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政府主义到国粹思想——论钱玄同思想的师承因素(1906-1908)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Anarchism to National Quintessence Thought:A Study of Tutors' Influences on Qian Xuantong's Thought,1906-1908
  • 作者:崔庆贺
  • 英文作者:Cui Qinghe;
  • 关键词:钱玄同 ; 无政府主义 ; 国粹思想 ; 章太炎 ; 齐物哲学
  • 英文关键词:Qian Xuantong;;anarchism;;national quintessence thought;;Zhang Taiyan;;philosophy of "Equality of Things"
  • 中文刊名:SXY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 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 出版日期:2018-07-27
  • 出版单位:史学月刊
  • 年:2018
  • 期:No.454
  • 语种:中文;
  • 页:SXYK201808009
  • 页数:10
  • CN:08
  • ISSN:41-1016/K
  • 分类号:76-84+107
摘要
从1905年年底留学日本到1908年,钱玄同受到鶭利彦、大杉荣、吴稚晖、刘师培、章太炎等中日学者无政府主义的交错影响。同时,他对章太炎、刘师培等人提倡的国粹思想也多有吸收。最后,钱玄同由无政府主义转向国粹思想,影响其思想变化最深的是章太炎。章太炎齐物哲学与无政府主义、国粹思想的相通性,对钱玄同的思想转变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From the end of 1905 when he began his study in Japan to 1908,Qian Xuantong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anarchism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scholars such as Sakai Toshihiko,Sakae Osugi,Wu Zhihui,Zhang Taiyan and Liu Shipei.Meanwhile,he tried to absorb the national quintessence thoughts of Zhang Taiyan and Liu Shipei.In the end,Qian Xuantong's ideology changed from anarchism to national quintessence thought and Zhang Taiyan was deeply involved in this ideological change.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Zhang Taiyan's philosophy of"Equality of Things",anarchism and national quintessence thought played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Qian Xuantong's ideology.
引文
(1)这方面的研究吴锐的《钱玄同评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4页)可为代表。
    (2)孟庆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无政府主义与钱玄同的激进主义语言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2期,第128~144页。
    (3)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34页。
    (4)杨天石:《论钱玄同思想——以钱玄同未刊日记为主所作的研究》,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下附录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419~1434页。
    (5)张仲民:《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以刘师培为中心》,《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第146~148页。
    (6)王锐:《钱玄同对章太炎学术思想之取舍》,台北《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56期,2016年12月,第127~151页。
    (1)曹世铉:《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文化思想》,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6~36页。
    (2)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105页。按,《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中认字有误且无法认出者,本文皆以□标出。
    (3)曹世铉论述刘师培的无政府主义,强调其“国学”特色,参见曹世铉:《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文化思想》,第72~105页。
    (4)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112页。
    (5)关于大杉荣、刘师培当时主张无政府主义与世界语的情况,可参阅张仲民:《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以刘师培为中心》,《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第143~152页。季剑青的《语言方案、历史意识与新文化的形成——清末民初语言改革运动中的世界语》(《现代中文学刊》2017年第1期,第79~93页)对清末民初世界语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研究。
    (6)(7)(8)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114、117、100页。
    (9)万仕国、刘禾校注:《〈天义·衡报〉前言》,万仕国、刘禾校注:《天义·衡报》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13页。
    (1)(2)(5)(6)(8)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103、105、106、134、108页。
    (3)曹世铉重点论述了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中对“保存国粹”的否定,参见曹世铉:《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文化思想》,第154~169页。
    (4)《与友人书论新世纪》,《新世纪》第3号,1907年7月6日,第1~2页;燃:《来书论新世纪发刊之趣意》,《新世纪》第4号,1907年7月13日,第1页。
    (7)张仲民:《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以刘师培为中心》,《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第146~148页。
    (1)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117页。
    (2)(3)章太炎:《五无论》,徐复点校:《太炎文录初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一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57~458、454页。
