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玉器的发现与研究概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General Description on Yin Ruins Jade Objects' Discovery and Research
  • 作者:丁思聪 ; 唐际根
  • 英文作者:Ding Sicong;Tang Jigen;School of History Zhengzhou University;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关键词:殷墟玉器 ; 考古学 ; 妇好墓
  • 英文关键词:Yin Ruins jades;;archaeology;;Fu Hao Tomb
  • 中文刊名:BOWY
  • 英文刊名:Museum
  • 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南方科技大学;
  • 出版日期:2018-10-19
  • 出版单位:博物院
  • 年:2018
  • 期:No.11
  • 基金: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综合研究”(项目批准号:16BKG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BOWY201805003
  • 页数:10
  • CN:05
  • ISSN:10-1241/G2
  • 分类号:8-17
摘要
自从科学的考古发掘开始以来,殷墟玉器的材料不断积累。现有对殷墟玉器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定名与分类、考古学文化、原料和产地、制作工艺、次生变化、文献学、玉器使用制度与社会文化等方面。妇好墓出土玉器在殷墟玉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得相关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偏向。推进现有的殷墟玉器研究,有赖于玉石材质科学鉴定、玉器工艺研究、系统的类型学分析、文献学研究以及用玉习俗研究等领域的深入开展。
        Jades unexcavated in Yin Ruins mounted up continually sinc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started. Current studies about Yin Ruins jades mainly focus on naming and classification, archaeological culture, mineral species and sources, jade-carving technology, secondary alteration, historical philology, jadeusing custom and consuetude rite, etc. Jades uncovered in Fuhao Tomb played a major role in Yin Ruins jades, and led to certain inclination in academic researches. Current studies could be furthered through scientific detection on materials, microscratch observation of jade-carving technology,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and periodization studies on historical philology, research of jade-using custom, etc.
引文
[1]董作宾:《中华民国十七年十月试掘安阳小屯报告书》,《安阳发掘报告》,北平北海公园内本所刊行,1929年。
    [2]石璋如:《河南安阳后冈的殷墓》,《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三本),中华书局,1948年。
    [3]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二本·1001号大墓》(上下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4]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三本·1002号大墓》,“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5年。
    [5]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四本·1003号大墓》,“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7年。
    [6]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五本·1004号大墓》,“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
    [7]梁思永、高去寻、石璋如、刘秀文:《侯家庄·第九本·1129、1400、1443号大墓》,“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6年。
    [8]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六本·1217号大墓》,“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8年。
    [9]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七本·1500号大墓》,“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4年。
    [10]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第八本·1550号大墓》,“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6年。
    [11]见于打破M1002的M2246、打破M1003的M2254、打破M1217的M1488、侯家庄东区小墓M1320。石璋如、刘秀文、冯忠美、赖淑丽:《侯家庄·第十本·小墓分述之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1年。
    [12]高去寻、杜正胜、李永迪:《大司空村·第二次发掘报告》,“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8年。
    [13]石璋如:《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丙编·殷墟墓葬之一·北组墓葬》(上下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9年;石璋如:《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丙编·殷墟墓葬之二·中组墓葬》,“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年;石璋如:《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丙编·殷墟墓葬之三·南组墓葬》,“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3年。
    [14]石璋如:《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丙编·殷墟墓葬之四·乙区基址上下的墓葬》,“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6年。
    [15]石璋如:《小屯第一本·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丙编·殷墟墓葬之五·丙区墓葬》(上下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0年。
    [16]郭宝钧:《一九五〇年春殷墟发掘报告》,《中国考古学报》1951年总第5册。
    [17]马得志、周永珍、张云鹏:《一九五三年安阳大司空村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5年第1期。
    [18]赵霞光:《安阳市西郊的殷代文化遗址》,《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2期。
    [19]周到、刘东亚:《1957年秋安阳高楼庄殷代遗址发掘》,《考古》1963年第4期。
    [20]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安阳薛家庄殷代遗址、墓葬和唐墓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8年第8期。
    [21]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1958年春河南安阳市大司空村殷代墓葬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8年第10期。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文物出版社,1987年。
    [23]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1962年安阳大司空村发掘简报》,《考古》1964年第8期。
    [24]安阳亦工亦农文物考古短训班、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安阳殷墟奴隶祭祀坑的发掘》,《考古》1977年第1期。
    [2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1期。
    [26]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1971年安阳后冈发掘简报》,《考古》1972年第3期。
    [2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9集),科学出版社,1995年。
