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综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洸
  • 关键词:广州 ; 海上丝绸之路 ; 研究综述
  • 中文刊名:GZXY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Socialism
  • 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4-20
  • 出版单位: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年:2017
  • 期:No.57
  • 语种:中文;
  • 页:GZXY201702014
  • 页数:9
  • CN:02
  • ISSN:44-1589/C
  • 分类号:76-83+96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海丝"研究逐步升温,并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术界关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颇为高涨,成果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演变与影响、贸易情况、文化交流、资源开发等方面,回顾并分析中外学者关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以求较全面地把握学术界对此课题的研究现状。
        
引文
[1]袁钟仁.广州海上丝绸之路[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局.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文献辑要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3]邓端本.广州港史古代部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4]广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中心.论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5]黄启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6]顾涧清.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7]张难生,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J].中国社会科学,1992(01):207-223.
    [8]曾昭璇,曾新,曾宪珊.论中国古代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02):67-78、160-161.
    [9]黄启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A].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编.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C].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91.51-67.
    [10]邓炳权.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发祥地[A].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编.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C].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91.68-81.
    [11]邓端本.试论广州港市的形成[J].岭南文史,1983(01):51-53.
    [12]章深.广州:汉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J].学术研究,2015(10):111-117、160.
    [13]杨万秀.论广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J].学术研究,1990(06):81-87.
    [14]陈柏坚.广州外贸两千年[M].广州: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
    [15]龚伯洪.商都广州[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
    [16]陈柏坚,黄启臣.广州外贸史[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5.
    [17]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18]徐德志,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19]黄启臣.广东开放海外贸易两千年——以广州为中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150-157.
    [20]陈广恩.秦汉时期广州对外贸易刍议[J].江苏商论,2005(05):161-162.
    [21]于兰.秦汉时期岭南越人与外界的交往[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04):79-85.
    [22]冯雷.南越国与海外交流[J].岭南文史,2000(03):45-48.
    [23]章昀.南越国宫署遗址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价值的分析[J].福建文博,2012(04):26-30、2、97.
    [24]彭年.南越族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先驱[J].中华文化论坛,2004(04):52-55.
    [25]娄建红.汉代广州与海上丝路——探究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J].人民论坛,2012(02):138-139.
    [26]邓端本.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外贸考略[J].广州研究,1985(02):55-58.
    [27]赵庆伟.六朝时期广州海外贸易的崛起与港市的繁荣[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94-99.
    [28]马志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海贸易的变迁与高涨[J].许昌学院学报,1988(03):69-71.
    [29]李庆新.论唐代广州的对外贸易[J].中国史研究,1992(04):12-21.
    [30]陈明光,靳小龙.论唐代广州的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财政[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1):107-115.
    [31]张金铣.略论五代广州的中外经济交流[J].岭南文史,1993(01):11-14.
    [32]关履权.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33]关履权.宋代广州的外商[J].学术研究,1985(02):67-74.
    [34]邓端本.宋代广州市舶司[J].岭南文史,1986(01):53-61.
    [35]邓端本.宋末元初广州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J].广州研究,1984(03):65-68.
    [36]黄启臣.明代广州的海外贸易[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04):107-124.
    [37]李庆新.明代广州对外贸易试探[J].广东社会科学,1988(01):108-117.
    [38]徐俊鸣,郭培忠.明代广州的海外丝绸贸易[J].岭南文史,1986(02):6-11.
    [39]蒋祖缘.明代广州的商业中心地位与东南一大都会的形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04):19-29.
    [40]李萍.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对外贸易[J].岭南文史,2000(01):15-20.
    [41]张晓宁.天子南库——清前期广州制度下的中西贸易[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42]德尔米尼.耿升,译.18世纪广州对外贸易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3]梁嘉彬,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合.广东十三行考[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44]李国荣,林伟森.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45]李国荣,覃波,李炳.帝国商行——广州十三行[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46]赵春晨,冷东.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外关系[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
    [47]唐文雅,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十三行沧桑[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48]章文钦.广东十三行与早期中西关系[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
    [49]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广州十三行研究回顾与展望[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50]王晓玲.广州与世界[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0.
    [51]王晓玲.广州与亚洲[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0.
    [52]司徒杰.广州与华侨文化[M].广州: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
    [53]龚伯洪.广府华侨华人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4]杨鹤书.南粤宗教信仰与文化交流[M].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0.
    [55]广州市宗教志编纂委员会,李伟云.广州宗教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56]郭凡,蔡国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
    [57]乔培华,袁炎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航运文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58]易西兵.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文化内涵与遗产价值[J].岭南文史,2016(02):20-25.
    [59]宋平.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与文化史迹展示的现状与思考[J].城市观察,2014(04):71-78.
    [60]胡利琴.广州在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探究[J].世纪桥,2015(04):89-91.
    [61]傅云新,唐文雅.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探讨[J].经济师,2003(05):223-225.
    [62]许桂灵,司徒尚纪.广州海上丝路与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J].城市观察,2011(03):70-78.
    [63]姚宜.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背景下的广州文化对外开放战略重点思考[J].城市观察,2015(01):65-7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