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民族地区治理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Governance
  • 作者:顿祖义
  • 英文作者:DUN Zuyi;
  • 关键词:国家治理 ; 民族问题 ; 民族地区治理
  • 英文关键词:state governance;;ethnic problems;;governance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 中文刊名:HBZA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7
  • 语种:中文;
  • 页:HBZA201902004
  • 页数:10
  • CN:02
  • ISSN:42-1328/C
  • 分类号:32-41
摘要
民族地区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在近一个世纪的民族治理过程中,党和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出台和实践探索,推动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的巨大发展。通过对民族地区治理的现实图景与研究现状的梳理和检视,将历史、现实与理论相结合,可以发现民族地区治理在实践上仍然存在着治理意识、行为导向和具体操作方面的现实问题与潜在风险,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着细碎化的面向、统合性的不足以及理论构建的欠缺,下一阶段的民族问题研究应从理论转向、视野转向和内容转向入手,不断提升理论研究对国家战略的回应,强化学术与实践之间的联结。
        The governance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affects nation reunification and national unity,and nation's enduring peace,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as well. In the course of the ethnic governance for nearly one century,the Party and state has promoted great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s of politics,economy,culture,society and ecology i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rough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base of teasing and inspecting the reality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governance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combining history,reality and theory together,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are deficiencies in both the governance practice and the governance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the governance practice,there are realistic problems and potential risk in the aspects of governance awareness,behavior orientation and concrete operations. And in the governance theoretical research,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research,the insufficiency of integr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re the problems.The next stage of the governance research should star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ory,dimensions and substance,positively enhancing the response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the state's strategies,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引文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9月30日,第1版。
    (2)白利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4期。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9月30日,第1版。
    (2)李昭楠、刘七军、刘自强:《民族地区慢性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探讨---以宁夏为例》,《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3)李俊杰、耿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以“三区三州”为例》,《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
    (4)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民族研究》2000年第6期。
    (1)吴晓林:《“社会治理社会化”论纲---超越技术逻辑的政治发展战略》,《行政论坛》2018年第6期。
    (2)高永久、刘海兵:《中国民族问题治理能力:内涵、现状与困境》,《新疆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3)雷明昊:《发展型自治---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与优势》,《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4)白维军:《民族地区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内涵、逻辑、治理》,《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4期。
    (5)李俊清:《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11期。
    (6)《列宁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25页。
    (7)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2页。
    (8)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来(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72页。
    (1)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本质上仍属于1949-1956这一时期确立的民族政策的延续。
    (2)《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页。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第58页。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第252页。
    (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第253页。
    (1)刘闽、吕永红:《我国民族理论研究范式的竞存与创新的》,《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2)周传斌、王春华:《民族理论学科建设研究回顾》,《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年第2期。
    (3)周传斌:《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第1期。
    (4)麻国庆:《明确的民族与暧昧的族群---以中国大陆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实践为例》,《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5)和虎:《文化、结构与表述:概论人类学视阈下的族群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6)雷虹霁:《中国民族史学与中华民族形成史研究的新思考:20世纪的学术回顾与理论反思》,《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第4期。
    (7)施芳:《中国民族史学研究论述》,云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8)周传斌:《1900-2000:中国民族理论的一个世纪》,《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9)周传斌:《中国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罗志佳:《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文化治理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奥古·弗莱勒斯等:《加拿大多元文化治理模式在后民族国家时代的革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睢密太、杨静:《习近平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治理思想探析》,《民族论坛》2018年第2期。
    (2)黄勇军:《儒家文化和明清两代湖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土司时期少数民族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文化策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3)朱士华:《民族基层地区构建“一化三治,双轮驱动”治理创新体系研究---基于鹤峰经验的调查与思考》,《民族论坛》2018年第2期;陈玮:《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战略思考---以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为例》,《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4)党秀云:《社会建设“新常态”与民族地区政府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5)朱懿、韩勇:《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绩效实证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宋才发、郭婧:《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治理转型问题探讨》,《广西民族研究》2018年第4期。
    (6)吕蕾莉:《西北民族地区村庄权力结构下的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能力研究》,《政治学研究》2017年第3期。
    (7)吴开松、杨芳:《社会组织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价值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9期;党秀云、谭伟:《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新视野》2016年第1期;吴晓霞:《协商民主嵌入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价值、作用和路径选择》,《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8)羌洲:《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探析:基于社会风险的测度》,《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
    (9)孙远杰:《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认同逻辑与教育支持》,《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杨军:《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情理法的冲突与调适》,《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宋才发、黄捷:《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第6期。
    (10)周平:《中国的边疆治理:族际主义还是区域主义?》,《思想战线》2008年第3期;朱碧波:《新时代中边疆治理的逻辑体系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11)李俊清、黎海波:《中国的跨界民族与边疆公共事务治理》,《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第1期;罗敏、陈连艳、周超:《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分析》,《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6期;陈果:《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治理路径研究》,《政治学研究》2016年第4期;刘建华:《边疆多民族地区网络传播的失序与治理》,《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李俊清:《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11期;夏文贵:《论边疆治理中国家认同的系统建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彭庆军:《论边疆治理现代化视角下陆疆口岸驻地的行政建制设置》,《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3期;于君博、李亚楠:《边疆治理中的政策执行偏差: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解释》,《新视野》2017年第3期。
    (12)柳建文:《地方合作转型、治理重构与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邢海晶:《法治边疆:中国边疆治理的有效路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13)白维军:《流动公共服务和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民族研究》2017年第3期;李庚伦:《试论中国共产党陆地边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4期;《经略边疆:清代治边之法的得失》,《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4)方盛举:《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2015年第6期。
    (15)李丹、李鹏、杨璐:《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制度联动研究》,《农村经济》2017年第2期;郑瑞强、曹国庆:《巩固提升阶段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关键问题与治理策略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郑瑞强:《民族地区城乡贫困关联与城乡扶贫开发联动治理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莫光辉:《价值导向与贫困治理: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少数民族精准脱贫路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顾海娥:《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解决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新视野》2017年第2期。
    (1)刘俊英、时帅:《论贫困治理绩效评价---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双重分析》,《长白学刊》2018年第4期;白利友、张飞:《精准扶贫:贫困治理的“中国样本”与“中国经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2)高圆圆、范绍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精神贫困探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3)宋才发、王乐宇:《民族地区生态治理的法治探讨》,《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年第5期。
    (4)聂莹、樊胜岳:《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政策公共价值分析与绩效评价》,《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5)郭春霞、潘忠宇:《我国民族地区地方治理研究综述》,《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6)赵旭东:《中国民族研究的困境及其范式转换》,《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4期。
    (7)周传斌、马文奎:《中国民族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宁夏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1)顾海娥:《民族基础理论研究反思》,《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1期。
    (2)赵刚:《“治理”话语与中国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的丰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论》(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8页。
    (4)《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9月30日。
    (1)严庆、牛朋利:《比例代表制框架下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分析》,《民族研究》2017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