    [2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文物出版社,2010年。
    [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小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
    [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
    [3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小屯村北的两座殷代墓》,《考古学报》1981年第4期。
    [3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侯家庄北地一号墓发掘简报》,《考古学集刊》(第2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3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9年安阳后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1期。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殷墟三家庄东的发掘》,《考古》1983年第2期。
    [3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0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M539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6期。
    [36]安阳市博物馆:《殷墟梅园庄几座殉人墓葬的发掘》,《中原文物》1986年第3期。
    [3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0-1982年安阳苗圃北地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第2期。
    [3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1982年-1992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3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薛家庄东南殷墓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第12期。
    [40]安阳市博物馆:《安阳郭家庄的一座殷墓》,《考古》1986年第8期。
    [4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大司空村东南的一座殷墓》,《考古》1988年第10期。
    [42]安阳市文物工作队:《1983-1986年安阳刘家庄殷代墓葬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7年第2期。
    [4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殷墟西区一七一三号墓的发掘》,《考古》1986年第8期。
    [44]安阳市文物工作队:《殷墟戚家庄东269号墓》,《考古学报》1991年第3期;安阳市博物馆:《殷墟戚家庄269号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6年第3期。
    [4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4年秋安阳苗圃北地殷墓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2期。
    [4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殷墟259、260号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第1期。
    [4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4-1988年安阳大司空村北地殷代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4年第4期。
    [48]安阳市博物馆:《安阳铁西刘家庄南殷代墓葬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6年第3期。
    [49]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安阳市博物馆:《安阳市梯家口村殷墓的发掘》,《华夏考古》1992年第1期。
    [50]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安阳市殷代墓葬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5年第1期。
    [5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6年安阳大司空村南地的两座殷墓》,《考古》1989年第7期。
    [52]安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安阳郭庄村北发现一座殷墓》,《考古》1991年第10期。
    [5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6-1987年安阳花园庄南地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2年第1期。
    [5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7年夏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墓的发掘》,《考古》1988年第10期。
    [5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7年秋安阳梅园庄南地殷墓的发掘》,《考古》1991年第2期。
    [5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文物出版社,2010年。
    [5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殷墓与西周墓》,《考古》2005年第1期。
    [5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殷墟孝民屯东南地商代墓葬1989-1990年的发掘》,《考古》2009年第9期。
    [5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梅园庄西的一座殷墓》,《考古》1992年第2期。
    [6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91年安阳后冈殷墓的发掘》,《考古》1993年第10期。
    [6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高楼庄南发现一座殷墓》,《考古》1994年第5期。
    [6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科学出版社,2007年。
    [63]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安阳徐家桥村殷代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7年第2期。
    [6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郭家庄东南26号墓》,《考古》1998年第10期。
    [65]安阳市文物工作队:《1995-1996年安阳刘家庄殷代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7年第2期。
    [6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王裕口南地殷代遗址的发掘》,《考古》2004年第5期。
    [6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98-1999年安阳洹北商城花园庄东地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5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
    [6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殷墟刘家庄北1046号墓》,《考古学集刊》(第15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
    [6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宫殿区1号基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5期。
    [7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铁三路殷墟文化时期制骨作坊遗址》,《考古》2015年第8期。
    [71]殷墟孝民屯考古队:《河南安阳市孝民屯商代环状沟》,《考古》2007年第1期。
    [72]殷墟孝民屯考古队:《河南安阳市孝民屯商代墓葬2003-2004年发掘简报》,《考古》2007年第1期。
    [7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殷墟小屯西地商代大墓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9期。
    [7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大司空:2004年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4年。
    [7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2004-2005年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的勘探和发掘》,《考古学报》2009年第2期。