    (1)章太炎:《五无论》,徐复点校:《太炎文录初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一辑,第453页。
    (2)姜义华:《论章太炎的国家学说及其实践》,《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第91页。
    (3)章太炎:《国家论》,徐复点校:《太炎文录初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一辑,第491页。
    (4)章太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之演讲(一九六年七月十五日)》,章念驰编订:《演讲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二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页。
    (5)章太炎:《〈无政府主义〉序》,徐复点校:《太炎文录初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一辑,第404页。
    (6)姜义华分析了章太炎与刘师培等人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相通,参见姜义华:《章太炎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180页。
    (7)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111~112页。
    (1)章太炎:《章太炎读佛典杂记(择录)》,《国粹学报》第三期,1905年4月24日,第127~128页。
    (2)余一睿在其硕士论文《章太炎〈齐物论释〉研究》中总结了《齐物论释》的研究史,参见余一睿:《章太炎〈齐物论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第1~4、47~48页。除了余一睿总结的论著之外,张志强的《“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论章太炎“齐物”哲学的形成及其意趣》(《中国哲学史》2012年第3期,第109~123页)也是研究《齐物论释》“齐物”思想颇有特色的文章。日本学者石井刚的《齐物的哲学——章太炎与中国现代思想的东亚经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17~123页)从“超越国家”的角度,对章太炎的齐物思想进行研究。但此书仍然以“齐物”“平等”为主要论题,没有深刻分析章氏齐物思想中的“逍遥”、自性、自由论。
    (3)章太炎著,沈延国等点校:《齐物论释·序》,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一辑,第3页。
    (4)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296页。
    (1)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52页。
    (2)周作人:《钱玄同的复古与反复古》,曹述敬:《钱玄同年谱》附录,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218页。关于钱玄同的名字及其含义,可参考张荣华:《钱玄同的名、字、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123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83~290页。
    (3)章太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之演讲(一九六年七月十五日)》,章念驰编订:《演讲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二辑,第9页。
    (4)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1906年3月8日,第27页。《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之“《絛书》《正名释例》”当写成《絛书·正名略例》。章太炎《絛书》初刻本与《絛书》重订本均无《正名释例》篇,《絛书》初刻本中之《订文》附有《正名略例》,《絛书》重订本之《订文》附有《正名杂义》,钱氏所言《正名释例》当是这两篇中的一篇之误记。《钱玄同日记》中“今之有物无名者比比皆是……其并不能造新名词者则译音”当是概括《正名略例》之“今之有物无名、有意无词者……不得不译音”而来,故钱玄同所引之《絛书》《正名释例》当为初刻本《絛书·订文》附录《正名略例》。因此,钱玄同在此之前所读之《絛书》当为《絛书》初刻本。钱玄同引文可参见章太炎著,朱维铮点校:初刻本《絛书·订文》附录《正名略例》,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一辑,第47~49页。
    (5)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58页。按,《国学讲习会略说》(1906年9月日本秀光社印行)包括章太炎《论语言文字之学》《论文学》《论诸子学》,参见章念驰编订之《演讲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二辑,第13~67页。
    (6)关于《新方言》主旨,可参考姜义华:《章太炎思想研究》,第331~332页。
    (1)可参考罗志田的《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4期,第86~144页)和彭春凌的《以“一返方言”抵抗“汉字统一”与“万国新语”——章太炎关于语言文字问题的论争(1906-1911)》(《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2期,第65~82页)。
    (2)(3)(4)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128、129、62页。
    (5)章太炎:《无神论》,徐复点校:《太炎文录初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一辑,第415页。
    (6)章太炎:《革命道德说》,徐复点校:《太炎文录初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一辑,第296页。
    (1)(2)章太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之演讲(一九六年七月十五日)》,章念驰编订:《演讲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二辑,第7、8页。
    (3)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131页。
    (4)章太炎发表在《民报》上的文章名称为《大乘佛教缘起说》(《民报》第十九号,1908年2月25日,第1页),而收入到《章太炎全集》第一辑之《太炎文录初编》,则定名为《大乘佛教缘起考》(章太炎:《大乘佛教缘起考》,徐复点校:《太炎文录初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第一辑,第494页)。本文引用时,以史料的时间性为原则用《大乘佛教缘起说》之名,特此说明。
    (5)章太炎:《答梦庵》,《民报》第21号,1908年6月10日,第126页。
    (6)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第123页。
    (7)张仲民:《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以刘师培为中心》,《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第146~148页。需要说明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又重新鼓吹世界语,为此发表多篇文章,相关文章如《论世界语与文学》被收入《钱玄同文集》第一卷《文学革命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