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萨拉菲主义激进化的原因探析——以德、法两国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Brewed the Bitter Wine: Reasons for the Radicalization of Salafism in Europe——with Germany and France as a Case Study
  • 作者:穆尼尔·宰亚达 ; 钱磊
  • 英文作者:Munir Zyada;QIAN Lei;
  • 关键词:萨拉菲主义 ; 吉哈德萨拉菲主义 ; 激进化 ; 德国 ; 法国
  • 中文刊名:OZZZ
  •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uropean Studies
  • 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0-15
  • 出版单位:欧洲研究
  • 年:2018
  • 期:v.36;No.213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810015)“北非变局对环地中海国际关系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OZZZ201805006
  • 页数:37
  • CN:05
  • ISSN:11-4899/C
  • 分类号:7-8+100-134
摘要
萨拉菲主义是当下欧洲"再伊斯兰化"运动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伊斯兰主义派别。萨拉菲主义本身是一股思潮,其中存在一个激进的派别———吉哈德萨拉菲主义。吉哈德萨拉菲主义是萨拉菲主义者思想激进化的产物,而吉哈德化则是指吉哈德萨拉菲主义者"由思想而行动"走上圣战道路的过程。德法两国的萨拉菲主义均起步于1990年代,从2004年开始也都经历了大规模的思想激进化。其中,法国萨拉菲人在2004年后和2012年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吉哈德化,而德国萨拉菲主义者只在2012年后大规模吉哈德化。而自2015年以来,法国还遭遇了"对法圣战主义"。研究表明,"伊斯兰恐惧症"是德法萨拉菲青年思想激进化的重要原因,而2012-2015年间德法对本国穆斯林激进派前往中东参加圣战的"纵容",则是两国萨拉菲主义者"吉哈德化"的主要原因。法国遭受"对法圣战主义"的攻击,则与其激进化的中东政策具有一定的联系。
        Salafism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dynamic and fastest-growing faction in Re-Islamization movement in Europe.Salafism is a trend of thought,within in which there is a radical faction-jihadist-Salafism,but which itself does not contain the jihadist terrorism movement.Jihadist-Salafism is the product of the ideological radicalization of the Salafists.The person who believes in jihadist-Salafism may be mobilized by the Jihad organizations and embarked on the path of jihad,the process of which is called jihadization.Salafism in both Germany and France began in the 1990s and has experienced large-scale ideological radicalization since 2004.Among them,the French Salafists experienced two large-scale jihadization movements in 2004 and in 2012 respectively,while the German Salafists experienced jihadization only after 2012.This study shows that Islamophobia and soci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European Muslims ar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ideological radicalization of Salafist youth.And it is the connivance of the German and French governments towards domestic Muslim radicals,participation in jihad in the Middle East in 2012-2015 tha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jihadization of the Salafists in the two countries.At the same time,the emergence of"Jihadism against France"is one of the outcomes of French radicalized Middle East policy.
引文
(1)对“再伊斯兰化”,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教授萨勒娃·伊斯梅尔(Salwa Ismail)给出了简洁明了的定义:“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重新投放伊斯兰传统文化相关标志和文化符号的过程”。See Salwa Ismai,l“Islamism,Re-Islamization and the Fashioning of Muslim Selves:Refiguring the Public Sphere”,Muslim World Journal of Human Rights,Vol.4,Issue 1,2007,Article 3,p.2.
    (2)Angel Rabasa and Cheryl Benard,Eurojihad:Patterns of Islamist Radicalization and Terrorism in Europ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pp.23-24.
    (1)“Salafiyyah”一词来源于“salaf”,最早出现在阿拔斯王朝,是教法(Fiqh)、教义(A`qida)上的一种主张,但其具体含义经过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穆罕默德·扎马勒·巴鲁特认为,阿拔斯王朝时期萨拉菲的目标是“要复归到伊斯兰历第一、二、三世纪的前人之道,抛弃任何新造的宗教思潮、想法和道法,例如,古希腊哲学对穆斯林的影响”,参见[黎巴嫩]穆罕默德·扎马勒·巴鲁特:“萨拉菲对当代伊斯兰运动的思想影响”,马阿瑞夫·哈克美亚研究中心(Beirut Al-ma`ref al-hakmiyat institute)编:《萨拉菲的兴起、支柱和本质》(阿拉伯文),贝鲁特:马阿瑞夫·哈克美亚研究中心2004年会议论文集,第107、169、171页。埃及思想家穆罕默德·欧迈剌(Muhammed Umara)也认为,“萨拉菲”一词的定义至今仍未明确,但主流的说法是“回归前三代圣门弟子”或“前三任哈里发时期”的“纯洁的伊斯兰”,参见穆罕默德·欧迈剌(Muhammed Umara):《萨拉菲主义》,突尼斯:知识之家(Dar alma`are),1994年,第5页。国内也有将“Salafiyyah”翻译成“赛莱菲耶”(缘于“Sailaifengye”),参见[荷兰]罗伊·梅杰:《伊斯兰新兴宗教运动---全球赛莱菲耶》(原书名:Global Salafism:Islam’s New Religious Movement),杨桂萍、马文、田进宝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中东学界一般使用“萨拉菲”的称呼,本文同样采用这种译法,因为在阿文中“萨拉菲”的词根读成中文的拼音应为salafi(萨拉菲),而非“sailaifei”(赛莱菲)。“Salafiyah”则翻译为“萨拉菲耶”或“萨拉菲主义”(即英文的“Salafism”)。此外,还有萨拉菲的敬语版---萨拉菲·萨利赫(al-salaf al-salih),意为“纯洁的先辈”。
    (2)已有的德法萨拉菲主义专题研究包括: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Bielefeld:transcript Verlag,2014;Klaus Hummel und Michail Logvinov(Hrsg.),Gefhrliche Nhe:Salafismus und Dschihadismus in Deutschland,Stuttgart:ibidemVerlag,2014;Rauf Ceylan und Benjamin Jokisch(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Entstehung,Radikalisierung und Prvention,Frankfurt am Main:Peter Lang Edition,2014;Ahmet Toprak und Gerrit Weitzel(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Jugendkulturelle Aspekte,pdagogische Perspektiven,Springer-Verlag,2016;Bernard Rougier ed.,Qu’est-ce que le Salafisme?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Septembre 2008;Ami-Jacques Rapin,Pour en finir avec le terrorisme:L’équivoque de la terreur,de la Révolution fran9aise aux attentats jihadistes,Peter Lang(impriméen Suisse),2014;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de la révolution islamiqueàla révolution conservatrice”,Critique internationale,No.40,2008,pp.95-113;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Europe:La mouvance polymorphe d’une radicalisation”,politiqueétrangère,No.1,2006,pp.65-78;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Acteurs,Enjeux et Discours”,Sens-Dessous,No.9,2011,pp.35-48;[法]瓦立德·卡萨德·宰迪:《伊斯兰极端主义在欧洲:法国吉哈德分子在中东》(阿拉伯文),贝鲁特:阿拉伯研究与政策中心,2017年;Anouar Boukhars,“Islam,Jihadism,and Depoliticization in France and Germany”,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30,No.3,2009,pp.297-317。
    (3)2008年,欧盟国家中穆斯林人口总数为1700万左右,占总人口5.018亿的3.4%,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其中,法国估计有穆斯林人口400-600万,德国有380-430万,英国约270万(2011年),荷兰约94.6万(2009年),西班牙约167万(2013年),比利时30-45万,瑞士79.6万(2010年),奥地利33.9万(2001年),瑞典25-40万(2007年),意大利则超过118万(来自阿尔巴尼亚、摩洛哥、突尼斯、埃及和孟加拉国五国穆斯林人口的总和,其他穆斯林人口未统计)。See Angel Rabasa and Cheryl Benard,Eurojihad:Patterns of Islamist Radicalization and Terrorism in Europ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pp.8-22.
    (1)这两个假设,将在之后的分析中给出具体分析和论据。另外,为了行文方便,下文中将“萨拉菲主义催生的‘圣战者’”简称为“萨拉菲圣战者”。萨拉菲圣战者是行动派,他们已经属于“吉哈德派”,而不是“吉哈德萨拉菲主义者”,两者的区别将在下文中论述。
    (2)Gilles Kepel,Jihad:The Trail of Political Islam,Translated by Anthony F.Roberts,Belknap Press,April 2002.
    (1)Quintan Wiktorowicz,“Anatomy of the Salafi Movement”,Studies in Conflict&Terrorism,Vol.29,No.3,2006,pp.207-239.
    (2)Samir Amghar,“La France face au terrorisme islamique:une typologie du salafisme jihadiste”,in Bernard Rougier ed.,Qu’est-ce que le Salafisme?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2008,pp.244-245.
    (3)Dirk Baehr,Dschihadistscher 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in 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S.246-247.