    [76]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徐家桥郭家庄商代墓葬:2004-2008年殷墟考古报告》,科学出版社,2011年。
    [7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殷墟范家庄东北地的两座商墓》,《考古》2009年第9期。
    [7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殷墟刘家庄北地200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7期。
    [7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殷墟王裕口村南地2009年发掘简报》,《考古》2012年第12期。
    [8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殷墟刘家庄北地2010-2011年发掘简报》,《考古》2012年第12期。
    [81]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第5期。
    [82]李小燕,井中伟:《玉柄形器名“瓒”说》,《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3期。
    [83]王永波:《牙璋新解》,《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1期;曲石:《商代玉器》,《华夏考古》1991年第2期。
    [84][日]林巳奈夫著,杨美莉译:《中国古玉研究》,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97年。
    [85]石荣传:《再议考古出土的玉柄形器》,《四川文物》2010年第3期。
    [86]刘钊:《安阳后岗殷墓所出“柄形饰”用途考》,《考古》1995年第7期。
    [87]刘森淼:《殷代玉器的类型学观察》,《文物考古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88]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第5期。
    [89]郑振香、陈志达:《近年来殷墟新出土的玉器》,《殷墟玉器》,文物出版社,1982年。
    [90]那志良:《古玉鉴裁》,台北国泰美术馆,1980年。
    [91]郭宝钧:《古玉新诠》,《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下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8年。
    [92]黄翠梅:《中原商代墓葬出土玉器之分类及相关问题》,《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93]刘森淼:《殷代玉器的类型学观察》,《文物考古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9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1994年。
    [95]杨建芳:《商代玉器分期初探》,《中国文物世界》1986年第4期。
    [96]曲石:《商代玉器》,《华夏考古》1991年第2期。
    [97]刘敏:《殷墟玉器分类及组合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年。
    [98]王巍:《商文化玉器渊源探索》,《考古》1989年第9期;郑振香:《殷墟玉器探源》,《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99]吕建昌:《关于殷墟妇好墓玉凤的归属问题:兼谈楚文化的渊源》,《东南文化》1996年第4期;黄翠梅;《中原商代墓葬出土玉器之分类及相关问题》,《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荆志淳、徐广德、何毓灵、唐际根:《M54出土玉器的地质考古学研究》,《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科学出版社,2007年。
    [100]郜向平:《商系墓葬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
    [101]石荣传:《三代至两汉玉器分期及用玉制度研究》,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
    [102]任伟:《殷墟玉礼器研究》,《东南文化》2000年第9期。
    [103]黄翠梅:《殷墟出土的有领玉环及相关问题》,《纪念殷墟发掘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
    [104]邓聪:《从“新干古玉”谈商时期的玦饰》,《南方文物》2004年第2期。
    [105]杨建芳:《商周玉鹿佩的演变》,《中国古玉研究论文集续集》,文物出版社,2012年。
    [106]孟宪武:《商代筮卦的几组文物》,《安阳殷墟考古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107]李济:《研究中国古玉问题的新资料》,《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8年。
    [10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
    [109]张培善:《安阳殷墟妇好墓中玉器宝石的鉴定》,《考古》1982年第2期。
    [110]夏鼐:《有关安阳殷墟玉器的几个问题》,《殷墟玉器》,文物出版社,1982年。
    [111]陈志达:《殷虚玉器的玉料及其相关问题》,《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
    [112]荆志淳、徐广德、何毓灵、唐际根:《M54出土玉器的地质考古学研究》,《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科学出版社,2007年;干福熹、孔德铭、马波:《安阳殷墟新出土玉器无损分析检测报告》,《安阳殷墟徐家桥郭家庄商代墓葬:2004-2008年殷墟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1年。
    [113]荆志淳、徐广德、何毓灵、唐际根:《M54出土玉器的地质考古学研究》,《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科学出版社,2007年。
    [114]荆志淳先生曾在相关调查和研究中多次表达这一见解。
    [115]黄可佳:《贡纳与贸易——早期国家的玉石器生产和流通问题初探》,《早期中国研究》第1辑,文物出版社,2013年。
    [116]北京市玉器厂技术研究组:《对商代琢玉工艺的一些初步看法》,《考古》1976年第4期。
    [117]蔡庆良:《刚劲严肃的时代面貌——试析晚商玉器风格的形成原因》,《故宫文物月刊》总第213期。
    [118]陈启贤:《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玉器工艺特征与微痕探索》,《张家坡西周玉器》,文物出版社,2007年;陈启贤、徐广德、何毓灵:《M54出土玉器制作工艺显微痕迹探索》,《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科学出版社,2007年。
    [119]丁思聪、蒋成龙:《古玉次生变化研究述评》,《中原文物》2012年第6期。
    [120]荆志淳、徐广德、何毓灵、唐际根:《M54出土玉器的地质考古学研究》,《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科学出版社,2007年;干福熹、孔德铭、马波:《安阳殷墟新出土玉器无损分析检测报告》,《安阳殷墟徐家桥郭家庄商代墓葬:2004-2008年殷墟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1年。
    [121]荆志淳、徐广德、何毓灵、唐际根:《M54出土玉器的地质考古学研究》,《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科学出版社,2007年。
    [122]陈志达:《商代的玉石文字》,《华夏考古》1991年第2期;孟宪武、李贵昌:《殷墟出土的玉璋朱书文字》,《华夏考古》1997年第2期;连劭名:《安阳刘家庄商代墓葬所出朱书玉铭考》,《华夏考古》2001年第1期;李学勤:《商至周初的玉石器铭文》,《李学勤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123]王辉:《殷墟玉璋朱书文字蠡测》,《文博》1996年第5期。
    [124]李学勤:《祼玉与商末亲族制度》,《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
    [125]刘源:《殷墟“虎首人身”石雕像和“彊良”》,《殷墟与商文化:殷墟科学发掘80周年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11年。
    [126]郭宝钧:《古玉新诠》,《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本下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8年。
    [127]刘森淼:《殷代玉器的类型学观察》,《文物考古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128]黄翠梅:《中原商代墓葬出土玉器之分类及相关问题》,《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129]郜向平:《商系墓葬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
    [130]常洁:《殷墟墓葬所见玉器研究》,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年。
    [131]荆志淳,唐际根:《商代用玉及其反映的社会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25日第11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