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国粹运动的理论、实践及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Theory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Movement of Quintessence
  • 作者:王凯 ; 成积春
  • 英文作者:WANG kai;CHENG Ji chun;
  • 关键词:清末 ; 国粹运动 ; 章太炎 ; 日本
  • 中文刊名:SYSZ
  • 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Jingchu
  • 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0-25
  • 出版单位:荆楚学刊
  • 年:2018
  • 期:v.19;No.105
  • 基金: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大委托项目(J17RA149)
  • 语种:中文;
  • 页:SYSZ201805003
  • 页数:7
  • CN:05
  • ISSN:42-1835/C
  • 分类号:18-24
摘要
清末国粹运动是以章太炎等国粹派学者为主导的一场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有力的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亦对民国时期的整理国故运动产生重要影响。这场运动是日本国粹主义理念本土化的产物,国粹派以"古学复兴"比附欧洲"文艺复兴",将其视为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其自身的局限性,这场运动在实践环节产生了诸多问题,其经验得失给我们留下诸多启示。
        
引文
[1]松本三之介.明治思想集[M].东京:筑摩书房,1976.
    [2]本山幸彦.三宅雪岭集[M].东京:筑摩书房,1976:251.
    [3]松本三之介.明治思想中的传统与近代[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6:187.
    [4]王俊英.政教社国粹主义的历史演变[J].日本学刊,2012(5):141-156,16.
    [5]鹿野政直.日本的名著(第37卷)[M].东京:中央公论社,1977:292.
    [6]张之洞.劝学篇[M].武汉:两湖书院刊印,1898:5.
    [7]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M].成都:巴蜀书社,2004:88-92.
    [8]丁名楠.甲午战后到日俄战前日本对俄决战“国策”指导下的侵华策略[J].东岳论丛,1981(5):85-93.
    [9]刘师培.拟设国粹学堂启[J].国粹学报,1907(1).
    [10]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92.
    [11]佚名.日本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之消长[J].译书汇编,1902(5).
    [12]章太炎.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J].民报,1906(6).
    [13]章太炎.章太炎全集(第四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366.
    [14]许守微.论国粹无阻于欧化[J].国粹学报,1905(7).
    [15]桑兵等.国学的历史[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3.
    [16]胡珠生.宋恕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372.
    [17]唐俟(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五[J].新青年,1918(5).
    [18]刘师培.国粹学报发刊词[J].国粹学报,1905(1).
    [19]章太炎.章太炎全集(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65.
    [20]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410.
    [21]郭蕴静.清代经济史简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63.
    [22]姚奠中,董国炎.章炳麟学术年谱[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4:83.
    [23]章念驰.章太炎演讲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4]邓实.古学复兴论[J].国粹学报,1905(9).
    [25]刘琅.精读章太炎[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