    (4)王涛、宁彧:“英文文献中的萨拉菲主义研究述评”,《阿拉伯世界研究》2017年第5期,第47页。
    (5)同上。
    (6)曾向红:“恐怖主义的整合性治理---基于社会运动理论的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1期,第77-78页。
    (1)对应的,像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则明显是存在权力框架的社会运动,圣战极端组织如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则是更为特殊的社会运动。
    (2)有关1979年11月的禁寺事件,参见[沙特]纳昔儿·胡再密:《与朱黑曼一起的日子,我曾跟随的忠诚萨拉菲人》(阿拉伯文),贝鲁特:阿拉伯研究和出版网,2010年,第109页。麦加禁寺事件后,沙特政府意识到国内宗教势力的“政治化倾向”,从而改行严厉的压制政策。而为了在政府的压制政策中保全自己,沙特主流的萨拉菲派开始同朱黑曼·乌泰比划清界限,他们称自己为“纯洁派”,并视那些发表反对沙特王室言论甚至起而行动的人为“政治派”。
    (1)阿扎姆是公认的阿富汗阿拉伯人圣战领袖和本·拉登的圣战导师,是他促成本·拉登从一个单纯的阿富汗圣战资助者和后勤管理者向真正的圣战者转型。阿扎姆与本·拉登和艾曼·扎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共同创建了基地组织,他于1989年遭炸弹袭击死亡后,本·拉登继任成为基地组织领袖。
    (2)[美]劳伦斯·赖特:《末日巨塔:基地组织与“9·11”之路》,张鲲、蒋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19页。
    (3)Christopher M.Blanchard,Saudi Arabia:Background and U.S.Relations,DIANE Publishing,2010,p.27.
    (4)Khalid Yahya Blankinship,The End of the Jihad State:The Reign of Hisham Ibn’Abd al-Malik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Umayyads,SUNY Press,1994;Christopher Melcher,t“Ibn al-Mubarak’s Kitab al-Jihad and early Renunciant Literature”,in Robert Gleave ed.,Violence in Islamic Thought from the Qur’an to the Mongols,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15,pp.49-68;Reuven Firestone,Jihad:The Origin of Holy War in Isla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 Demand,1999,p.132;Robert Gleave,Violence in Islamic Thought from the Qur’an to the Mongols,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15.
    (5)吴冰冰:“圣战观念与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第1期,第36页。
    (1)扎卡维是伊拉克“统一圣战组织”的创始人,2004年10月“效忠”本·拉登后改组织名为“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2006年死于美军轰炸。他的第二任继承者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Abu Bakr al-Baghdadi)于2014年初将组织改名为“伊斯兰国”(IS),亦称“伊拉克与沙姆伊斯兰国”(ISIS)或“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
    (2)Ali A.Allawi,The Occupation of Iraq:Winning the War,Losing the Peace,Yale University Press,2008,p.239.
    (1)Ali A.Allawi,The Occupation of Iraq:Winning the War,Losing the Peace,p.240.马克迪西的“塔克菲尔主义”主要针对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而扎卡维的“塔克菲尔主义”则用在了什叶派普通民众身上,他引用伊本·泰米叶在公元1303年的马穆鲁克-蒙古战争中发布的允许对从属于蒙古人伊尔汗国的什叶派进行圣战的法特瓦,为自己的反什叶派圣战主义辩护。有关泰米叶法特瓦的问题,参见Sadakat Kadri,Heaven on Earth:A Journey Through Shari’a Law from the Deserts of Ancient Arabia to the Streets of the Modern Muslim World,Farrar,Straus and Giroux,2012,p.187。
    (2)Nibras Kazim,i“A Virulent Ideology in Mutation:Zarqawi Upstages Maqdisi”,Current Trends in Islamist Ideology,No.2,2005,p.67.
    (3)欧洲多年来的旅行风潮,是欧洲吉哈德萨拉菲主义者极为方便地前往叙利亚参加圣战的重要前提。据估算,一个欧洲穆斯林如果决心参加叙利亚圣战,前后只需要花费1400-1600美元的旅行费用。[法]瓦立德·卡萨德·宰迪:《伊斯兰极端主义在欧洲:法国吉哈德分子在中东》(阿拉伯文),第122页。
    (1)达巴格1972年生于叙利亚,1990年代前往莱比锡学习医药学,期间成立了一个小型宣教团体,并经常出现在莱比锡的拉赫曼清真寺(Ragman-Moschee)。21世纪初,基于一直以来的宣教努力,达巴格成为德国萨拉菲的关键人物和权威专家。2001年他与波恩的莫哈迈德·本赛因(Mohamed Benhsain)创办了德国第一个萨拉菲网站---“萨拉菲网”,2002年又建立“讨黑德网”(Al-tamhid.net)。
    (2)阿鲁鲁原是叙利亚穆兄会的成员,1982年叙利亚哈马的穆兄会被镇压后,他就前往沙特定居。在沙特,阿鲁鲁逐渐靠近萨拉菲纯洁派思想,在意识形态上强烈针对叙利亚的什叶派和阿拉维派。2011年叙利亚动乱发生时,他先是号召叙利亚人不要效仿突尼斯和利比亚的革命者。但数月之后就改弦更张,号召人们支持起义并“与叙利亚在一起直至胜利”。其态度之转变,与沙特政府2011年3月-2012年1月期间对叙利亚政府态度的变化是一致的。
    (3)Sina Wiedl und Carmen Becker,Populare Prediger im deutschen SalafismusHassan Dabbagh,Pierre Vogel,Sven Lau und Ibrahim Abou Nagie“,in 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S.189-190.
    (4)Ibid.,S.188-189.
    (5)Sina Wiedl und Carmen Becker,Populare Prediger im deutschen SalafismusHassan Dabbagh,Pierre Vogel,Sven Lau und Ibrahim Abou Nagie“,S.189-190.
    (1)在“9·11事件”的19名劫机者中,15名是一直追随本·拉登的沙特圣战者,而另外4人则是来自德国汉堡,分别是埃及人穆罕默德·阿塔(Mohamed Atta)、阿联酋人马尔万·谢西(Marwan al-Shehhi)、东也门人拉姆齐·本希布赫(Ramzi bin al-Shibh)和黎巴嫩人齐亚德·贾拉(Ziad Jarrah)。除贾拉外,阿塔三人都是汉堡圣城清真寺的常客,与圣城清真寺宣教师穆罕默德·法扎兹(Mohammed Fazazi)关系密切。而马蒙·达卡扎尼自20世纪90年代便担任了圣城清真寺的伊玛目,是法扎兹的直接领导。在穆罕默德·阿塔租用公寓中搜到了基地组织成员阿布·达赫达赫(Abu Dahdah)的电话。据德国联邦检察院披露,马蒙·达卡扎尼90年代就与阿布·达赫达赫存在联系,1996年还与基地组织理论家阿布·穆萨·苏里(Abu Musab al-Suri)正式会面。美国安全机构认定马蒙是全球圣战的一个重要后勤官。德国检方也认为,马蒙为基地组织的资金网络服务,但无法定罪。Dirk Baehr,?Dschihadistscher 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S.233.
    (2)亚黑亚·优素福1988年即与家人一起来到弗莱堡生活,他曾是埃及“伊斯兰团”组织的成员,因逃避镇压而流亡。在弗莱堡,亚黑亚成为阿巴德·拉赫曼清真寺(Ibad al-Rahman Moschee)的宣教师。在他的宣教下,形成了一个吉哈德萨拉菲社交网络,成员包括埃及裔德国人里达·塞义姆、巴基斯坦裔德国人阿利姆·纳西尔(Aleem Nasir)。塞义姆据称参加了巴厘岛恐袭案,而纳西尔则在2003年和2007年为基地组织招募过新兵。
    (3)Dirk Baehr,Dschihadistscher 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S.247.
    (1)而事实上,汉堡集团成员可能并非在母国“被发展”成吉哈德分子,而是在留学德国这一特殊的情况下吉哈德化的。他们的情况与赛义德·库特卜1950年代初的思想激进化历程十分相似。赛义德·库特卜1950年代前往美国留学,对美国“现代”社会的“混乱、放纵”深恶痛绝,一回国就加入埃及穆兄会,几年后便成为伊斯兰主义激进派。
    (2)"Behorden schlieen Hamburger Terror-Treffpunkt",Die Welt,9 August 2010,https://www.welt.de/politik/deutschland/article8899626/Behoerden-schliessen-Hamburger-Terror-Treffpunkt.html,last accessed on 29 August 2018.
    (3)"Beckstein schliet Islamisten-Treffpunkt in Neu-Ulm",Frankfurt am Main,28 Dezember 2005,http://www.faz.net/aktuell/politik/inland/innere-sicherheit-beckstein-schliesst-islamisten-treffpunkt-in-neu-ulm-1280087.html,last accessed on 29 September 2018.
