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文明视角下国宝的影像叙事与文化认同建构——以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萌
  • 关键词:器物 ; 文明 ; 如果国宝会说话 ; ; 认同建构
  • 中文刊名:XWAH
  • 英文刊名:Journalism Lover
  • 机构: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0
  • 出版单位:新闻爱好者
  • 年:2019
  • 期:No.493
  • 基金: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6BXW044)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WAH201901008
  • 页数:5
  • CN:01
  • ISSN:41-1025/G2
  • 分类号:31-35
摘要
器物既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媒介,国宝虽为一件件静止的器物,但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历史文化信息,而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便成为观众与国宝"沟通"的桥梁。该纪录片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特色的影像叙事手法使国宝"活起来",用器物展现中华文明进程,传播国宝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从而唤起观众对我国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达到建构中华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目的。
        
引文
[1]张法玉.作为中国之美的起源、内容、特色[J].社会科学研究,2014(3).
    [2]叶舒宪.玉教神话与华夏核心价值:从玉器时代大传统到青铜时代小传统[J].社会科学家,2014(12).
    [3]姚士奇.中国的玉文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3-44.
    [4]姚士奇.中国的玉文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54.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33.
    [6]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379.
    [7]杨先艺,周蕴斐,王琴.论中国传统造物的“器以载道”思想[J].理论月刊,2006(12).
    [8]潘祥辉.传播史上的青铜时代:殷周青铜器的文化与政治传播功能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
    [9]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M].金寿福,黄晓晨,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6.
    [10]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