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机关非罪化处置权及其限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upervisory Authority's Non-criminal Disposition and its Restrictions
  • 作者:李蓉
  • 英文作者:LI Rong;
  • 关键词:监察权 ; 非罪化处置 ; 一致性原则
  • 英文关键词:supervisory;;decriminalization;;consistency principle
  • 中文刊名:BFFX
  • 英文刊名:Northern Legal Science
  • 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15
  • 出版单位:北方法学
  • 年:2019
  • 期:v.13;No.7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反腐败立法与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14AZD013)的中期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BFFX201904003
  • 页数:10
  • CN:04
  • ISSN:23-1546/D
  • 分类号:16-25
摘要
我国监察实践中已出现了对职务犯罪行为作非罪化处置的现象。监察非罪化处置权实质是一种对已构罪的行为决定是否进行刑事追诉的裁量权,这种权力的授予可能引起人们对监察权力过大、侵犯法官定罪处罚权的疑虑。但非罪化处置无疑有其诸多益处,如能明显提高效率、提高监察机制的动态适应性、规范监察权力运行、促进监察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的融通等。因而,在立法中明确监察机关的非罪化处置权有一定正当性,但它的适用必须遵循法治原则、一致性原则及合理性原则。非罪化处置的范围应当限于四种情形:一是渎职犯罪中情节轻微的过失犯罪;二是满足特定从宽条件的情节较轻的贪污犯罪;三是满足特定从宽条件的情节较轻的行贿犯罪;四是有重大立功情节或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经特别核准的职务犯罪。由于非罪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罪与非罪边界模糊,应当在原则上谨慎适用。
        In the practice of supervision in China,there has been a phenomenon of decriminalization of duty-related crimes. Supervision of the right to a non-criminal disposition is a discretionary power to decide whether or not to pursue a criminal prosecution of a committed crime. The granting of such power may raise doubts about the excessive of supervision power and the infringement of conviction of the judge. However,the decriminalization undoubtedly has many benefits,such as the ability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efficiency,improve the dynamic adaptability of the monitoring mechanism,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of supervision power,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related legal systems. Therefore,it has legitimacy to clarify the non-criminal disposition of the supervisory authority in the legislation,but its application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the rule of law,the principle of consistency and the principle of rationality. The scope of decriminalization should be limited to four situations: the first is minor crime of negligence in the crime of malfeasance; the second is to meet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liberal punishment in minor corruption crimes; the third is to meet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liberal punishment of bribery crime; the forth,cases with major merits or cases involving major national interests and specially approved duty-related crimes. Since decriminalization will cause crime and non-crime boundaries to be blurred to a certain extent,it should be applied cautiously in principle.
引文
(1)参见崔平宁、韩亚栋:《把纪律挺在前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资料来源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http://www.ccdi.gov.cn/yaowen/201612/t20161231_145160.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9年2月11日。
    (2)这里选取的文书类型为“判决书”,考虑到我国的无罪判决率极低,判决书数量与定罪数量是高度正相关的,应能反映趋势。
    (3)有学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历年工作报告和《中国法律年鉴》的数据,认为我国法院每年作出的无罪判决人数近20年来是逐年下降的:1998年至2002年间,全国法院共判决刑事被告人322万人,其中判决无罪人数2.95万人,无罪率为0.92%,2001年跌破1%(为0.89%);2003年至2007年间,全国法院判决刑事被告人418万人,其中判决无罪人数1.4万人,无罪率为0.34%。2008年至2014年间,无罪判决人数继续下降,2008年为1373人,2009年为1206人,2010年为999人,2011年为891人,2012年727人,2013年825人,2014年778人,年均下降12%,无罪率依次为0.136%、0.121%、0.099%、0.085%、0.062%、0.071%、0.066%。如果不包括自诉案件,公诉案件的无罪率则会更低。参见陈文飞:《判无罪为何那么难:反思我国无罪率的趋零化》,资料来源于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270522724_480756,最后访问时间:2019年2月17日。
    (4)参见张明楷:《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载《法学家》2008年第4期,第65页。
    (5)参见叶琪玮:《司法有没有“任性”的权力---罪刑法定原则下司法非罪化的可行性研究》,载《法制与经济》2015年第8期,第196页。
    (6)转引自前引(5)。
    (7)参见何秉松:《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63-69页。
    (8)陈兴良:《入罪与出罪:罪刑法定司法化的双重考察》,载《法学》2002年第2期,第31页。
    (9)夏勇:《试论“出罪”》,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6期,第50页。
    (10)金晶晶:《司法非罪化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1-12页。
    (11)陈晓明:《修复型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页。
    (12)笔者把刑事政策理解为社会公共权威综合运用刑罚、非刑罚方法与各种社会手段预防、控制犯罪的策略、原则和措施。参见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7-79页。
    (13)参见闫利国:《职务犯罪刑事政策研究》,武汉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6页。
    (14)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重打轻防”,重刑罚威慑、轻多元措施防控构建,腐败现象不但未得到遏制,反而日益猖獗,出现所谓“只打不防,越打越忙”的局面。参见王传利:《2012-2017年中国反腐新进展》,载《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第115页。
    (15)笔者赞成一些学者关于职务犯罪的刑事政策是一个系统、一个多元和立体结构的观点,执政党、国家机关、党和国家领导人均为职务犯罪刑事政策的主体。参见前引(13),第18-19页。
    (16)《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7条规定:“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31条规定:“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主动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察机关经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一)自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的;(二)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供述监察机关还未掌握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三)积极退赃,减少损失的;(四)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等情形的。”
    (18)王敏远:《刑事诉讼法修改重点问题探讨》,载《法治研究》2019年第2期,第6页。
    (19)周铭川:《〈刑事诉讼法〉新一轮修订的亮点及隐忧》,资料来源于澎湃新闻网: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10632,最后访问时间:2019年3月28日。
    (20)《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办法》第9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实供述涉嫌犯罪的事实,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需要撤销案件的,办理案件的公安机关应当层报公安部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第1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实供述涉嫌犯罪的事实,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也可以对涉嫌数罪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提起公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