    (4)阿德利·阿塔尔因为自己有诉讼在身,故委托亚黑亚于2002年起担任“多元文化之家”主任。参见Dirk Baehr,"Dschihadistscher 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S.234-235。
    (5)弗里茨·弗里兹2006年前往巴基斯坦参加圣战,2007年回国后与其他两名德国穆斯林青年成立了一个圣战小组,并计划使用汽车炸弹袭击驻德美军基地,但在绍尔兰被捕。参见Dirk Baehr,?Dschihadistscher 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S.234-235。
    (6)阿布·乌拜达(Abu Ubeidah),原名穆罕默德·本·古乌米(Mohamed Ben Ghoumi),来自突尼斯,在穆赫西宁清真寺(Muhsinin-Moschee)和网络上宣传吉哈德萨拉菲主义。他与“绍尔兰团”的弗里茨·戈洛威兹关系密切,2006-2007年曾前往巴基斯坦的圣战训练营。
    (1)侯赛因·卡西姆来自索马里,据称是索马里青年党的官员,来到德国招募德国圣战者。据称他可能有十几名追随者,并自称德国青年党北威州分支。2008年,有两名德国青年党成员奥马尔·达赫里(Omar Dahir)和阿布迪拉扎克·布赫(Abdirazak Buh)试图前往索马里加入青年党,但在飞机上被联邦政府逮捕。2011年,布赫与安德里亚斯·米勒(Andreas Müller)从肯尼亚中转成功到达索马里,索马里青年党发言人公开宣布了他们的加入。Dirk Baehr,?Dschihadistscher 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S.236.
    (2)扎卡里在“9·11事件”之后前往阿富汗,并加入基地组织发言人阿布·拉伊斯·利比(Abu Laith al-Libi)的团体,后死亡。“‘Martyrs in a Time of Alienation’-Complete Blogger’s Cut”,Internet Archive,28 December2010,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720060802/;http://www.makingsenseofjihad.com/2010/12/martyrs-in-atime-of-alienation-complete.html,last accessed on 25 August 2018.
    (3)伯恩哈德·福尔克,被誉为“囚犯拯救者”,1967年出生于德国,是一名德国教师的孩子,1986年进入亚琛工业大学学习物理。1996年因参与制造炸弹袭击而在汉堡被捕。2008年获释后在多特蒙德生活,之后经常参与萨拉菲派的活动,2014年声援斯文·拉乌的活动中均到场。他致力于帮助被监禁的穆斯林,2012年再次威胁袭击拉姆施泰因的美国空军基地。2014年9月联邦法院检察长的报告中称福尔克为参与恐怖活动的穆斯林提供“囚犯援助”。“囚犯援助者”这一称号在萨拉菲圈子中也赫赫有名,他在脸书和推特上经常为“政府无理由逮捕穆斯林”叫冤。Claudia Dantschke,?‘Lasst Euch nicht radikalisieren!’-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S.175.
    (4)法赫德国王学院1995年由沙特政府资助成立,是一个十二年制小、中一体学校,位于波恩的巴特格德斯贝格区(Bad Godesberg),初始招生400人,2000年又在柏林建立了分校区。2017年6月30日学年结束时,学校被联邦政府关闭。
    (5)哈拉吉曾在法赫德国王学院学习,经常拜访拉赫马清真寺,并于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担任了清真寺协会的副董事。2007年,其思想开始激进化,因害怕逮捕而流亡埃及,并成为埃及萨拉菲光明党的激进翼成员。2009年开始,他在基地组织的网络媒体萨哈卜(As Sahab)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德国的圣战布道并称是“因为德国在阿富汗与穆斯林作战”。Dirk Baehr,?Dschihadistscher 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S.236;Frank Vallender,?Muslime nehmen Stellung zu Islamist Harrach El-Kaida-Terrorist war 2006 im Vorstand einer Bonner Moschee“,General-Anzeiger(Bonn),19 November 2009,http://www.general-anzeiger-bonn.de/bonn/Muslime-nehmen-Stellung-zuIslamist-Harrach-article219264.html,last accessed on 28 August 2018.
    (1)Jorn Thielmann,"Schweigen?-Die deutschen islamischen Verbande und die Salafisten",in 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S.425.
    (2)对德国萨拉菲主义者进行派别划分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纯洁派与政治派几乎没有差别”,这同样也是欧洲萨拉菲主义派别划分的问题。欧洲萨拉菲派与沙特萨拉菲派相比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没有太多的政治约束。在沙特,萨拉菲派不能对抗王室的权威,否则将会被划为“政治派”并遭受各种形式的压制。在欧洲,民主制度成为萨拉菲的保护伞,思想自由则赋予萨拉菲人批评政府的权利。从沙特纯洁派和政治派的自我分割来看,纯洁派的出现和自我定性也是一种政治需要,是为了避免沙特政府的压制而采取的规避措施。但这种政治需要在欧洲萨拉菲派中并不存在,因而纯洁派与政治派的差别很小。只是因为欧洲萨拉菲主义的早期发展受到了沙特资助,故而一些与沙特政府观点保持一致的萨拉菲人被称为纯洁派。但是,沙特政府不可能对欧洲穆斯林相关问题时刻关注,故而欧洲纯洁派在很多当地社会或政治问题上观点十分自由。德国萨拉菲政治派也并不自称政治派,他们与纯洁派一起自称“纯洁派”。但德国学者和舆论总下意识地将经常发表“政治意见”的萨拉菲主义者称为政治派。若从他们的角度看,除去吉哈德萨拉菲主义者,德国其他的萨拉菲人大多可以归为政治派。从这一点看,如果说沙特萨拉菲主义纯洁派与政治派的划分是源于萨拉菲主义者内部分裂的真实结果,那么德国以至欧洲萨拉菲主义的派别划分,则更多的是“知识的惯性”和“舆论或话语权的需要”。所以,笔者认为,德国萨拉菲主义中的“政治派”,是“他称”,而非“自称”。
    (3)阿布·纳吉1964年生于加沙的难民营,18岁来到德国学习电气工程(1982年),1994年获得德国公民身份。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并自称在生命的晚期找到了“真正的伊斯兰道路”。纳吉自认为是皮埃尔·沃格的发现者,但两人在2008年因对激进思想的不同态度而分道扬镳,2011年又因“阅读行动”重新合作。
    (4)Dirk Baehr,"Dschihadistscher 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S.237.
    (5)“真教网”的宣教师队伍庞大,其中较著名的还包括:较为激进的阿布·杜贾纳(Abu Dujana,原名易卜拉欣·伊玛拉尼[Said el-Emrani])、阿布·阿卜杜拉(Abu Abdullah,原名易卜拉欣·贝卡伊德[Ibrahim Belkaid])和转信者斯文·拉乌。"Salafisten in Wiesbaden:Beschrnkte Weltsicht,geschlossenes Weltbild“,Wiesbadener Kurier,21Mrz 2015,http://www.wiesbadener-kurier.de/lokales/wiesbaden/nachrichten-wiesbaden/salafisten-in-wiesbadenbeschraenkte-weltsicht-geschlossenes-weltbild_15120851.htm,last accessed on 28 August 2018.
    (6)Sina Wiedl und Carmen Becker,"Populare Prediger im deutschen SalafismusHassan Dabbagh,Pierre Vogel,Sven Lau und Ibrahim Abou Nagie“,S.201,207.
    (1)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S.200.
    (2)Ibid.,S.182,192,194,197.
    (3)自2010年开始,沃格与埃及萨拉菲派阿布·伊萨克·胡瓦尼(Abu Ishaq Al Heweny)谢赫取得了联系,并慢慢转向埃及模式的萨拉菲。2011年初沃格在胡瓦尼谢赫的帮助下前往埃及,秋天又举家迁往埃及,从而事实上离开了德国萨拉菲宣教圈。在埃及期间,沃格的宣教更加国际化,他不再宣扬“让伊斯兰成为德国最有力的宗教”,而要“将伊斯兰带进世界每个家庭”。2013年埃及“7·3事件”后,外国人在埃及的境遇恶化,沃格被迫回国,之后在国内一直秉持温和非暴力的理念。2016年11月“真教网”被德国政府取缔后,沃格并未受到德国政府的压制或逮捕,他甚至重新筹建了自己的网站“皮埃尔·沃格网”,并继续温和的宣教活动。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S.182,192,194,197.2014年拉乌诉讼风波最终以门兴格拉德巴赫检察官撤诉而终结,在此之后拉乌的激进化倾向似乎被扭转。但他惹风波的个性仍未改变。自2015年开始,拉乌和皮埃尔·沃格在伍珀塔尔和杜塞尔多夫号召追随穿着有“沙里亚法警察”(Scharia-Polizei)印记的背心,以“纠正”穆斯林社区的风气为己任,这是典型的伊本·泰米叶式做法。此举遭到伍珀塔尔检察院的诉讼(2015年8月末),从而又引发“沙里亚法警察风波”,至今仍未平息。?SBGH hebt Freisprüche im“Scharia-Polizei”-Prozess auf“,Spiegel Online,11 Januar 2018,http://www.spiegel.de/politik/deutschland/bundesgerichtshof-hebt-freisprueche-im-scharia-polizei-prozess-auf-a-1187355.html,last accessed on 28 August 2018.
    (4)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S.172,S.231-250;Rauf Ceylan und Benjamin Jokisch(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Entstehung,Radikalisierung und Prvention,Frankfurt am Main:Peter Lang Edition,2014,S.196-197.
    (5)Melissa Eddy,“Germany Bans‘True Religion’Muslim Group and Raids Mosques”,New York Times,15 November 2016,https://www.nytimes.com/2016/11/16/world/europe/germany-bans-true-religion-islamist-group-andraids-mosques.html,last accessed on 28 August 2018.
    (6)Alison Smale,“Germany Cracks Down on Salafists to Shield Refugees”,The New York Times,19 November 2016,https://www.nytimes.com/2016/11/20/world/europe/germany-salafists-refugees.html,last accessed on 28 August 2018.
