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山真男有关“日本性”问题的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asao Maruyama's Thoughts about Japaneseness
  • 作者:吴震
  • 英文作者:WU Zhen;School of Philosophy,Fudan University;
  • 关键词:丸山真男 ; 日本性 ; 近代化 ; 日本化 ; 原型论
  • 英文关键词:Maruyama;;Japaneseness;;modernization;;Japanization;;prototype theory
  • 中文刊名:FDDX
  • 英文刊名: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5-01-25
  • 出版单位: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5
  • 期:v.57;No.276
  •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3AZD024)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FDDX201501004
  • 页数:10
  • CN:01
  • ISSN:31-1142/C
  • 分类号:32-40+74
摘要
丸山真男的"日本研究"可谓是现代"日本学"领域的一座高峰。他一生的工作目标在寻求两个问题的答案:"近代性"和"日本性"。早期,他发现德川时代徂徕学通过对儒学"日本化"的批判改造,绽露出"近代思维"的萌芽,由此表明"近代化"也有自发性的日本资源可寻,只是明治以后这一走向遭到严重挫折。晚期则致力于通过揭示日本文化的"原型"(或"执拗低音"),以寻找构成日本文化传统的某种"日本性的东西"。然而原型论或有可能导致原型"本质化"或"实体化",对此丸山有清醒的批判意识。尽管如此,原型论依然无法避免这样一种质疑:如果脱离了文化系统这棵大树,那么"原型"这颗种子如何才能呈现其意义?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当然,丸山对日本性问题的探索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为现在而认识过去。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历史重演往往就是因为缺乏对历史的认知。
        Masao Maruyama's Japanese research is thought to be one of the peaks in modern Japanese studies. His life-time research is devoted to seek the answers to modernity and Japaneseness. In his early studies,Maruyama revealed that the Sorai School in Tokugawa era had the bud of modern thought after its cr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Japanization of Confucianism. Thereby it is indicated that modernization might have spontaneous Japanese resources,but this trend was seriously stricken after Meiji period. In the late studies Maruyama was dedicated to reveal the prototype of Japanese culture in seek of certain "something Japaneseness"which was supposed to constitute Japanese cultural tradition. However it likely leads to essentialization or reification of prototype,to which Maruyama had a sober sense of criticism. Nevertheless it is called into question that how could prototype present its meaning being separated from cultural system. The answer is no. But Maruyama's exploration of Japanesenes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istory of ideas-to understand the past for the present. This is important as history repeats itself usually because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is absent.
引文
1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52年初版,1983年新装版。其中三章分别发表于1940年至1944年。特别是构成其主体内容的前两章,发表于1940年和1941年。另可参看王中江的中译本,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2 按,“日本的なもの”可直译为“日本的东西”,但在丸山“日本研究”的语境中,意指日本传统文化中某种“日本式的东西”或“日本性的东西”,本文一概意译为“日本性”。
    1 234 丸山真男:《英语版への著者の序文》,《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新装版,第391、396~397、397、398页。按,关于近代日本的“近代超克论”、“国民道德论”、“日本精神论”等问题,所涉议题颇为复杂,笔者已在上揭拙文《当中国儒学遭遇“日本”》有较详的考察,这里无法细述。
