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孔荀正名思想之异同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冯蓓栩
  • 关键词:孔子 ; 荀子 ; 正名 ; 异同
  • 中文刊名:HZWZ
  • 英文刊名:Sinogram Culture
  • 机构: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
  • 出版日期:2019-04-25
  • 出版单位:汉字文化
  • 年:2019
  • 期:No.228
  • 语种:中文;
  • 页:HZWZ201908069
  • 页数:3
  • CN:08
  • ISSN:11-2597/G2
  • 分类号:136-138
摘要
"正名"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孔子首先提出了以"名"符"实"的思想并希望以此维持社会稳定。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正名"思想,建立了一个更加完善的正名体系。两者的正名思想在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达成的目的和实践方式上都有相似之处,但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对"正名"对象的扩充,"名"的经验性以及在逻辑学上的延伸等等。研究二人的异同点对当今社会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引文
方达2016《荀子》,商务印书馆。
    房玄龄、刘绩2015《管子》,上海古籍出版社。
    杜道生2011《论语新注新译》,中华书局。
    胡子悦2014《荀子对孔子正名思想的发展》,《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第8期。
    刘道岭2017《论孔子正名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沧州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杨伯峻1960《孟子译注》,中华书局年版。
    (1)(7)杜道生2011《论语新注新译》6月版第111页,中华书局。
    (2)杜道生2011《论语新注新译》6月版第106页,中华书局。
    (3)(6)房玄龄、刘绩2015《管子》8月版第26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4)方达2016《荀子》8月版第398页,商务印书馆。
    (5)杨伯峻1960《孟子译注》第164页,中华书局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