    (1)“达瓦FFW”由罗阿尼2008年创立于法兰克福,有20名左右的活动者,罗阿尼被奉为“谢赫”。罗阿尼和罗曼·仁达敬(Roman Reinders,即阿布·比拉勒[Abu Bilal])经常在网上对阿布·杜贾纳和阿布·阿卜杜拉进行思想说教。2013年,联邦内政部以其不遵守联邦法律为由宣布取缔该组织。该组织成员还包括波恩的阿奇祖丁·阿布·苏福安(Izzuddin Abu Sufjaan,原名阿祖丁·库波维奇[Izudin Jakupovic])、埃施韦勒的阿卜杜勒赫·阿布·罗曼萨·布拉图安(Abdelilah Abu Roumaisa Belatouan)。它无疑是一个吉哈德萨拉菲派组织,而且与德国萨拉菲达瓦派网络存在直接联系,2014年声援为斯文·拉乌的柏林团结大会和曼海姆团结大会上,都有“达瓦FFW”的参与。当时首领罗阿尼因联邦指控而无法到场,是年轻的苏福安和布拉图安代表他到场。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S.239,S.173.
    (2)米拉图·易卜拉欣,意为“易卜拉欣的宗教”,使用“易卜拉欣”一词,有反映“真正的伊斯兰”的意思,因为在伊斯兰历史中先知易卜拉欣是比封印先知穆罕默德还早的先知。2012年6月,因为参与了索林根冲突事件,米拉图·易卜拉欣组织被联邦内政部视为“吉哈德组织”并被取缔。该组织一部分成员随后新成立了“德国讨黑德”(Tauhid-Germany),另一部分则走上了圣战之路(如丹尼斯·库斯珀)。
    (3)丹尼斯·库斯珀1975年出生于西柏林,2010年终止其作为说唱歌手的生涯并改信伊斯兰,自称“阿布·马立克”(Abou Maleeq)。2011年,他与奥地利人阿布·穆罕迈德·马哈茂德(Abu Muhammad Mahmoud)在索林根清真寺创立米拉图·易卜拉欣组织。阿布·穆罕迈德曾在奥地利因传播圣战思想而入狱四年。米拉图组织的成员分散在全德国,但在索林根和柏林最多。2012年,米拉图领导了在索林根穆斯林与北威州公民运动(Bürgerbewegung pro Nordrhein-Westfalen,简称pro NRW)的冲突。阿布·纳吉的“真教网”成员也参与其中。冲突过程中的穆斯林袭警事件,引发了德国社会的广泛争议。尽管米拉图组织自称是温和的、不威胁社会,只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联邦政府仍认为它是激进的,并于2012年取缔了它。该年丹尼斯便借道埃及前往叙利亚,并改名阿布·哈尔塔·阿拉玛尼。2014年他宣布效忠“伊斯兰国”,2015年2月被美国国防部列入恐怖主义者名单。2018年1月,亲“伊斯兰国”的瓦法传媒(Wafa’)宣布他死于叙利亚东部的哈拉尼及(Gharanij)。丹尼斯引用“贾希利耶街道”来形容当下腐朽的德国社会生活,在年轻人中很有影响力。Dirk Baehr,?Dschihadistscher 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S.240-244.
    (4)Christian Tretbar,"Verfassungsschutzbericht 2012:Friedrich sieht groe Gefahr durch Salafismus“,der Tagesspiegel,13 Juni 2013,https://www.tagesspiegel.de/politik/verfassungsschutzbericht-2012-friedrich-sieht-grosse-gefahr-durch-salafismus/8331838.html,last accessed on 18 August 2018.
    (5)"Salafistenszene in Deutschland wchst“,Frankfurter Rundschau,25 Oktober 2014,http://www.fr.de/politik/salafisten-salafistenszene-in-deutschland-waechst-a-536590,last accessed on 18 August 2018.
    (6)"Mitgliederzahlen:Islam“,Religionswissenschaftliche Medien-und Informationsdienst e.V.(Abbreviation:REMID),28 September 2016,https://www.remid.de/info_zahlen/islam/,last accessed on 18 August 2018.
    (7)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S.180.
    (1)“Global Terrorism Index:2015”,The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IEP),November 2015,IEP RE-PORT 36,pp.46-47,http://economicsandpeace.org/wp-content/uploads/2015/11/Global-Terrorism-Index-2015.pdf,last accessed on 4 September 2018.
    (2)因为经济与和平中心统计欧洲前往中东圣战者人数时,不包含已死亡、被逮捕或已回国的人。而德国宪保办的数据则包含进去,宪保办统计的500人中,包括100名已返回德国的(其中真正参加了战斗的低于20人)和约20-24人在叙死亡的。Claudia Dantschke,"‘Lasst Euch nicht radikalisieren!’-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S.180.为统计方便和直观,笔者根据经济与和平中心的统计原则来计数,截至2014年夏,前往中东参加圣战的吉哈德萨拉菲人数为380人左右(不包括已回国和死亡的),占总圣战人数(600人)的约63%。
    (3)在德国萨拉菲主义催生的圣战者中,已知的“对欧圣战派”只有受波恩法赫德国王学院和拉赫马清真寺伊玛目阿卜杜拉克赫·哈马德影响的贝卡伊·哈拉吉。转信者们,如皮埃尔·沃格、斯文·拉乌、丹尼斯·库斯珀、马塞尔·克拉斯等,都对发动“对德圣战”心怀疑虑。如丹尼斯·库斯珀尽管视德国当下社会是“贾希利耶的”,也曾去中东参加圣战,但并未发表过任何对德圣战的言论。还有被视为“囚犯援助者”的伯恩哈德·福尔克,尽管不断试图在德国制造恐怖袭击,但其目标是“美国驻德国军事基地”。总的来说,在德国萨拉菲圣战者中“对欧圣战主义”信奉者的比例是极低的。
    (4)到场的包括:沙特派系(哈桑·达巴格、契夫特失)、“真教网”(阿布·纳吉、阿布·杜贾纳、阿布·阿卜杜拉)、皮埃尔·沃格及其合伙人(托马斯·易卜拉欣Thomas ibrahim、波恩的皈依者马塞尔·克拉斯Marcel Krass和伍珀塔尔的杜塞尔多夫·阿布·萨金纳Dusseldorf Abu Sakinah)、“达瓦FFM”组织年轻成员(阿奇祖丁·阿布·苏福安和阿卜杜勒赫·阿布·罗曼萨·布拉图安);“德国讨黑德”组织成员、黑默的阿布·易卜拉欣Abu Ibrahim)。另外还有柏林的阿卜杜勒·阿达西姆·卡蒙斯(Abdul Adhim Kamouss)和费里德·海德(Ferid Heider)、伍珀塔尔的阿布·基里尔(Abu Jibril,原名莫哈迈德·金塔西[Mohamad Gintasi]);多特蒙德的阿卜杜拉黑叶·法迪勒(Abdelhay Fadil)、被誉为“囚犯拯救者”的贝恩哈德·福尔克(Bernhard Falk)。Claudia Dantschke,?‘Lasst Euch nicht radikalisieren!’-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in 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S.175.
    (1)上一节中将“激进化”区分为思想上的激进化和行动上的激进化(吉哈德化)。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德国萨拉菲主义者中也催生了一些圣战分子,但当时的吉哈德化例子较少,显然也不能称为一种现象。但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尤其是“伊斯兰国”在伊叙攻城略地并不断在网络上进行“圣战宣传”后,德国吉哈德萨拉菲主义者开始大规模吉哈德化。德国“真教网”就是典型的例子。2005-2008年,其核心成员明显在思想上激进化了,2013年前后则开始吉哈德化。思想激进化是吉哈德化的前提,而“伊斯兰国”的“圣战号召”和旅游便利则是促成“真教网”吉哈德化的主要推动力和催化剂。
    (2)在法国的穆斯林人口中,比例最高的就是阿尔及利亚裔。2009年的数据显示,在法国400-600万穆斯林人口中(法国政府人口普查时不对“宗教信仰”条目进行登记,故穆斯林总人口只能估算),阿尔及利亚裔约为46.8万,排在它之后的是摩洛哥裔(44万)、土耳其裔(22.2万)和突尼斯裔(14.4万)。See Angel Rabasa and Cheryl Benard,Eurojihad:Patterns of Islamist Radicalization and Terrorism in Europ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p.9.
    (1)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de la révolution islamiqueàla révolution conservatrice”,Critique internationale,No.40,juillet-septembre 2008,p.97.
    (2)1982年,阿尔及尔的卡尔比拉大学成立了伊斯兰学部。1984年,君士坦丁的阿卜杜勒·卡迪尔大学也成立了伊斯兰学部。两个学部的教师大多引进在沙特的萨拉菲学者或穆兄会流亡者。1984-1985年,君士坦丁阿卜杜勒·卡迪尔大学校长即为著名的埃及-卡塔尔学者优素福·卡拉达维。1986年接替他的则是阿布·伯克尔·贾巴里·加扎利。加扎利则是乌里玛协会重要理论家塔伊布·奥克比的学生,曾在麦地那先知寺任职,在国际穆斯林群体中享有盛誉(包括在法国)。卡拉达维还于1990年回到阿尔及利亚担任阿尔及利亚伊斯兰大学和高等研究机构联合会主席,成为阿尔及利亚伊斯兰学界名誉上的领袖。Ahmed Rouadjia,Les frères et la mosquée,Paris:Karthala,1990,pp.96-99.