    5 不过由于战争的原因,第三章只写到幕末时期,而原本计划讨论近代以降“国民主义理论的形成”的部分却最终未能完成,故留下了些许遗憾。这一遗憾得以“补偿”,则可以战后的三篇论文作为标志:《近代日本思想史における国家理性の问题》(一)(《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国家理性的问题》),原载杂志《展望》1949年1月号;《开国》,原载《现代伦理讲座》第11卷“转换期の伦理思想”(日本),1959年;《忠诚と反逆》,原载《近代日本思想史讲座》第6卷“自我と环境”,1960年。上述三篇论文后收入氏著:《忠诚と反逆》,东京:筑摩书房,1992年。
    1 参见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后记”,第370~371页。
    2 以上参见《近代的思维》,载丸山真男:《战中と战后の间:1936~1957》,东京:みすず书房,1976年,第188~190页。另据丸山晚年回忆,他从曼海姆那里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有两点:“思维方式”(Denkstil)和“视域构造”(Aspektstruktur)。他认为根据“视域构造”的转换,进而可以把握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范畴的意义转换,而这正是“把握精神史特有的发展形态之关键”(参见丸山真男:《思想史の方法を摸索して——一つの回想》,载《丸山真男集》第10卷,东京:岩波书店,1997年,第325、333页)。由此,思想史研究就可摆脱上层建筑与下层建筑之间的“反映论”这一框架,从而使思想史与经济史、政治史等领域得以区别开来而构筑自己的“对象世界”,并通过研究者的“视域构造”来重组“问题”,使得思想史研究成为一种“问题史”(见《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后记”,第368页)研究。从中可以看出,丸山对当时流行的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模式下的社会研究颇觉不满,而意图建构适用于分析德川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论。对此,我们自应表示同情与理解,而他的“问题史”研究方法亦很值得重视。另参安丸良夫:《丸山思想史学と思维样式论》,载大隅和雄、平石直昭编:《思想史家丸山真男论》,东京:ぺりかん社,2002年,第191~204页。
    3 参见上揭《近代的思维》,载《战中と战后の间:1936~1957》,第190页。另参泽井启一:《丸山真男と近世/日本/思想史研究》,载大隅和雄、平石直昭编:《思想史家丸山真男论》,第148~156页。按,泽井敏锐地指出:丸山“日本研究”所要解决的两大课题其实就是“近代化”和“日本化”。一方面,他将“近代化”问题追溯至徂徕学;另一方面,他又将“日本化”问题追溯至暗斋学。只是在泽井看来,丸山的研究缺乏“东亚”视域,其结果就必然导致把德川儒学视作“闭止域”(意谓“封闭的静止的领域”)。
    1 请参看以下这些论著:尾藤正英:《日本封建思想史研究》(东京:青木书店,1961年);渡边浩:《近世日本社会と宋学》(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初版,2010年增补版),《日本政治思想史:17~19世纪》(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10年);子安宣邦:《事件としての徂徕学》(东京:青土社,1991年);黑住真:《近世日本社会と儒教》(东京:ぺりかん社,2003年),《复数性の日本儒教》(东京:ぺりかん社,2006年)。相关论文参看平石直昭:《战中、战后徂徕论批判——初期丸山、吉川两学说の检讨を中心に》,《社会科学研究》39卷1号,1987年。
    2 《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后记”,第367页。
    3 《丸山真男讲义录》第7册《日本政治思想史1967》,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年,第183、184页。不过从今天的立场看,上述两个观点都是很有问题的。当然正如后述,丸山对自己的日本文化“特殊论”有深刻反省。按,《丸山真男讲义录》全7册,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年,其中除第3册《政治学》以外,其余6册均题《日本政治思想史》,时间跨度为1948年至1967年。
    4 5见上揭丸山真男:《英语版への著者の序文》,《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第402页。丸山提到的“最为纯粹的”那句表述,则见本书第31页注5 、第402页。
    1 《现代政治の思想と行动》,东京:未来社,1957年初版,1964年增补版(笔者手头所有的是1976年的增补版第76次印刷本)。按,该书第一篇文章《超国家主义の伦理と心理》(原载《世界》第5号,1946年),开始全面展开对“日本的天皇制国家构造的批判”(见该书末附“追记及补注”,第495页)。
    2 关于上述两种谱系的划分,参见葛西弘隆:《丸山真男の“日本”》,载酒井直树等编:《ナショナリティの脱构筑》(《民族主义的解构》),东京:柏书房,1996年,第205页。
    3 《历史意识の“古层”》,载《日本の思想》第6卷《历史思想集》别册,东京:筑摩书房,1972年。笔者所用的版本是上揭《忠诚と反逆》。按,丸山原计划由三部份构成:历史意识、政治意识、伦理意识。最终只完成了前两部分,即《历史意识の“古层”》和《政治意识の执拗低音》(原为英文讲演稿,日译本见《丸山真男集》第12卷,东京:岩波书店,1997年)。
    4 根据丸山的回忆,“转回”等这类批评主要来自70年代“大学纷争”年代的新左翼派及传统马派。学术性的批判,则可参看《现代思想》第22卷第1号“特集:丸山真男”所收相关论文,1994年。黑住真为此打抱不平,他认为“原型”或“古层”说绝非意味着“转回”,而是丸山“日本研究”一直潜存的问题意识之延伸而已,即在西洋/近代的思维构架中,探索“日本”的谜底——“日本性”问题,参见黑住真:《日本思想とその研究——中国认识をめぐって》(《日本思想及其研究——就中国认识而谈》,载上揭氏著:《复数性の日本思想》,第42页。
