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精神的大学研究——读陈平原“大学五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季剑青
  • 中文刊名:YMX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meng
  • 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
  • 出版日期:2016-07-15
  • 出版单位:云梦学刊
  • 年:2016
  • 期:v.37;No.180
  • 语种:中文;
  • 页:YMXK201604035
  • 页数:7
  • CN:04
  • ISSN:43-1240/C
  • 分类号:156-162
摘要
<正>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平原步入大学教育研究领域,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这期间作者孜孜不倦,钩稽近代以来中国大学的历史经验,关注当下中国大学的改革进程,追问和探求理想的"大学之道",为读者奉献了一部部包含着真知灼见的论著。去年以来作者重加修订,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推出"大学五书"系列,包括《抗战烽火中的中国
        
引文
(1)陈平原:《大学何为》(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1页。为简明起见,以下注释凡征引作者论著者,不再标明作者。
    (2)李弘祺编:《中国教育史英文著作评介》,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年,第2页。
    (3)如金以林《近代中国大学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加]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85》,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1929》,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28-1937》,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4)陈平原《大学有精神》(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5页。
    (5)《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第375页。
    (6)《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2015年。
    (7)《大学有精神》(修订版),2016年。
    (8)《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第27页。
    (9)《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第288-289页。
    (10)《大学有精神》(修订版),第242页。
    (11)《大学何为》(修订版),第62页。
    (12)《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第71页。
    (13)《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绪言》,第15页。
    (14)《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第228页。
    (15)《大学何为》(修订版),第62页。
    (16)着眼于大学与国家政治之间关系的,有王东杰《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许小青《政局与学府---从东南大学到中央大学,1919-1937》,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美]叶文心《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英文原书题为“疏离的学院:民国的文化与政治,1919-193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美]魏定熙《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从大学学科设置来讨论学术史的,有陶飞亚、吴梓明《基督教大学与国学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孙宏云《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1926-1937》,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尚小明:《北大史学系早期发展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Xiaoqing Diana Lin,Peking University:Chinese Scholarship And Intellectuals,1898-1937(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6).)
    (17)最近(3月14日)王汎森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就以“人的消失?!---二十世纪史学的一种反思”为题,正面讨论这个问题。
    (18)《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第377页。
    (19)《大学新语》,第231页。
    (20)《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第280页。
    (21)《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第307页。
    (22)《大学新语》,第237页。
    (23)大学有精神》(修订版),第63页。
    (24)《大学何为》(修订版),第108页。
    (25)《大学新语》,第76页。
    (26)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谢泳《大学旧踪》,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陈远编《逝去的大学》,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年。)
    (27)《大学新语》,第77-78页。
    (28)《大学新语》,第12页。
    (29)[英]巴特菲尔德《辉格党式的历史阐释》,李晋译,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
    (30)参见David Lowenthal,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1)《读书的风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97页。
    (32)《大学新语》,第221页。
    (33)《大学何为》(修订版),第57页。
    (34)《读书的风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33页。
    (35)《大学何为》(修订版),第99-101页;《大学有精神》(修订版),第280-284页。
    (36)《大学何为》(修订版),第117页。
    (37)《大学新语》第51页。
    (38)《大学新语》,第154页。
    (39)《大学新语》,第158页。
    (40)《读书的风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33页。
    (41)《理直气壮且恰如其分地说出人文学的好处》,《文汇学人》2016年4月17日。)
    (42)《理直气壮且恰如其分地说出人文学的好处》,《文汇学人》2016年4月17日。)
    (43)《陈平原谈大学中文系》,《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09年7月5日。)
    (44)《《大学何为》(修订版),第140页。
    (45)《大学何为》(修订版),第271页。
    (46)《大学有精神》(修订版),第301页。
    (47)《大学新语》,第161-462页。
    (48)《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
    (49)《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第18页。
    (50)《大学何为》(修订版),第169页。
    (51)《大学何为》(修订版),第108页。
    (52)《大学何为》(修订版),第83页。
    (53)《北大传统:另一种阐释---以蔡元培与研究所国学门的关系为中心》,《老北大的故事》(修订版);《大师的意义以及弟子的位置---解读作为神话的“清华国学院”》,《读书的风景》;《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以无锡国专为中心》,《大学有精神》(修订版)。)
    (54)《大学有精神》(修订版),第13页。
    (55)《大学何为》(修订版),第164页。
    (56)《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我的大学观》,《大学何为》(修订版),第170页。
    (57)《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如何与汉学家对话》,《读书的风景》,第257页。
    (58)《三说“拓展211”》,《大学新语》,第35页。
    (59)《“道不同”,更需“相为谋”》,《大学新语》,第17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