    (3)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de la révolution islamiqueàla révolution conservatrice”,p.104.
    (4)萨赫罗伊在阿内战爆发后流亡法国,成为巴黎第18区米尔哈街(Myrrha)的塔里克·伊本·齐亚德清真寺(mosquée Tariq Ibn Ziyad)的伊玛目。1995年,他被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武装组织(GIA)刺杀身亡。
    (5)杜迪1980年代毕业于爱资哈尔大学,90年代初加入阿解放阵线,他不仅是阿里·本哈迪的老师,还是阿尔及利亚第一支伊斯兰游击队创始人穆斯塔法·布里亚(Mostapha Bouyali)的连襟。杜迪于1987年前往法国,主要在马赛和巴黎郊区的南泰尔(Nanterre)传播萨拉菲思想,是马赛的逊奈·科比拉清真寺(mosquée al-Sunna al-Kebira)的伊玛目。
    (6)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de la révolution islamiqueàla révolution conservatrice”,p.100.
    (1)20世纪90年代,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武装组织在法国发动了多次恐怖袭击,造成了法国社会舆论的强烈震动。袭击包括:1994年12月24日的法航8969号航班袭击案(7死、25人受伤)、1995年7-8月的巴黎地铁和轻轨爆炸案(总计8人死亡、140多人受伤)、1996年12月3日的巴黎地铁爆炸案(4死、170人受伤)。参见Marie-Estelle Pech,“L’attentat le plus meurtrier depuis Vitry-Le-Fran9ois en 1961”,Le Figaro,7 January 2015,http://www.lefigaro.fr/actualite-france/2015/01/07/01016-20150107ARTFIG00178-historique-des-attentats-en-francedepuis-1994.php,last accessed on 25 August 2018。
    (2)Bernard Rougier ed.,Qu’est-ce que le Salafisme?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Septembre 2008,p.236;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Acteurs,Enjeux et Discours”,Sens-Dessous,No.9,Novembre 2011,pp.39-40.
    (3)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Acteurs,Enjeux et Discours”,p.38.
    (4)博兹亚尼1952年生于阿尔及利亚,1980年去往法国。1990年代曾前往麦地那伊斯兰大学学习两年,之后回到法国开始宣传萨拉菲主义。他先后在索姆河畔(Villefranche-sur-So8ne)、里昂的杜彻里区(Duchère)、罗纳地区(Rh8ne-Alpes)担任伊玛目,最后任维尔西厄清真寺伊玛目。他每周五的萨拉菲宣讲,都会吸引数百人聆听。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他颁布了一个“呼吁对在法美国目标进行圣战”的法特瓦,可见其思想意识中存在吉哈德主义成分。2004年2月26日,萨科齐签署的内政部法令要求将之驱逐出境,10月5日他被强制出境遣送阿尔及利亚奥兰。2006年他在比利时的露面再次引发纠纷,警察威胁逮捕拥有申根签证的他,可见他在欧洲被提防的程度。“L’imam Bouziane:Sarkozyen appelle au CFCM”,L’OBS,22 juin 2005,https://www.nouvelobs.com/societe/20050621.OBS0906/l-imam-bouziane-sarkozyen-appelle-au-cfcm.html,last accessed on 25 August 2018.
    (5)阿里·亚沙尔,库尔德人,1960年生于伊拉克,故又称阿里·伊拉克恩(Ali l’Irakien),1983年来到法国定居,当时与库尔德卡普兰运动的人生活在同一公寓。2001年,他被任命为阿让特伊萨拉姆清真寺(mosquée As Salam)的伊玛目。2000年代,他被认为是法兰西岛萨拉菲主义学说的主要宣教师,且被认为是该地区萨拉菲沙特派系的领袖。2004年2月24日萨科齐签署的内政部法令要将之驱逐出境,但因伊拉克战争的问题而暂缓、只被软禁家中。2007年,阿里自愿离开法国去往伊拉克,可能是为了换取自己的妻子和四个孩子被允许继续留在法国。之后阿里一直致力于获得自由往返法国的许可。Damien Delseny,“《Ali l’Irakien》,imam interdit de prêche”,Le Parisien,19 avril 2004,http://www.leparisien.fr/une/ali-l-irakien-imam-interdit-de-preche-19-04-2004-2004920770.php,last accessed on 25 August 2018.
    (6)同一时期沙特萨拉菲主义也在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地发展起来。在比利时,最著名的萨拉菲人是摩洛哥裔的穆斯塔法·卡西提特(Mustapha Kastitt),他曾在麦地那伊斯兰大学学习八年。在荷兰,雅各布·李伊能(Yacoub Leenen)比较知名。在英国,穆罕默德·苏鲁尔早在1984年就已经定居伦敦并传播萨拉菲主义,“先知道路复兴协会”(JIMAS)创始人曼瓦尔·阿里(Munawar Ali)和伯明翰的阿卜杜勒·瓦希德(Abdul al-Wahid)则是萨拉菲纯洁派的代表。另外,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大清真寺、西班牙的马德里和马拉加清真寺、丹麦的哥本哈根清真寺、瑞士的苏黎世大清真寺、法国芒特拉若利清真寺,都是沙特政府资助并控制的萨拉菲宣教阵地。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de la révolution islamiqueàla révolution conservatrice”,p.101.
    (1)李伊能现居沙特,主持一个出版社,致力于将阿拉伯书籍翻译成法文。
    (2)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de la révolution islamiqueàla révolution conservatrice”,p.102.
    (3)Ibid.,p.104;[荷兰]罗伊·梅杰:《伊斯兰新兴宗教运动---全球赛莱菲耶》,第56页。
    (4)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de la révolution islamiqueàla révolution conservatrice”,p.102.
    (5)Ibid.,p.35.
    (1)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de la révolution islamiqueàla révolution conservatrice”,p.39.
    (2)Ibid.,p.38.
    (3)本耶图是“巴茨-肖蒙小组”的核心人物,巴黎19区阿达瓦清真寺(mosquée Adda’wa)的宣教师。1981年5月10日生于巴黎,父亲是穆斯林兄弟会和法国伊斯兰组织联盟的支持者。他的姐夫优素福·泽穆里(Youcef Zemmouri)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参与在法恐怖主义活动,泽穆里在被“遣返”前被软禁家中2年,从而指导了本耶图很多伊斯兰主义思想,包括萨拉菲。阿达瓦清真寺是欧洲最大的穆斯林礼拜场所,每周五能聚集5000人。法里德被称为阿达瓦“白天的守门人、夜晚的宣教师”,他与阿尔及利亚的萨拉菲宣教与战斗组织(GSPC,2007年后改称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联系紧密。他的家中有1200本阿拉伯文书籍和为数众多的录像带。本耶图利用职务便利,与布巴克·哈基姆一起组建了秘密宣教团体,以巴黎东北的巴茨-肖蒙公园命名。该小组于2003年1月组建,在2005年被法国政府取缔,当时计划飞往大马士革参加伊拉克圣战的本耶图和谢里夫·科阿失分别被判6年和3年监禁。2006年,阿达瓦清真寺也被关闭。2009年本耶图被释放后,宣称“已离开原教旨主义”,并多次声称自己是个“忏悔者”。但受其萨拉菲宣教影响的成员如梅拉和科阿失兄弟,则转向了圣战恐怖主义。2017年1月,本耶图出版了自传《我的吉哈德:忏悔的旅程》(《Mon djihad:Itinéraire d’un repenti》)。Alice Maruan,i“Farid Benyettou,le mentor des frères Kouachi passépro en déradicalisation”,Franceinfo,21 octobre2016,https://www.francetvinfo.fr/monde/terrorisme-djihadistes/farid-benyettou-le-mentor-des-freres-kouachi-passe-pro-en-deradicalisation_1881569.html,last accessed on 25 August 2018.
    (4)布巴克1983年8月1日生于巴黎,2016年11月26日(或27日)死于叙利亚拉卡的一次无人机袭击。他曾是“伊斯兰国”(ISIS)在法国的最高指挥官,“巴茨-肖蒙小组”中第一个前往中东参加圣战者;2002年在大马士革的萨拉菲学校(Al Fateh al Islami et Zahra)学习,期间偷渡到伊拉克。他回到法国后,与本耶图组建了“巴茨-肖蒙小组”。他的弟弟雷多内(Redouane)也在其指引下前往伊拉克参加圣战,但在2004年7月17日死于美军轰炸。2003-2008年,布巴克多次前往伊拉克,在著名圣战者扎卡维手下效力。2008年5月14日在法国被判7年监禁,2011年1月5日提前出狱后前往突尼斯。他在突尼斯策划了两起著名的刺杀案,刺杀了突尼斯两位反对派领导人乔克里·贝拉伊德(Chokri Bela6d,2013年2月6日遇刺)和穆罕默德·布拉米(Mohamed Brahmi,2013年7月25日遇刺),以嫁祸突尼斯复兴党(伊斯兰改良主义派)。两次刺杀将复兴党推上风口浪尖,最后被迫放弃执政权利,而后前本·阿里时期官员组建的呼声党重新掌控突尼斯政坛。布巴克是“伊斯兰国”中最著名的法国人,法国内务安全总局(DGSI)怀疑他是2016年夏天攻击欧洲和马格里布的一系列恐怖袭击的背后策划者。Soren Seelow,“Le Pentagone revendique la mort de Boubaker El Hakim,émir fran9ais de l’Etat islamique”,Le Monde,8 décembre 2016,https://www.lemonde.fr/police-justice/article/2016/12/08/boubaker-el-hakim-emir-francais-del-etat-islamique-et-veteran-du-djihad-vise-par-une-frappe-de-drone_5045975_1653578.html,last accessed on 25August 2018.