    5 《原型·古层·执拗低音——日本思想史方法论についての私の歩み》,按,该文原为参加1981年6月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召开的“日本文化原型(Archetypus)探讨”会议而作,后收入该会议论文集《日本文化のかくれた形》(《日本文化的隐形》),东京:岩波书店,1984年“岩波现代文库”。笔者所用的版本是2004年新装本。按,“古层”通常与“原型”被捆绑在一起,作“原型—古层”论,对此展开分析和批评的论文可参见水林彪:《原型(古层)论と古代政治思想论》(收入大隅和雄、平石直昭编:《思想史家丸山真男论》,东京:ぺりかん社,2002年);安丸良夫:《丸山思想史学と思维样式论》(同上书)等。
    1 参见上揭《原型·古层·执拗低音》,第139页。另可参见丸山真男撰于1978年的文章《思想史の方法を摸索して——一つの回想》,其中提到他自1959年起,就开始在每年的授课讲义的序论当中谈及“原型”问题,而明确使用“原型”概念,则是在1963年(《丸山真男集》第10卷,东京:岩波书店,1997年,第342~343页)。
    2 以上参见上揭丸山真男:《原型·古层·执拗低音》,第125~129页。
    3 系指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为日本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其中主要由三种要素构成:1.天地开辟2.日本国土的规模3.天皇祖先神的确定。由此三者构成了日本神话的系统结构。如果仅从“说话与传承”的角度看,那么既有来自中国道教“蓬莱国”的影子,同时也与东南亚以及南太平洋各岛国的神话传说具有共通性,并不显示日本的殊异性,然而若放在日本神话系统中看,上述三种要素所构成的“日本神话的构造”便体现了日本文化的“个别性”。参见上揭丸山真男:《原型·古层·执拗低音》,第125~128页。按,关于“记纪神话”所涉及的天皇神话、国家神话等问题,神野志隆光《古事记と日本书纪——“天皇神话”の历史》(东京:讲谈社,1999年“讲谈社现代新书”)有精到的解说。
    4 参见上揭丸山真男:《原型·古层·执拗低音》,第141页。
    5 参见丸山真男:《福泽·冈仓·内村》,载其著:《忠诚と反逆——转形期の日本精神史学的位相》,东京:筑摩书房,1998年“ちくま学芸文库”,第333页。60年代丸山的“日本政治思想史讲义”也不时使用“日本化”,参见《丸山真男讲义录》第7册《日本政治思想史1967》,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年,第224、257页等。
    1 上揭丸山真男:《原型·古层·执拗低音》,第143页。按,这段日语原文中有“变容”一词,这里意译成“改造接受”,“变容”原意是指对某种事物经改变之后容纳接受,很难用中文的一个词语来确切地翻译。
    2 4《丸山真男讲义录》第7册《日本政治思想史1967》,第257页。
    3 丸山举例说明这种荒唐剧的确在历史上出现过:例如战争时期在军人当中信奉者颇多的所谓“天津教”(平田神道的一支)便宣称,基督出生在日本,释迦牟尼也是在日本土生土长的,甚至神代文字也是独立于汉字而产生的。参见上揭丸山真男:《原型·古层·执拗低音》,第137~138 页。
    5 语见川原彰编:《日本思想史における“古层”の问题——丸山真男先生をお招きして》(《日本思想史的“古层”问题——访谈丸山真男先生》),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内山秀夫研究会,1979年,第27页。转引自上揭葛西弘隆:《丸山真男の“日本”》,载酒井直树等编:《ナショナリティの脱构筑》,第218页。
    1 参见《丸山真男讲义录》第4至第7册。按,对此丸山自身虽有自觉意识也曾再三申辩,但仍然遭到了特别是来自“日本史”领域的不少日本学者的严肃批评,例如網野善彦:《“日本”とは何か》(《何谓“日本”》),东京:讲谈社,2000年,第84页;小路田泰直:《“邪马台国”と日本人》,东京:平凡社,2001年“平凡新书”,第59、81页;石田雄:《丸山真男と市民社会》,载国民文化会议编:《丸山真男と市民社会》,东京:世织书房,1997年;以上转引自水林彪:《原型(古层)论と古代政治思想论》,载大隅和雄、平石直昭编:《思想史家丸山真男论》,东京:ぺりかん社,2002年,第61页。而在个别学者看来,丸山虽然称不上“民族主义者”,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在他的议论中,却隐藏着民族性的东西”(参见酒井直树:《丸山真男と忠诚》,载《现代思想》第22卷第1号“特集:丸山真男”,东京:青土社,1994年,第184页)。
    2 丸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他无奈地表示“这是没有办法的”。参见上揭丸山真男:《原型·古层·执拗低音》,第143页。
    3 “本土与外来”,丸山表述为“外来对内发”的认识论构架,由此出发来思考日本文化,容易发生这样的误解:认为可以从日本思想史当中发现“内发”性的日本人思维方式或者“自己同一性”的东西,而与一切“外来”思想完全独立,例如江户中期“国学”思潮以及近代日本主义或者当今70年代学界流行的“土著”思想论便持这种看法。丸山指出这种探索在方向上已经犯错,导致日本思想史研究在方法上不得不面临“失败的命运”,他提议看看当今欧洲人,他们谁都不会把基督教看作“外来”宗教。参见上揭丸山真男:《原型·古层·执拗低音》,第133页、第136 ~137页。
    1 参见德罗伊森著、胡昌智译:《历史知识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30页。
    2 3丸山真男:《日本思想史における“古層”の問題》,《丸山真男集》第11卷,东京:岩波书店,1997年,第222页。转引自水林彪:《原型(古层)论と古代政治思想论》,载大隅和雄、平石直昭编:《思想史家丸山真男论》,第13页。
    4 以上参见水林彪:《原型(古层)论と古代政治思想论》“附记”,载大隅和雄、平石直昭编:《思想史家丸山真男论》,第91页(按,笔者在引用时有所省略,并考虑到中国读者而略附说明)。按,水林彪在文章末尾特意作为“附记”将他在撰写“丸山真男论”之际,与该主题相关的相继发生在当时日本的令其感到“心情沉重”的这段“同时代史的事实”记录下来,说是为了“备忘”,措辞谨慎,但其寓意深远。另按,其中提到的历史教科书,即指西尾幹二等著:《新しい历史教科书》,东京:扶桑社,2001年6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