:Seeking Truth
  • 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7-15
  • 出版单位:求是学刊
  • 年:2018
  • 期:v.45;No.24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14ZDB07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项目“姜宸英文学思想研究”(2017M610940);; 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姜宸英与清初文学生态”
  • 语种:中文;
  • 页:QSXK201804015
  • 页数:8
  • CN:04
  • ISSN:23-1070/C
  • 分类号:130-137
摘要
《国朝三家文钞》是一部由宋荦、许汝霖合作编选的古文选本。其编选动机既是"表章"亡友,也是歌颂清朝"文治"、改善江南世风。《文钞》的编选标准是"精纯古雅",这是宋荦此时期个人的古文宗尚,也与朝廷提倡的文风一致。此选本所提出的"国朝三家",是对清初文坛格局的合理建构,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政治权力的介入、选家及文评家的阐扬、进入文学史教材的优势等因素对"国朝三家"经典地位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The Selected Works of Three Qing Writers is an ancient anthology co-compiled by SONG Luo and XU Ru-lin. The motive of the compilation is not only to memorize the dead friend, but also to praise the civil administration in Qing dynasty and improve the social morality in Jiangnan. The compilation criteria of The Selected Works of Three Qing Writers are"refined and elegant", which is SONG Luo's personal admiration of ancient writing during this period, and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style advocated by the court. The"Three Qing Writers"proposed in this anthology is a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literary world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ith important literary history value. The intervention of political power, the elucidation of selectors and literary critics, and the advantages of becoming literature history textbook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lassic status of the"Three Qing Writers".
引文
(1)《清史稿·文苑传·侯方域》:“方域健于文,与魏禧、汪琬齐名,号‘国初三家’。”见赵尔巽等:《清史稿》第四十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3320页。
    (2)王达敏:《姚鼐与乾嘉学派》,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第114页。
    (3)如武海军《清人所编清代古文选本研究》(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第四章第二节《选本视野下的清初古文三大家》、曹虹《集群流派与布衣精神——清代前期文章史的一个观察》(《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李婵娟《从〈国朝三家文钞〉之编选看清初文风之转变》(《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等。
    (1)文中所引宋荦、许汝霖、邵长蘅三人所作之《序》和宋荦所撰之《凡例》,均出自《国朝三家文钞》卷首,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下不另注。
    (2)《圣祖仁皇帝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见昭梿:《啸亭续录》卷一《本朝钦定诸书》,《啸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402—403页。
    (1)武海军:《清人所编清代古文选本研究》,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第117页。
    (2)李婵娟:《从〈国朝三家文钞〉之编选看清初文风之转变》,《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康熙起居注》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194—1195页。
    (4)宋荦:《漫堂年谱二》,《西陂类稿》卷四十八,《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本。
    (5)曹虹:《帝王训饬与文统理念——清代文学生态研究之一》,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第十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90页。
    (6)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钦定四书文四十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202页。
    (7)宋荦:《漫堂年谱二》,《西陂类稿》卷四十八。
    (8)《文钞》编选开始于何时没有明确记载。许汝霖《序》说:“年来视学江左,适会商丘宋公奉命自西江移节来吴,间从镇抚之暇,剧论古文词,谬许知言,约取三家文共订之。”则《文钞》编选于宋荦任江苏巡抚后应无疑问。
    (9)关于宋荦与康熙诗文之交往,参见黄建军:《宋荦与康熙文学交往考论》,《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0)《御制古文渊鉴》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宋荦:《尧峰文钞序》,《西陂类稿》卷二十四。
    (2)宋荦:《改亭集序》,《西陂类稿》卷二十四。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54页。
    (4)宋荦:《侯朝宗传》,《国朝三家文钞》卷首。
    (5)侯方域:《侯方域集校笺》(上),王树林校笺,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页。
    (1)王士禛:《寄宋牧仲中丞》其二,《蚕尾文》卷三,《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本。
    (2)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1200页。
    (1)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37页。
    (2)陈履中(1692—1759)说:“《壮悔堂文》,本有专集,早行于世,其后漫堂宋少师刻入《三家文钞》,三家者,宁都魏叔子、长洲汪苕文与壮悔也,行世尤盛,而专集反缓。”(陈履中:《重镌壮悔堂文集序》,侯方域:《侯方域集校笺》,王树林校笺,第632页)这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文钞》的流行程度。
    (3)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尧峰文钞》,第4528页。
    (4)托津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第1649页。
    (5)夏之蓉:《半舫斋古文》卷四,《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本。
    (1)徐珂:《清稗类钞》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884页。
    (2)詹福瑞:《文学经典学发凡》,《铜仁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3)此书封底印有:“本书上、下卷分别据中华书局1943年版和1949年版排印。”可知此书下卷印行的是1949年的初版本。
    (4)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066页。
    (5)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1067页。
    (6)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1页。此书《前言》说,《中国文学发展史》“各种版本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初版本和1962年的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本次印行的即为后一种,它是多年来内地众多高校作为教材使用的版本,台湾、香港亦有以此为教材的。”(第3页)可知此书下卷印行的是1962年的修订本,且修订本比初版本流传更广。
    (7)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434页。
    (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第255页。
    (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第255页。
    (10)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39页。
    (1)张修龄:《清初散文论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