    (1)[法]瓦立德·卡萨德·宰迪:《伊斯兰极端主义在欧洲:法国吉哈德分子在中东》(阿拉伯文),第113页。
    (2)“Global Terrorism Index:2015”,The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IEP),November 2015,IEP RE-PORT 36,pp.46-47,http://economicsandpeace.org/wp-content/uploads/2015/11/Global-Terrorism-Index-2015.pdf,last accessed on 4 September 2018.
    (3)阿尔及利亚裔法国社会学家杜尼娅·布扎尔曾对这些吉哈德分子的家庭宗教背景进行田野调查,其关于400名法国在中东吉哈德分子的调查发现,法国圣战者的40%来自不信教家庭(代指本身为宗教背景出身,但日常生活中无宗教行为的人,即不去清真寺的穆斯林)、40%来自天主教家庭(即“转信者”)、19%来自穆斯林家庭、1%来自犹太家庭。参见瓦立德·卡萨德·宰迪:《伊斯兰极端主义在欧洲:法国吉哈德分子在中东》(阿拉伯文),第115页。但是,家庭宗教背景不能作为圣战思想激进化的首要因素,因为现代人的思想发展早已不囿于家庭因素。而且在网络生活方式盛行的今天,甚至清真寺都已经退居其次,网络已成为促使穆斯林个人思想激进化和吉哈德化的重要途径。
    (1)在图卢兹和蒙托邦的三起枪击案中,梅拉先是袭击法国士兵,后又攻击犹太学校的老师和儿童,其种族主义行径引起法国舆论的震惊。“Souad Merah:salafiste jusqu’au bout des ongles”,Midi Libre,23 mai 2014,https://www.midilibre.fr/2014/05/23/souad-merah-salafiste-jusqu-au-bout-des-ongles,864552.php,last accessed on25 August 2018.
    (2)谢里夫·科阿失和赛义德·科阿失于1980年、1982年先后出生于巴黎,自小成长环境极其恶劣,2000年代初两人开始加入一些小的萨拉菲团体。科阿失制造了2015年1月7日的“查理周刊袭击案”,导致12人死亡,包括查理周刊的4名漫画家。这起袭击可视为2006年以来的“先知讽刺漫画”不断发酵的结果。Eric Pelletier,“Charlie Hebdo:qui sont les deux frères recherchés par la police?”,L’express,08 janvier 2015,https://www.lexpress.fr/actualite/societe/enquete/charlie-hebdo-qui-sont-les-deux-freres-recherches-par-la-police_1638537.html,last accessed on 25 August 2018.
    (3)阿巴奥德1987年生于比利时安德莱赫特的一个摩洛哥裔家庭,受莫伦贝克-圣约翰的吉哈德萨拉菲主义影响而激进化,2013年前往叙利亚加入“伊斯兰国”拉卡据点。他曾吹嘘自己“很容易通过欧洲边界,尽管自己是国际逮捕令的对象”。由其例子可见移民子女出身的吉哈德萨拉菲派“自由移动的能力”及其危害。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de la révolution islamiqueàla révolution conservatrice”,p.101.
    (4)Samuel Osborne,“Salah Abdeslam:World’s Most-wanted Fugitive and Last Surviving Paris Attacker Captured in Brussels by Police”,Independent,18 March 2016,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europe/paris-attacks-suspect-salah-abdeslam-shot-and-wounded-in-brussels-anti-terror-raid-a6939216.html,last accessed on 3September 2018.
    (5)萨米·阿米穆尔,法国人,生于一个非常“西方化”的阿尔及利亚裔法国家庭,父母均有一定社会地位。他在2012年夏天接触萨拉菲主义,2015年还试图前往中东参加圣战。Stéphanie Marteau,“Samy Amimour,de la prière en cachette au djihad”,Le Monde,17 Novembre 2015,https://www.lemonde.fr/attaques-a-paris/article/2015/11/17/samy-amimour-de-la-priere-en-cachette-au-djihad_4811828_4809495.html,last accessed on 3 September2018.
    (6)伊斯梅尔·奥马尔·穆斯塔法,法国人,曾经常性地拜访厄尔-卢瓦尔省吕塞的一座萨拉菲翼慈善清真寺,2014年4月他被观察到在沙特尔的萨拉菲主义者团体活动中多次出现。Simon Piel,Laurent Borredon et Elise Vincen,t“Isma3l Omar Mostefa6,l’un des kamikazes fran9ais du Bataclan”,Le Monde,15 Novembre 2015,https://www.lemonde.fr/attaques-a-paris/article/2015/11/15/ismael-omar-mostefai-l-un-des-kamikazes-francais-du-bataclan_4810208_4809495.html,last accessed on 3 September 2018.
    (1)福阿德·莫哈迈德-阿加达,法国人,2012年开始接触宗教激进主义思想,2013年12月同其兄弟卡里姆和八个伙伴一同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其中两人在圣战中死亡后他们回到了法国(2014年初)。Clémentine Maligorne,“Qui est Foued Mohamed-Aggad,le troisième kamikaze du Bataclan?”,Le Figaro,10 décembre 2015,http://www.lefigaro.fr/actualite-france/2015/12/09/01016-20151209ARTFIG00394-qui-est-foued-mohamed-aggad-letroisieme-kamikaze-du-bataclan.php,last accessed on 3 September 2018.
    (2)巴黎暴恐事件总计10名直接参与者,其中萨拉赫·阿卜杜斯拉姆在最后一刻不明原因地放弃行动而逃亡,其他9人当场死亡。除阿巴奥德、阿米穆尔、穆斯塔法、莫哈迈德-阿加达外,还包括比拉尔·哈德非(Bilal Hadifi,法国人,居住在布鲁塞尔)、沙克布·阿克若赫(Chakib Akrouh,25岁)、布哈依姆·阿卜杜斯拉姆(Brahim Abdeslam,31岁,萨拉赫·阿卜杜斯拉姆的哥哥)以及两名来自中东不明身份的叙利亚护照持有者。他们是否受萨拉菲的影响,暂没有相关公开信息。
    (3)蓄起大胡子是欧洲穆斯林“再伊斯兰化”的标志,萨拉菲主义者也倾向于蓄起大胡子,但并非所有蓄起大胡子的人都信奉萨拉菲主义。所以,现在暂无任何证据证明莫哈迈德·布赫尔思想上的激进化与萨拉菲主义相关。布赫尔被认为是一个“精神错乱者”,他的前妻称其从未去过清真寺。法国一些学者秉持一种观点:“对穆斯林而言,没去过清真寺,等于没受过宗教因素的影响”。但事实上,就如德国的“真教网”一样,“达瓦”(宣教)早已不限于清真寺,网络是新兴的宗教阵地。
    (4)“Attentat de Nice:les troublants indices laissés par le tueur”,LE MONDE,2 Octobre 2016,https://www.lemonde.fr/societe/article/2016/10/02/attentat-de-nice-les-troublants-indices-laisses-par-le-tueur_5006924_3224.html,last accessed on 3 October 2018.
    (5)Rory Mulholland,“Radouane Lakdim:Islamist Supermarket Shooter Was Petty Criminal Known to French Police”,The Telegraph,23 March 2018,last accessed on 3 September 2018.
    (6)“Attentat ratésur les Champs-lysées contre des gendarmes par un islamiste radicalisé”,La Dépêche du Midi,19 juin 2017,https://www.ladepeche.fr/article/2017/06/19/2596640-champs-elysees-une-voiture-percute-un-fourgon-de-gendarmerie.html,last accessed on 3 September 2018.
    (7)该统计目标只是由穆斯林制造的“重大恐怖袭击”,不将小案件纳入分析:一是因为这些案件影响太小,故而法国媒体对嫌疑人信息挖掘不足,无法确定他们的个人情况和思想之路;二是因为对这些袭击本身是否针对法国社会的圣战袭击仍然存疑,有的普通刑事案件只因嫌疑人是穆斯林,也被纳入圣战恐袭的范畴内,这是不合理的。香榭丽舍大街袭击虽未成功,但因其攻击目标的重要性,也在法国造成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1)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Acteurs,Enjeux et Discours”,p.35.
