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蟹复合模式不同区位浮游生物多样性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iversity analysis of plankton of rice-crab complex mod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 作者:曾宪磊 ; 陆诗敏 ; 刘兴国 ; 程果锋 ; 顾兆俊
  • 英文作者:Zeng Xianlei;
  • 关键词:稻蟹 ; 复合模式 ; 浮游生物 ; 生物多样性
  • 中文刊名:JSNY
  •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06-20 17:06
  • 出版单位:江苏农业科学
  • 年:2018
  • 期:v.46
  • 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2016HY-ZD0704、2016GH01)
  • 语种:中文;
  • 页:JSNY201812015
  • 页数:4
  • CN:12
  • ISSN:32-1214/S
  • 分类号:75-78
摘要
为了研究稻蟹复合模式下养蟹区和种稻区浮游动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密度、多样性等差异,选择宁夏某稻蟹种养稻田,水稻品种为宁粳50号,蟹品种为中华绒螯蟹,选择1个不养蟹的稻田作为对照,分析稻蟹复合模式下不同区位浮游生物的种类、生物量、密度及多样性。定性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31种,分别属于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不同区位间浮游植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且稻蟹复合模式下养蟹区和种稻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均极显著低于常规种稻模式,然而养蟹区均一度(Pielou指数)显著高于种稻区和常规种稻区。研究共鉴定浮游动物40种(原生动物未鉴定),其中轮虫类24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8种,稻蟹复合模式下不同区位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定量结果显示,养蟹区浮游植物生物量极显著高于种稻区、常规种稻区,然而浮游植物密度却极显著低于种稻区、常规种稻区。不同区位浮游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生物量及密度基本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稻蟹复合模式下轮虫的生物量及密度均显著低于常规单一种稻模式。
        
引文
[1]王昂.新型稻蟹共作模式对稻田水质和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1.
    [2]李岩.稻蟹共生对稻田水体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影响的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3.
    [3]汪宏伟,白文贤.养蟹对稻田水生动物种类与生物量的影响[J].科学养鱼,2014(11):50-52.
    [4]张云杰.稻蟹共生对稻田水质影响的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3.
    [5]唐汇娟,谢平,刘丽,等.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3):100-104.
    [6]蒋嫣红,程婧蕾,王丽卿.公园水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2,31(3):606-613.
    [7]Wang X,Wu P,Hu B,et al.Effects of nitrate on the growth of lateral root and nitrogen absorption in rice[J].Acta Botanica Sinica,2002,44(6):678-683.
    [8]全国明,章家恩,陈瑞,等.稻鸭共作对稻田水体环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9):2023-202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