    (2)Samir Amghar,“Le Salafisme en France:de la révolution islamiqueàla révolution conservatrice”,p.103.萨米尔·阿姆盖尔认为,萨拉菲主义是温和的意识形态,对缓解穆斯林社群的激进化具有一定的作用。他的观点来自对萨拉菲思想意识和萨拉菲思想家言论的分析,但他也在此文中研究吉哈德萨拉菲主义,并认同吉哈德萨拉菲主义属于萨拉菲主义的一部分。
    (1)[叙利亚]阿扎姆·艾敏:“法国吉哈德主义者:他们是谁?他们如何被招募的?”(阿拉伯文),《微观叙利亚》(电子期刊),2015年11月17日第3版第3条,https://microsyria.com/2015/11/17/page/3/,2018年10月13日访问。
    (2)瓦立德·卡萨德·宰迪在《伊斯兰极端主义在欧洲:法国吉哈德分子在中东》一书(第115页)中引用了杜尼娅·布扎尔的一份著名的田野调查报告。该调查对400名法国人加入“伊斯兰国”吉哈德分子的家庭宗教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法国圣战者40%来自不信教家庭(代指本身为宗教背景出身,但日常生活中无宗教行为的人,即不去清真寺的穆斯林)、40%来自天主教家庭(即“转信者”)、19%来自穆斯林家庭、1%来自犹太家庭。另外,CPDSI网2014年的另外一份报告则显示,“圣战”吸引的少女中,70%来自不信教家庭,是“叙利亚人道灾难”“叙利亚镇压人民”等理由激发了她们的感情,参见“Ces fran9aises se batten contre l’enr8lement de leurs enfants en Syrie,femme actuelle”,Le Centre de Prévention contre les Dérives sectaires liéesàl’Islam,9 mai 2014,http://www.cpdsi.fr/actu/ces-francaises-se-battent-contre-lenrolement-de-leurs-enfants-en-syrie-femme-actuelle,last accessed on 2 October 2018。但其实,从“家庭宗教背景”来论证吉哈德化与宗教的关系,本身就存在逻辑上的漏洞,因为当下伊斯兰宣教(“达瓦”)早已不囿于清真寺,网络已成为新兴的阵地。德国“真教网”“萨拉菲网”就是典型的例子,法国的类似网站则更多。
    (3)[法]瓦立德·卡萨德·宰迪:《伊斯兰极端主义在欧洲:法国吉哈德分子在中东》(阿拉伯文),第92页。
    (1)(1)[摩洛哥]优素福·诺伊瓦:“法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和伊斯兰宗教协会管理的现实和前景”(阿拉伯文),摩洛哥社区网站,www.ccme.org.ma/ar/entretiens-ar/37787,2018年9月1日访问;(2)Manuel Valls,L’Exigence,collection documents francais,Paris:Grassel&(1)Fsquelle,2016,pp.36-42;(3)Aladin El-Mafaalani,?Salafismus als jugendkulturelle Provokation:Zwischen dem Bedürfnis nach Abgrenzung und der Suche nach habituellerbereinstimmung“,in 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Bielefeld:transcript Verlag,2014,S.355-362;(4)?G9tz Nordbruch,Jochen Müller und Deniznlü,Salafismus als Ausweg?Zur Attraktivitt des Salafismus unter Jugendlichen“,in 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Bielefeld:transcript Verlag,2014,S.363-370;(5)Ahmet Toprak und Gerrit Weitzel,?Warum Salafismus den jugendkulturellen Aspekt erfüllt“,in Ahmet Toprak and Gerrit Weitzel(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Jugendkulturelle Aspekte,pdagogische Perspektiven,Springer-Verlag,2016,S.47-60;(6)Mohammed Adraou,i“tre salafiste en France”,p.241。
    (2)“伊斯兰恐惧症”,英语为“Islamophobia”,法语为“Islamophobie”,德语为“Islamophobie”(另有“Islamfeindlichkeit”意为“伊斯兰敌视症”)。“伊斯兰恐惧症”在欧洲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1970年代被赋予当下的含义,但1980年代和1990年代并未引起欧洲社会的热议。“9·11事件”后,“伊斯兰恐惧症”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一种现象。很多学者对“伊斯兰恐惧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大多避免不了对“伊斯兰恐惧症与‘9·11事件’关系”进行讨论。其实,“伊斯兰恐惧症”的说法本身就带有极强的主观偏见,它将“对穆斯林的歧视”与“对穆斯林(圣战)的恐惧”捆绑在一起,从而为法国社会歧视穆斯林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歧视源于恐惧”。
    (3)瓦立德·卡萨德·宰迪虽然也列举了“经济原因”,主要包括“高失业率”和“就业歧视”。但首先,就业歧视和失业率并非同一个概念或同一个问题,就业歧视实属社会因素(社会歧视)的范畴。其次,高失业率很难作为欧洲穆斯林思想激进化和吉哈德化的原因,德国的例子就能反证。德国穆斯林失业率近十几年都在5%左右徘徊,其他人口的失业率则是7%,但德国前往中东参加圣战的穆斯林也并不少见。2014年年中,德国到达中东参加“圣战”的吉哈德分子也达到600人,是法国的一半,但那时德国穆斯林人口中阿拉伯裔(2009年约为60万)也只有法国的一半(2009年110-120万之间)。所以,“经济因素是欧洲穆斯林思想激进化和吉哈德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的说法,很难立得住脚。德国穆斯林失业率数据参见“Integration of Muslims better in Germany than in Rest of Europe:Study”,DPA/The Local,24 August 2017,https://www.thelocal.de/20170824/integration-of-muslims-better-in-germany-than-in-rest-of-europe,last accessed on 5 October 2018。
    (1)Marie-Anne Valfor,t“Anti-Muslim Discrimination in France: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Institute of Labor Economics,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11417,March 2018,pp.34-35.
    (2)颁布反头巾法案的州包括:萨尔州、下萨克森州、不莱梅、柏林、北威州、黑森、巴登-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参见“File:Kopftuch im Schuldienst Deutschland.png”,wikifreund,8 September 2007,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Kopftuch_im_Schuldienst_Deutschland.png,last accessed on 6 October 2018。
    (3)"Wir sind die Stimme der Bürger“,Junge Freiheit:Wochenzeitung für Debatte,19 September 2008,https://jungefreiheit.de/debatte/interview/2008/wir-sind-die-stimme-der-buerger/,last accessed on 6 October 2018.
    (4)Mark Landler,“In Munich,Provocation in a Symbol of Foreign Faith”,The New York Times,8 December2006,https://www.nytimes.com/2006/12/08/world/europe/08mosque.html,last accessed on 6 October 2018.
    (5)“Proposed Bavarian Islamic Academy Highlights Challenges of Muslim Integration”,WikiL eaks,18 December2007,https://wikileaks.org/plusd/cables/07MUNICH646_a.html,last accessed on 6 October 2018.
    (1)在海湾战争时期,沙特国内产生了一股反美主义和反沙特王室“媚美政策”的思想,代表人物包括:阿布·穆罕默德·马克迪西、奥萨马·本·拉登、“萨赫瓦运动”(Sahwa movement)的领导人萨尔曼·奥达(Salman al-Ouda)和萨法尔·哈瓦利(Safar Al-Hawali)。马克迪西1990年在阿富汗的9个月期间,产生了“沙特王室为‘卡菲尔’”的概念,随后写就《沙特国王身为不信者的显然证据》(The Obvious Proofs of the Saudi State’s Disbelief)一书,正式裁定沙特王室为“卡菲尔”(不信者),因为其“在两圣城的土地上”引进异教徒军队(美军)。“萨赫瓦运动”则是当时“反对沙特国家引入异教徒军队”的萨拉菲学者的集合体,它也因此被反对者马德哈利派(Madkhalis)归为“库特卜主义者”,遭到当局的不断镇压。关于这种“反美主义”与“9·11事件”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研究众多,在此不做赘述。需要注意的是,类似的“敌视思想”在中东变局中也曾出现,2012年以来,阿拉伯世界舆论中逐渐兴起一股将当下中东混乱归咎于欧美阴谋的“西方阴谋论”。
    (2)"Salafist Sven Lau darf nicht in den Dschihad“,Die Welt,30 April 2015,https://www.welt.de/politik/deutschland/article140346483/Salafist-Sven-Lau-darf-nicht-in-den-Dschihad.html,last accessed on 2 October 2018.
    (3)这是因为这些青年在走向萨拉菲主义的过程中,往往有人指引,而这些指引者(萨拉菲宣教师)是否存在激进化倾向则十分容易察觉。即使这些萨拉菲宣教师热衷于网络布道,而不在清真寺宣教,但他们与“最认真的学生”往往都会存在线下联系,并且乐于将这些年轻学生拉入到自己所在的萨拉菲社交圈。
    (1)Jorn Thielmann,"Schweigen?-Die deutschen islamischen Verbnde und die Salafisten“,in 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S.423-424.
    (2)Sadakat Kadri,Heaven on Earth:A Journey Through Shari’a Law from the Deserts of Ancient Arabia to the Streets of the Modern Muslim World,Farrar,Straus and Giroux,2012,p.187.
    (3)[法]瓦立德·卡萨德·宰迪:《伊斯兰极端主义在欧洲:法国吉哈德分子在中东》(阿拉伯文),第125、136页。
    (1)“Ces francaises se batten contre l’enr8lement de leurs enfants en Syrie,femme actuelle”,Le Centre de Prévention contre les Dérives sectaires liéesàl’Islam,9 mai 2014,http://www.cpdsi.fr/actu/ces-francaises-se-battent-contre-lenrolement-de-leurs-enfants-en-syrie-femme-actuelle,last accessed on 2 October 2018.
    (2)Thorsten Gerald Schneiders(Hrsg.),Salafismus in Deutschland:Ursprünge und Gefahren einer islamisch-fundamentalistischen Bewegung,S.208.
    (3)“民主推进战略”是欧洲邻国政策框架下欧盟对中东变局的应对战略,2011年5月2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对变局中邻国的新回应:欧洲邻国政策回顾》(A New Response to a Changing Neighbourhood:A Review of 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COM(2011)303 final)是该战略成为欧盟“统一外交政策”的标志。但是,2013年年中之后中东局势开始逆转、逆民主化危机逐渐发酵,使得该政策难以为继。2014年3月开始就已经有放弃“民主推进战略”的迹象,而2015年11月的巴黎暴恐事件最终埋葬了它。该事件爆发五天之后,欧盟机构联合发布了《邻国政策回顾:2015》政策文件,“使邻国稳定”取代“民主推进”成为欧盟中东政策(地中海政策)的核心战略。2011-2015年间,欧盟一直基于“民主推进战略”对叙利亚变局进行多番介入,而国内学者赵晨将这一时期的欧盟叙利亚政策归因“激进化”全球主义理念,两者存在共通之处。参见赵晨:“叙利亚内战中的欧盟:实力、理念与政策工具”,《欧洲研究》2017年第2期,第105-118页。
    (1)钱磊、[埃及]穆尼尔·宰亚达:“埃欧关系的历史建构与当下演变----从非对称到强相互依赖”,《欧洲研究》2017年第6期,第34页。
    (2)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是法国总统萨科齐主导了对利比亚的军事介入。他的助手是被称为“法国当代知识分子之首”的贝尔纳-亨利·雷维(Bernard-Henri Lévy)。雷维2011年2月末在开罗跟进埃及革命后续事宜,在获得萨科齐的授权后越过边境前往利比亚班加西会晤了利比亚全国过渡委主席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贾利勒(3月3日)。雷维询问反对派是否愿意前去会晤总统萨科齐,贾利勒答复“十分乐意”,但前提是有法国的“正式邀请”。雷维通过卫星电话联系总统萨科齐,得到肯定的答复。3月5日,法国政府发表了一个极其低调的声明,欢迎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访问巴黎。同一天,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在班加西举行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3月10日,萨科齐在爱丽舍宫会见了马哈茂德·吉卜利勒(Mahmoud Jibril)率领的过渡委代表团。会谈中,萨科齐确认了反对派作为“利比亚合法政府”的地位,允诺将派遣大使。萨科齐的决定震惊了欧洲和世界。之后,他又联合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欧盟、阿拉伯联盟力推“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3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通过两天后,又是法国率先发动了对利比亚的空袭。只是在一系列权力博弈后,法国才放弃了对利比亚行动的领导权,4月1日北约接手了空袭行动的指挥权。Robert Marquand,“How a philosopher swayed France’s response on Libya”,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28 March 2011,http://www.csmonitor.com/World/Europe/2011/0328/How-a-philosopher-swayed-France-s-response-on-Libya?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feeds%2Fworld+%28Christian+Science+Monitor+%7C+World%29,last accessed on 3 September2018;Steven Erlanger,“By His Own Reckoning,One Man Made Libya a French Cause”,The New York Times,1 April2011,http://www.nytimes.com/2011/04/02/world/africa/02levy.html?_r=1,last accessed on 3 September 2018;“French Foreign Policy:Sarkozy’s Wars”,The Economist,12 May 2011,http://www.economist.com/node/18683145,last accessed on 3 September 2018.
    (3)阿拉伯网络上存在大量“阴谋论”的说法,在此简要列举如下:(1)“阿拉伯之春与阴谋论:从伊本沙巴到雷维(即法国知识分子贝尔纳-亨利·雷维Bernard-Henri Lévy)”,约旦《阿姆尼网》(Dr Maan)2012年7月31日,https://www.ammonnews.net/article/127536;(2)[黎巴嫩]吉哈德·宰因:“阿拉伯之春国家中流行西方针对阿拉伯军队的阴谋论”,黎巴嫩《日光报》(AL-Nahar),2013年10月12日,https://newspaper.annahar.com/article/74808;(3)[埃及]阿德尔·阿梅尔:“埃及舆论中的阴谋论”,埃及《祖国报》(Duniya al-watan),2014年2月11日,https://pulpit.alwatanvoice.com/content/print/346565.html;(4)[沙特]胡赛因·叔步克西:“时代的终结”,《中东报》,2014年10月8日,https://aawsat.com/home/article/196761;(5)[伊拉克]宰亚达·阿卜杜拉法塔赫·阿萨迪:“阿拉伯世界与阴谋论”,《文明对话》第5439期,2017年2月21日,http://www.ahewar.org/debat/show.art.asp?aid=549154。(文章均为阿拉伯文,最后访问时间均为2018年10月5日)
    (1)法国一力促成的军事介入利比亚,是自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和同一时期阿尔及利亚解放战争之后,第一次由欧洲国家主导的对阿拉伯世界的“入侵”。阿拉伯网络舆论中对它的讨论非常多,可见其触动了阿拉伯人敏感的神经,引发了人们对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回忆。
    (2)对这些无辜者施加斩首的圣战者中,最有名的来自英国的穆罕默德·恩瓦济(Mohammed Emwazi),他被一些媒体称为“圣战者约翰”(Jihadi John)。哈立德·沙罗夫和穆罕默德·恩瓦济对欧美记者和人道救援人员的残忍行径,是这一时期在中东的欧美圣战者转向全球圣战主义的一个缩影。
    (1)欧盟这次政策调整的官方文件颁布于巴黎暴恐事件的5天之后(2015年11月18日),参见European Commission,“Review of the 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Joint Communicat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the Council,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JOIN(2015)50 final,Brussels,18 November 2015,http://eeas.europa.eu/archives/docs/enp/documents/2015/151118_joint-communication_reviewof-the-enp_en.pdf,last accessed on 19 August 2018。
    (2)“Regional Refugee and Migrant Response Plan for Europe(January to December 2017)”,UNHCR,December2016,http://reporting.unhcr.org/sites/default/files/2017%20Regional%20Refugee%20&%20Migrant%20Response%20Plan%20for%20Europe%20-%20Jan-Dec%202017%20(December%202016).pdf,last accessed on 8 August 2018.
    (3)"Anzahl der Auslander in Deutschland nach Herkunftsland in den Jahren 2015 und 2016“,statista,2018,https://de.statista.com/statistik/daten/studie/1221/umfrage/anzahl-der-auslaender-in-deutschland-nach-herkunftsland/,last accessed on 8 August 2018。
    (4)法国则相对轻松,截至2017年初法国共计只接收了1.4万名叙利亚难民。“Syria Regional Refugee Response-Europe”,UNHCR Syria Regional Refugee Response,https://data2.unhcr.org/en/situations/syria,last accessed on 3 September 2018.
    (1)2017年6月3日,默克尔访问开罗时特地会晤了爱资哈尔大学大伊玛目谢赫艾哈迈德·塔伊布(Sheikh Ahmed El-Tayyeb),讨论了爱资哈尔在反对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恐惧症”方面的作用,并希望在打击恐怖主义上加深德埃合作。“Egypt and Germany...New Phase of Partnership”,State Information Service(SIS),Foreign Information Sector of Egypt,March 23,2017,http://www.sis.gov.eg/UP/%D8%A7%D8%B5%D8%AF%D8%A7%D8%B1%D8%A7%D8%AA/english.pdf,last accessed on 16 August 2018.爱资哈尔大学是伊斯兰世界最著名的宗教学府,它本身是包罗万象的,苏菲主义、萨拉菲、什叶派、萨拉菲派在爱资哈尔都有一席之地,只要思想不极端。一直以来,爱资哈尔也是埃及政府反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重要思想阵地。穆兄会第二任训导师哈桑·胡代比1970年代引领埃及穆兄会“温和化进程”中,爱资哈尔学者们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胡代比领衔写就的《教士并非法官》(Preachers not Judges)一书作者群的一部分。爱资哈尔大学也有很多的萨拉菲主义者,但基本都是温和派,例如著名的萨拉菲温和派穆罕默德·哈桑(Mohammad Hassan)。Barbara iH.E.Zollner,The Muslim Brotherhood:Hasan al-Hudaybi and Ideology,Routledge,2009,p.47,64,149;Masooda Bano,“Protector of the‘al-Wasatiyya’Islam:Cairo’s al-Azhar University”,In Masooda Bano and Keiko Sakurai eds.,Shaping Global Islamic Discoures:The Role of al-Azhar,al-Medina and al-Mustafa,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15,pp.79-83.
    (2)引入中东国家参与国内穆斯林激进化治理是有成功经验的。德国政府一直以来借助土耳其政府对国内土耳其裔进行治理,目前来看效果良好。
    (3)钱磊:“道义还是利益:中东变局以来德国埃及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德国研究》2018年第1期,第18-3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